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清民国女性文人的地位有所改变,大规模地结社吟咏也不会受到封建保守主义者章学诚等的抨击。同时,晚清民国女性词人结社将生活视野拓展至自然与社会,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词的题材,如秋红吟社女性词人的自然体验,南社女性词人强烈的社会意识,梅社女性词人浓厚的时代感,寿香社女性词人回归日常生活与性灵等,贴切地表现了晚清民国女性文人、妇女生活及其精神追求,也代表了晚清民国女性词风的重要节点,进而推动晚清民国女性词风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女性与环境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环境问题关系女性的生产、生活、生存与发展,女性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当仁不让的先锋作用,成为自然代言人、环保的积极倡议者和坚定行动者;生态女性主义作为女性对自身解放和环境保护思索的产物,体现了女性与环境、社会与自然实现完美统一的理想;在生态政治化进程中,性别政治也日益上升为新的政治议题,二者在一定程度上融为一体,共同关注着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中国女性在实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托妮·莫里森作品中的自然和女性形象,可以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她对自然和女性的关注和同情,更加深切地体会西方"父权制"文化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压迫,有助于引导我们积极建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爱友善、互利互惠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父系文化在人类自存与存种方式的选择上异化了女性的性与生育的自然属性,从而泯灭了其主体性,这一过程蕴含着文化悻论;先进的制度文化使女性的主体地位得以复归,然而文化堕距、文化示范作用又使女性主体人格的展示步履维艰;社会现代化将造成女性人格的丰富性、性别角色的转型等现代性衍化。  相似文献   

5.
张宝国 《兰州学刊》2012,(9):185-190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常常把女性与自然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均能"孕育生命"、为人类生存"提供或准备必需的物质资料"、并且二者都在遭受来自男权体制的"压迫和征服"(Mackinnon 43)。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代替了与自然关系密不可分的农耕文明,进而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遭受重创,人的精神与心灵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危机之中,整个人类需要集体"拯救"。而这一主题在19世纪英国早期女性文学中均有体现。文章拟就两部英国早期经典女性自传小说:《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下称《磨坊》)为例,探讨早期英国女性文学如何关注、反映上述主题。  相似文献   

6.
《占卜者》:女性的自然回归之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加拿大当代经典小说<占卜者>,对女主人公莫拉格与自然和男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莫拉格的一生就是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依恋自然、逃离城市、反抗男权、回归自然直至融入自然的过程.小说体现了女性和自然问密切的精神联系以及对男权价值等级观念的反抗,蕴涵着浓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方法评价20世纪女性文学在社会、自然、文化层面的女性自我意识嬗变历程,女性意识经历了两次成熟期、两次异化期。成熟期:(1)五四时期女性意识由反抗封建婚姻的“人”的觉醒的外在性呈现于社会层面;(2)新时期女性意识以独立人格、社会价值的自觉追求呈现于文化精神层面。异化期:(1)“十七年”间女性文学以否定自然生理特征的“无性”的男性化认同于时代;(2)“后现代”的女性身体写作又以绝对的自然生理特征——“性自恋”和排斥男性的在场来张扬其话语的前卫性。女性意识具有特定文化语境中的历史含义。对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上的不同认同,使女性文学由现代到当代的演变中出现种种分裂、冲撞与彼此消长的曲折和偏离。  相似文献   

8.
女性在父权文化中的客体地位使得女性更容易意识到生命间的等级划分对生命本身造成的危害,更易与自然产生共鸣。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正是立足于此形成了敬畏生命的自然意识。它体现在三个层面:人与自然的相融互契、否定生命的等级划分、洞察自然的女性化生命内涵。从女性的主体建构角度看,敬畏生命是女性走出二元对立思维,主体意识更趋成熟的一种表现,它显示的是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主体间性思维。  相似文献   

9.
黄宇 《兰州学刊》2007,1(8):100-103,156
生育是女性天然具有的重要生理特征.在18世纪工业化以来,男性逐步走向市场中有报酬的工作,女性却日益被其自然属性禁锢在家庭领域中,这种状况强化了女性对男性在经济上与情感上的附属与屈从的地位.女权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西方现代思潮,第一次对女性的生育问题给予了关注,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师陀不吝热情拥抱女性的世界。他执著于表现乡土中国这一特定环境之下,处于女儿、妻子、母亲这三个不同生命阶段的女性典型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形式,以及最终难逃的悲剧命运。它实现了作家对女性社会、文化生存环境反自然、非人性的揭露与批判,体现了作家对女性生命的理解、关怀与洞见。他的写作对于传统的男权中心文化来说是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11.
现代女性运动的声音高亢,但似乎又陷入僵局。分析现代女性追求背后的理论谱系能让我们看清这一僵局的内在困难:从早期的互体性共存到后来的殊异性彰显,对无限性自由和激进性殊异的追求使得一些现代女性陷入不断被动走向无情与极端化的悖谬,现代女性受到越来越多质疑与争议的同时自身也不断远离幸福。要走出这一困境,现代女性值得尝试突破将目光仅仅锁定在身份政治或彰显殊异性的层面,而首先回到激发并葆有吸引力的情感本身——正是这一自然的情感才有可能在抛弃了古典自然目的论的现代社会中为现代女性提供赢得幸福的自然尺度,也是挽救现代女性于贫瘠干瘪之理论言说的可能的活力之源。尽管这一情感研究的视野本身也在经受现代性问题与人性现实的敲打与拷问,但至少能够给现代女性提供一面自我透视的棱镜,从而更进一步理解现代女性面临怎样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2.
女性就业歧视的经济理论根源可以从偏好歧视理论、统计性歧视理论、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来考察。雇主拒用女性是为了规避女性自然附着成本以求得生存和保持竞争优势的理性选择。追加在女性雇员身上的自然附着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主要为生育成本、职业培训成本和福利成本等,是女性相对于男性的额外支出,是雇主拒用女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汤婷婷通过其成名小说《女勇士》对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式思维方式中统治女性、压迫自然的现象进行了深刻揭示,并剖析了华裔女性遭受性别歧视、种族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社会历史根源,同时抓住女性和生态自然之间的联系,探寻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歧视女性和忽视自然环境的影响之间的特殊联系,折射出其作品中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14.
由于思想主旨不同,道学与儒家在女性伦理上存在各种对立。对于女性的地位和价值定位,儒家强调"男尊女卑",道学主张"阴阳并重";对于女性的人格,儒家持"女人祸水论",道学持"女性崇高论";对于女性的贞节及两性交往,儒家过于强调女性贞节的畸形伦理观而实行"男女之大防",道学较为宽容而倡导自然健康的两性关系;对于女性所循人伦礼节,儒家重文轻质,道学重质轻文;对于女性道德监督机制,儒家诉诸于人的作用,道学主张人神并用。然而,由于道学为了扩大其影响力而不断吸取儒家思想,这又使得道学与儒家在女性伦理上存在融合,它们都奉行尊卑等级观念、倡导"贞顺"之德、重视"孝亲"思想及推行"五常"之道。  相似文献   

15.
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初登文坛就被誉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这使人们对她的小说形成了一种误读,忽略了女性意识在其作品中自然的潜性的显现。其实,女性意识一开始就蕴含于池莉的作品之中,从母性意识的展示与体现到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其女性意识经历了由隐到显、由粗到细、由疏到密,逐渐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大。从关怀伦理的视域开展女性社会公德建设,必将增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实效。文章分析了当代中国女性公德建设的现状,从人、社会、自然三个层面阐述了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公德建构的内容要点,从制度、环境、教育、自我四个维度分析了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公德建设的关怀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居住于新疆的卫拉特蒙古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该社会中使用的女性语言。通过对卫拉特蒙古的语言禁忌、尤其是对女性语言进行考察,发现人们利用语言禁忌维持他们社会的秩序,即保持神圣的存在的中心位置的同时排斥负的、不可控、污秽的存在于生活空间的外围。但是看起来非常清楚的结构中也有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即女性。神圣的存在中也有与普通的人们相比较更神圣的女性,同时与危险的自然力量等比较女性也更为安全和普通。不管女性是神圣的存在还是普通的存在甚至是危险的存在,女性语言都能够使其他者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萧红通过其作品描述了女性人生的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不仅拷问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而且深入女性精神肌理,挖掘女性自身的精神病弱,即充当了男权社会的同谋。全面关照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直面女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张兵娟(河南电视台)进人新时期以来,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也开始悄然萌生。尽管这种萌生完全处于不自觉状态,但也正由于这种近于无意识的自然流露,可以看出社会发展变化对女性文学的制约及影响。本文力图通过以女性为主...  相似文献   

20.
"双重视角"与生态女性批评的独特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女性批评的视点是多元的,但始终有两个焦点:"女性"与"自然".女性主义与生态批评在批评实践中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生态视角和女性视角的有机融合,正是生态女性批评的魅力之源.作为一种视界高度融合的新型批评方法,生态女性批评不仅可以为长期以来的女性批评注入新的活力,而且还为新生的生态批评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批评空间,为生态批评进一步向纵深开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