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各位老师、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今天为什么能在这么多大师的面前发言呢?原因就是我可能是属于打通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四个学科的实践者之一。我能够作为实践者之一,在打通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四个学科方面做一些工作,是因为2000年初深深地受到了郝先生的影响,懂得了上述四个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然,在这之前我也领略了许多大师的风采,阅读  相似文献   

2.
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现改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其创建者郝苏民先生荣休(国外称因有学术建树而得到"退而不休"待遇的学者为Professor Emeritus,我译之为"荣休",我看郝先生当之无愧)之后不久,便给了我这个机会来座谈,我十分感激.此前我来过这里一次,第一印象是,这个教学研究机构在民族学上有其值得珍惜的特色.当不少同人仍旧沉浸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等学科之间的界线的"勘察工作"时,这个学院"偏安一隅",悄然进行自己的学科综合.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23日下午4时许,在北师大陈子艾教授的安排下,我有机会随业师郝苏民先生到北师大小红楼拜谒了我国民俗学界泰斗钟敬文先生。初见钟老,表达了我们的问候和敬意。钟老极为平易地招呼我们坐下。由于郝先生是从兰州到北京的,钟老很自然地谈起了兰州,说起了二十年前的兰州会议①。“兰州,我前后去过三次,特别是二十年前兰州的那次会议,今天看来,这次会议在中国民俗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的意义,当时的一些设想,今天也都—一落实了。”接着,钟老听郝先生详细介绍西北民族学院民俗学专业学科建设和少数民族硕士生培养的情…  相似文献   

4.
<正>尊敬的郝先生、郭校长、马司长、各位专家、各位同学:这个会议是四个学科的学者(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从学科建设角度谈个人的经验、学科发展的历程和反思,这个题目很大,范围也很广。昨天晚上我看到会议安排把我排到第一个发言,本来我想如果排到后面的话,因为发言时间短,我就会讲一下个人的经验,可能会讲得集中一点。现在把我排在第一,我想我就有一个任务,抛砖引玉的任务,我就多讲几点,多抛几块砖头,多设几个大家可以讨论的靶子。我想谈几个问题,是昨天晚上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正>自改革开放和学科重建之后,西北民族大学在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学科建设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特别是在学科领军人物郝苏民教授任教60年暨80华诞之际,很高兴我们有"年轻的""80后"教授郝先生和我们一起来建设这些学科。刚才几位教授的发言对我启发很大。杨圣敏教授开启了对于学科建设的系统讨论,朝戈金、敖其两位教授有更为个人化的感受,周大鸣教授对应用研究给予了特别的强调,王铭铭  相似文献   

6.
<正>谢谢郝先生,谢谢西北民族大学的邀请有机会在这里作演讲。今天我讲两点:第一是讲总结学科经验,建立学术自信;第二就是讲提高教学质量,开拓学生就业门路。第一点,就是像前面几位先生已经提到的,就是说我们怎么样把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应该怎么样为中国的现实服务。我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总结一下我们中国的研究状况,正如我们开个商店每个月都要盘底一样。我们这些学科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我们有几代人作过的研究。那么这几代人的研究,我们究竟有哪些东西是可取的,有哪些东西是可以继续做的,我们  相似文献   

7.
<正>我理解的圆桌恳谈会,就是话题谈得稍微轻松一点,所以我准备的发言和前面的先生稍稍有些不同。我想,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学科的领军人物,我就从领军人物这个角度,说说郝苏民先生在学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一是郝先生具有广博的学术积累。其实,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非常需要这种基本素养。这方面,郝先生是我们的一个典范。他的文史哲研究,还有文艺创作,都展示了这种才能。而且还有语文学,刚才贺电里谈到他关于八思巴文碑文的研究。不久前,上海还有  相似文献   

8.
民俗学是研究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间传承文化与生活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但与许多学科结成了近缘关系.如:文学艺术、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学以及宗教学、社会学等学科成为姊妹学科. 民俗学是一门年轻的新兴学科之一,也是当前在我国发展十分活跃的学科之一.民俗学这个学术名称是于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1803-1885)在《图书室》周报上发表题为《民俗学》的论文时,第一次提出来的.1878年10月,在英国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研究  相似文献   

9.
"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作为中国民俗学的建设方向,包括了"民族民俗学"这一分支.云南民俗学界的学科实践是民族民俗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正>有机会就《西北民族研究》与民俗学学科建设问题,与大家分享一点我的看法,不胜荣幸。我先不揣冒昧地代表民俗学学科对《西北民族研究》表达敬意,然后从《西北民族研究》刊发民俗学稿件的情况入手,就该刊物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关系,发表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1.
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是我国民俗学自身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如何认识和厘清这个问题关系到民俗学学科存在的合理性和独立性。本文侧重比较各国民俗学界关于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和边界这两个基础问题的认知历史,明确"民众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的传承性的生活文化"是民俗学研究对象和边界的核心内容,进一步讨论民俗学自身研究对象存在的不确定性及其形成原因,对由此引发的当下关于民俗学学科独立性的忧虑、疑惑作出回应,认为民俗学研究在其研究对象和边界的基本问题已明确的基础上应有其开放性立场和现代眼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民俗学与民族学的关系,有许多棘手的、不太清楚的问题。特别是在日本,“民俗学是从Folklore和Volkskunde翻译而来,它与Ethnology翻译来的“民族学”发音相同,又因为两学科在研究领域上诸多交错,因此常常使我们困惑不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借鉴人类学反思民族志理论思潮和成果影响下,民俗学界对民俗志的书写范式进行了积极的反思和探索,以摆脱民俗学的危机。但只有刘铁梁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理论与实践,彰显了与民族志的区别,具有特别的学理意义。民俗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民俗志需要作适当的层次划分。在民俗复兴的今天,我们应该让"一般民俗志"和"作为研究方式的民俗志"共生共荣,使民俗知识有更好的机会和渠道与社会契合,实现民俗学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锐 《回族研究》2011,(4):10-11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受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委托,参加这个盛会,非常高兴。我刚才看了这个名单,今天真是人才济济,大批的、满腹经纶的才子才女们汇聚银川,参加这个盛会,我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也是我学习提高的一个机会。大家都清楚,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就像我们伟大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民间”成为学术界一个重要的学术名词。它对民俗学而言具有本体论意义,它的内涵随着民俗学学科的发展不断变化,同时对它的理解还包含着一个问题即民间的立场,这成为当今民俗学研究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自中国民俗学复兴以来,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民俗学学术危机依然存在.为帮助中国民俗学走出困境,我们应当加强田野作业,力求把民俗学建设成"经世济民"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民俗学,在社会科学领域,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门学科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它必须要有构成这门学科理论体系的许多条件。如供本学科研究资料的积累;这些资料的特点和分类的逐步明朗;研究领域和对象的确立;研究方法的形成:研究目的的明确;理论构架的形成等等。就民俗学学科而言,这些条件都是成熟了的。本文就民俗学方法论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相似文献   

18.
1994年, 钟敬文先生指出:“田野作业……的经验缺乏必要的整理和总结; 理论上也缺乏比较深入、系统的阐发。这样的现实情况, 对于各地这方面 (田野作业) 的实践活动, 既不能产生有益的指导, 对于我国民俗学理论的丰富与提高, 也不能尽到应有的职责。这无疑是我们这方面工作的一个缺点。”①时隔九年, 董晓萍教授出版了《田野民俗志》一书。该书凝结了作者十多年来对民俗学田野作业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②全方位论述了民俗学田野作业的学科地位、国际动态、阐述框架和操作方法, 结束了中国民俗学界较少系统介绍国外先进田野作业方法原则,…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西方民俗学、人类学学术史的脉络中梳理并探讨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学科互动过程,揭示了人类学在不同的重要理论发展阶段上对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影响,说明了民俗学与人类学相互交织的状况.民俗学是不断运动的动态发展过程,理应结合人类学理论来研究不断产生的民俗事象.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民俗学拥有大量与移民—族裔及其民俗传统有关的研究成果。在移民研究的早期阶段,美国民俗学者主要以关注遗留物与口头传统为主,而在美国民俗学成为独立学科前后,逐渐形成了以"经验"、"过程"与"认同"为关键词,以及以"什么是美国的民俗"为核心问题意识的研究传统。本文通过对美国民俗学移民研究成果的梳理,一方面肯定了民俗学在移民研究方面具备较强的解释力,另一方面也提醒中国民俗学应加强对包括美国民俗学在内的世界民俗学界的移民研究的借鉴与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