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严 《学习与探索》2005,1(5):52-56
以往学界习惯于从体系化的理论知识去解读马克思哲学,使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批判的特性被遮蔽,作用的发挥受局限。当年对苏联模式的教科书体系的缺陷的批驳和现今对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思考,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关于主体和人为核心内容的,忽略了在哲学观和哲学的形式方面马克思哲学的变革的意义。实际上,马克思哲学不仅仅是科学的理论思想体系,更是人类解放的革命武器,只有澄明了“改变世界”的实质,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变革,才能使其更好地溶入时代语境,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理论中的革命概念可以套用于整个历史时期: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严格说来,这是一个表明社会中各种实际趋势的历史概念;它又是一个揭示各个历史时期中固有的各种反向趋势的辩证概念,这些趋势和反向趋势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本身就是重要因素.马克思的理论本身是历史斗争中的一种力量,就它的概念在"转化"为实践时便转化成反抗、变革和重新建设的力量而言,它们是随着这种历史斗争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些概念反映并且包含这些斗争,但是并不能左右这些斗争.因此"重新  相似文献   

3.
普列汉诺夫指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出现,是人类思想史绝无仅有的一次真正的革命,最伟大的革命。”马克思顺应历史潮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最辉煌的变革。这当然是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但就其主观因素而言,关节点就在于马克思具有一种与以前的或同时代的思想家有一种截然相反的强烈的实践精神。他勇于实践,注重现实,力求把自己的理论研究与社会迫切的现实斗争有机地统一起来。本文重温马克思的理论与实践统一观形成的过程,这对于我们学习马克思的伟大实践精神,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质和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四化进程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论梁启超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史学革命”中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尖锐激烈的斗争。出于反封建的需要,中国资产阶级的新学家们以从西方输入的“西学”为武器,对中国封建的思想文化即所谓“中学”、“旧学”发动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这一斗争遍及于思想、文化、学术的各个领域,“道德革命”、“史学革命”、“文界革命”、“诗界革命”等口号先后被提了出来,在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这一斗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试图对中国进行资本主义变革的总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里的这场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大变…  相似文献   

5.
据说西方的一些“马克思学”学者在马克思1844年前后的著作中,发现了一个和写《资本论》那个马克思全然不同的马克思。并从而认定,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马克思主义。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S·胡克说“马克思第二次降世的时候,不是以《资本论》作者、风尘仆仆的经济学家的姿态出现,也不是作为革命的无裤党、具有鼓舞力量的《共产党宣言》的作者出现的。他穿着哲学家和道德家的外衣走出来,宣告关于超阶级、政党或派别的狭隘界限的、人类自由的消息”。所谓第二次降生,指的是马克思1844年前后的早期著作的发表。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呢?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真内涵在于“通达现实世界”,与此相应,通往现实世界的历程构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出场路径,具体表现为:从“理想主义”向“现实本身寻求思想”是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基本前提;从探寻“理性现实”到研究“感性现实”是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重要转向;从“异化劳动”到“对象性活动”切入现实意味着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深入发展。在揭示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过程中,现实世界从初次显露到完整呈现。这代表通往现实世界的彻底实现,马克思哲学革命由此真正出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历程的深刻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经济研究为内核心的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一生研究活动的主线.马克思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开始,中间经过<资本论>对哲学的升华,一直到晚年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从而完成了划时代的东方社会理论为止,一直在哲学战线上纵横驰骋.这是马克思崭新的哲学思想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他用哲学武器认识历史、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涵盖整个世界的过程.<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历程的一个新的制高点,但它还不是马克思一生哲学思想的顶峰.马克思晚年最重要的题目就是如何把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贯彻到底,探索东方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道路问题.<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是开放的,但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后完成.马克思一再说明,不能用西欧的模式来裁剪东方和世界的历史,<资本论>丝毫无意论证全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不问具体情况统统都要纳入资本主义轨道.马克思的这一澄清,为东方国家跳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扫除了思想障碍,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晚年放缓了<资本论>的写作,其目的也就是为了给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提供史学前提.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宣布新哲学关注现实,注重改变世界,二是它申明自己的实践特点.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的唯物主义学说将从前旧唯物主义内蕴的社会主义和革命原则一下子解放出来,焕发出极大的革命活力.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后,一直是关注现实,以革命为准绳的.马克思以革命为坐标,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实现了理论上的巨大飞跃.哲学研究一直和经济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既是马克思的哲学传统,也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特色.经济学一方面是马克思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底蕴,二者存在着共同的内容和范畴,另一方面,经济学研究的进展和突破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重要机缘和途径.哲学和经济学的联盟,首先体现在:第一,对经济学的研究为马克思创立和发展辩证法奠定了唯物主义基础.第二,经济学为马克思哲学提供了实践领域.第三,经济学与唯物史观相互交叉,融为一体,它们的许多范畴和概念是共同的.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史上,哲学与经济学的发展总是互为前提,相得益彰的.马克思不仅通过对东方经济形态的研究,发现了东方国家由来已久的亚细亚生产方式,而且借助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考察,确立了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历史现,提出了多角度地考察历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张大卫 《浙江学刊》2023,(2):161-170
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的革命思想标志着革命观在德国经历了一场重要演变。鉴于现实政治革命可能颠覆现存法权规范秩序,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状态”的恢复,康德拒斥革命。康德之后的黑格尔通过“正义的扩充”理论,解决了康德的“规范体系断裂”问题,从而证成了革命的可能性。但是,黑格尔认为,随着历史的终结,革命也终结了。针对黑格尔的观点,马克思提出社会革命对市民社会革命的超越。借此,在一个深受资本主义影响的现代世界中,马克思为革命的再开启以及人类进一步的全面解放提供了辩护。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首先是马克思。充分理解马克思,才能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类思想巨匠,马克思天才地创立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学说,引起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深刻革命。本文所要探讨的,不是这些瞩目的辉煌成果,而是通向这些成果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以区别于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全新方式,走完了自己的思想发展道路。这一道路隐藏着马克思世界观形成的秘密,揭开这一秘密,是一件颇有意义的工作。 一、马克思前期思想中诸范畴的发展线索 列宁说:“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与运用的观点出发的思想史──这才是需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一、产生的背景“马克思学”是近十几年来在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中兴起的一门“科学”。它以“研究”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为名,用资产阶级的观点,歪曲和篡改马克思主义,使它符合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需要,解除革命人民的思想武装,为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制度服  相似文献   

11.
一八四二年五月,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了《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一文。当时,虽然严格说来马克思还是以一个真正革命民主主义者的面貌活动于历史舞台的,但是他同时已经处在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重要阶段。这一期间,马克思的思想和文章,已经为日益壮大着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提供越来越多的精神武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做着探索与开创性的理论准备。 在《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这篇文章中,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立场上,旗帜鲜明地反对当时笼罩德国的封建…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价马克思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对于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四十年代后半期的经济思想的评价,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一种意见认为,在四十年代后半期,“马克思还完全站在古典学派的立场上来理解基本的经济范畴”(维·维戈茨基:《马克思经济理论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成熟标志》,见《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2年第1辑,第32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马克思经济学说在四十年代后半期即已形成,例如卢森贝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中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马克思在这里已经完成了政治经济学革命。”(《政治经济学说史》第455页)本文对上述二种观点持有不同看法,并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三大主题刘怀玉与“语言学转向”紧密相联,20世纪西方哲学研究还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日常生活转向”性质的革命。作为这场哲学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社会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得到了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三月十四日,是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我们纪念马克思,不仅要学习他的革命理论、革命思想和革命风格,而且还要学习他在理论研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的自我批评精神。列宁说;“马克思的观点极其彻底而严整”①。它的产生,经历了一个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影响进行自我清算的过程。这个事实丝毫无损于马克思的伟大形象,相反,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千锤百炼的见证和马克思严于解剖自己的有力证明。这里仅就马克思对自己早期哲学信仰的清算 问题,谈点初步看法。 一、怎样理解清算? 在马克思主义哲…  相似文献   

15.
李书巧 《创新》2011,5(5):28-31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平等是仅仅依据“人”这种身份的平等。马克思的平等观体现了彻底的人本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政治价值理想,为我们提供了和谐社会中“平等”所应追求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终极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澄清马克思哲学价值所在,是理解和捍卫马克思价值哲学的哲学维度,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表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价值哲学,所以应该重视马克思哲学的价值维度,应该从价值哲学的视角看待它,发展它,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的哲学和社会政治观点发展过程中,“青年马克思”这个概念表示他在创作成熟期以前的整整一个历史阶段。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马克思学家关于有一条鸿沟把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截然分开的论点,能否经得起检验?换句话说(说得更尖锐些):成熟的马克思是否背叛了他的青年时代?这个问题应该从几个方面用相应的事实加以阐明。  相似文献   

18.
李秀娟 《探求》2006,42(1):33-36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自古有之。黑格尔、费尔巴哈以“既成论”表述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一种抽象的、先验的人的本质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研究则以溯因为基点,即探讨人的本质何以生成为人的本质之关键,从而确立了人的本质的辩证发展观,完成了人学研究的一大转向,实现了人的本质论研究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关于马克思学说整体性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是在马克思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即:在超越哲学领域的哲学批判中构建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系统,同时在超越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丰富和发展初步完成的哲学革命的成果,最后在这两种互动的批判中基本完成经济学革命并使哲学革命的内容和形式趋于完善。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联系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启示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其学说的整体性实际上包含着对后人研究和发展其哲学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论要求——从其学说的整体性出发来研究和发展其哲学。为此,就必须形成由批判理念、问题理念和时代理念构筑而成的跨学科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一、马克思文献的命运与《哲学的贫困》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普鲁士省的小城特利尔。他在波恩和柏林大学学习,之后辗转于科伦、巴黎和布鲁塞尔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和办报事业。1850年后一直流亡在伦敦,于1883年3月14日逝世。因而,明年(1983年)正是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正当这个时候,收藏在日本的《哲学的贫困》一书法文原版修改本公开影印出版了。这部《哲学的贫困》是1847年的初版本,曾经是马克思在伦敦时期自用的藏书,在他去世后,由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党内文库”保存,现在收藏于日本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的“栉田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