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相比1784年来华的"中国皇后"号美国商船,直到1830年才有美国第一批传教士来华,但这丝毫不影响美国传教士对中国的影响。传教士不仅是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传播者,同时也是美国东亚政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美早期贸易关系中,传教士与美国商人的关系、传教士鸦片贸易观念的分化及传教阵营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等都将美国传教士的身份与作用多元化了,这为系统研究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贸易关系带来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近代广东女子教育 ,以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教会女子学校为开端。广东地处中外贸易要道口 ,是基督教来华传教的前沿阵地 ,也是基督教传教士来华开办教育事业的前沿阵地。而教会女子教育 ,则开中国女子教育风气之先 ,促进了近代广东女子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基督教传教士作为广东女子教育的创始人则在其中扮演了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3.
19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传教士来华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教会大学应运而生,并得以蓬勃发展。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高等教育活动的成因有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志愿传教运动为西方传教士来华办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中外不平等条约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从事教育活动提供了可能;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为传教士从事高等教育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一十九世纪上半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其海外殖民地的开发,迫切需要大批廉价劳动力。与此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正在缓慢解体,农村大批破产农民和城镇游民便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最理想的劳动力来源和掠夺对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利用其在中国取得的种种特权,在我国沿海口岸竞相掳掠华工出国,从事奴隶劳动。被外国侵略者掠骗出国的华工亦称为“苦力”(Coolie),Coolie一词源于印度泰米尔语,指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有人取其音义,译成“苦力”。英文档案中所称的苦力,是指被拐贩到西欧和美国从事奴隶劳动的华工,我国文献称为“猪仔”。这种把人当作商品交易的行为则被称为“苦力贸易”(Coolie Trade)。“苦力贸易”与“猪仔贩运”是有区别的。“猪仔贩运”的目的地主要是东南亚各地;而“苦力贸易”地区主要是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大洋洲各岛。在这场持续很长时间的掳掠人口“苦力贸易”活动中,美国毫不后人,它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积极参与“苦力贸易”活动。  相似文献   

5.
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是在地理大发现和殖民扩张的背景下发生的。来华传教士的翻译活动是其“学术传教”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后殖民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来华传教士在译材选择中的主体性、文化杂合策略的运用以及译者文化身份的认同等问题,探究其传教策略与翻译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苦力贸易和非洲黑奴贸易 ,同属西方资本主义对落后国家和地区人口掠夺的行为。后者世人皆知 ,前者为人淡忘 ,不被重视。其实 ,苦力买卖与黑奴买卖一样恶劣。本文通过比较 ,认为中国苦力贸易是第二次奴隶贸易 ,也可以称为“黄奴贸易”。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在近代史上都有一段被贩卖、被奴役的屈辱史 ,这是今天中非友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对华传教过程中,近代来华的新教传教士对新文学也给予了关注和评介.本文以19世纪来华的美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创办的一本著名的英文教会刊物<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上刊登的几篇文章为例,说明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新文学也进入到了来华新教传教士们的视野中.通过对新文学的评介和传播,传教士们实际上将传教的触角深入到了影响中国现代民众精神生活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首次边界谈判与签约”、“发展贸易的互利原则”,“厚待来华传教士”三方面内容,论述康熙帝在中俄交涉中,躬亲其事,提出原则,维护了本国权利,发展了双方关系,留下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传教士来华,主观上多具有虔诚的基督新教“使命感”,希望把“普世”信念带到中国;客观上却从属于美国对亚太的政策,传教士来华活动对美国认识中国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近代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中,许多人直接地参与美国对华外交决策,这些决策中既体现了美国外交中的“现实主义”思想,服从于殖民政策,又具有“理想主义”的基督教“普世”倾向。  相似文献   

10.
略论《申报》及其文献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申报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的报纸源远流长,但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报纸,却产生于鸦片战争前后,并且首先是由西方人来华创办的。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开始创办以中国人为对象的报刊。例如:《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天下新闻》、《中国丛报》等等。但是,这些报刊,或者是外文的,或者是中国境外创办的,读者较少,而且因为这些报刊多数为传教士所办,宗教色彩很浓,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