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洋政策是一个国家采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实现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它反映了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海洋意识。韩国作为一个海洋国家,其海洋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日益完善的演变过程。透过当代韩国海洋政策演变进程,可以看到韩国海洋意识逐渐增强的轨迹,从被动利用海洋资源,到主动利用海洋资源,挖掘海洋资源的潜力,从积极发展海洋产业,到全面开发海洋资源,从近海资源开发,到积极发展远洋海洋产业,从本国所辖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扩展到参与全球海洋资源开发。韩国的海洋意识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强,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越来越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一直奉行"主权属我、和谈解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政策。我国的南海政策对维持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维护国家主权与海洋权益方面绩效不佳。另外,目前的南海局势使得我国的南海政策难以为继。因此,我国有必要依据国际法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南海政策:第一,加强对南海的有效管辖;第二,灵活选择解决南海争端的途径与方法;第三,加大对南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走马楼竹简"枯兼波簿"及其透露的生态史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马楼竹简〔叁〕中有反映"波"即陂"枯兼"现象的简文。"兼"的字义,或与"溓"有关,即所谓"深泥""薄水"。求其原义,亦可以发现和"浅"的关系。"波""枯兼"现象,既反映了地貌变化,也体现了水资源状况。这一现象与气候变迁的密切关系,尤其值得生态环境史研究者的关注。人们自然会注意到,走马楼竹简所见相关现象,为东汉以来气候转为干冷的判断提供了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4.
开发与保护是海洋战略的两个重要方面。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后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到1994年,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偏重军事目的;1994年澳大利亚缔结《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2012年,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以经济利益为主,兼顾海洋环境保护;2012年澳大利亚提出建立新海洋保护区网络计划,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转为以环境利益为主,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开发南海资源势在必行。然而,南海资源的开发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问题,必须进行合作开发。鉴于南海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其合作模式应具有多样性,如投融资、风险分摊、区域战略、政府层面等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先秦海洋文化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化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该时期的海洋文化色彩尤以两周时期最为明显,因此研究两周时期的海洋文化发展意义颇为重要.同时,海洋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又是从物质层面对海洋文化的重要反映,因此本文着眼于海洋渔业捕捞、海盐资源开发和海产品加工、利用三方面,认为两周时期的海洋渔业捕捞仍处于起步阶段,仅沿海的诸侯国凭藉地利会捕捞到少量的海洋渔类;国家设专职管理盐业资源将其纳入国家轨道,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海盐资源的重视;海产品加工内涵丰富用途广泛,展示了先秦时期人们高明的智慧.总而言之,从海洋资源利用和开发这一方面看来,两周时期的海洋文化内涵还是颇为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7.
海洋资源、环境开发使用补偿费核算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海洋资源、环境实施资产化管理,将对海洋资源、环境的永续利用和持续良好,保障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海洋资源、环境价值核算是其中的主要环节。本文在已有的资源环境、价值核算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海洋资源、环境开发使用补偿费的核算方法,并给出了海洋资源、环境开发使用补偿费核算、收费、维护治理和调整的循环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钱学森辞去国防科研一线领导职务,开始在社会科学、产业理论、经济学等学术领域中开展研究,取得突出成绩。其中,海产业思想就是钱学森非常关注的领域之一。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钱学森通过阅读著作、书信交往、学术会议、剪报批注等形式,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海产业思想,其内容包括海洋渔业、海水淡化、海洋能源、海洋药物以及南海开发。与此同时,钱学森还提出实践海产业思想的具体措施。时过境迁,在各国竞相开发海洋资源的当下,钱学森的海产业思想对指导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越南"国际仲裁"等南海争端的逐渐升级,我国南海维权压力面临巨大挑战。历史性权利的维护在南海维权斗争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台湾地区馆藏的"中华民国"时期南海档案的重要作用,并分析馆藏档案的分布和类型,借助"档案资源整合查询平台"分析南海档案的搜集与利用,以期从档案应用视角为南海问题的历史依据研究提供支持。认为搜集、整理和利用好留存于台湾地区的"中华民国"时期档案,对于应对当前越南、菲律宾南海问题"司法化"挑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国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过度开发、资源利用低、污染海洋环境等问题。亟须建构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与环境保护的低碳发展模式,即通过开发海洋能、提高海洋资源利用率、进行低碳发展相关立法,规定各方权属、加快海洋技术创新、培养公民低碳生活理念等,使海洋资源的开发走低碳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选》中的"难""对问""设论",历来对其文体分类、特征及其文体来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难蜀父老》"难"体具备先秦"语"体的特征,即对问的形式、有关国家政治的内容、强烈的议论说理目的,以及相对类型化的写作体制,其文体当来源自"语"体。同时,《难蜀父老》在对话双方人物的设置方面,较"语"体有所突破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比较分析《对楚王问》《答客难》《解嘲》《答宾戏》的文体特点,可以发现先秦"语"体与"对问""设论"都有源流关系,并在汉魏六朝时期展现出的新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南海诸岛历史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早发现、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是古代中国人.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1世纪是海洋世纪,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边缘海,我们应捍卫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合法权益,加快海洋资源开发的步伐,使海洋经济成为促进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发现、海洋空间用途的增多,使人们认识到海洋不仅具有捕鱼和航行的意义,同时海洋作为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者国家管辖区域,应当对国家管辖海域进行综合管理,包括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等.本文阐述了海洋综合管理的意义,我国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我国实施海洋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法律框架,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中国海油气资源因其战略价值和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南海周边国家竞相争夺的焦点,多年以来,南海周边国家围绕着油气资源进行激烈的对抗和冲突,并不断引入国际大型石油公司介入合作开发,使南海油气开发逐步走向国际化,由此表现出共同开发、国际化等特点,并朝向大型油气企业占主导的趋势发展。因此,我国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之策,应维护我国的南海权益、促进海洋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08,(2):38-38
2007年12月22日11时30分左右,深藏于海底800余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在万众瞩目下成功整体打捞出水。随后“南海一号”运抵水晶宫封存。“南海一号”是于1987年夏天发现的南宋时期一艘商船,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古沉船的成功打捞,开创了世界先例,是中国水下考古的一个重大创新。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日本政府开始关注和着力农村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问题,由此摸索出独具特色的开发模式,如"菅平方式""麻绩方式""浪合村方式""黑姬方式"和"第三部门方式";在我国,同样形成了很有特色的旅游开发模式,如"栾川模式""婺源模式""宁波模式""贵州模式"以及"梦泉(村)模式""潘垫(村)模式"等。从中可以看到两国的模式各有特色,最大区别则在于土地利用问题和政府干预的程度不同。日本政府和地方为了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允许多元化的开发主体的介入,特别是对以往的"土地规制"采取了"缓和"措施,由此加快了农村地区旅游开发的进程。而我国,目前开始实施"土地流转"政策,激活了土地市场与地区经济。由此可见两国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以来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南海诸岛是中国最早发现、命名、经营及开发,并最早且连续行使主权,这在当时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民国时期,列强不断侵犯我国南海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民国政府通过维权与交涉斗争、设治管理与恢复主权、经营开发、图示定名与标示主权等措施积极维护南海岛屿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这都为我国维护南海及其附近海域主权提供了历史和法理依据。中国坚持维护南海"断续线"为中国海上国界线,以"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前提,和平妥善解决南海问题,决不牺牲南海主权国家核心利益,坚决捍卫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主权。  相似文献   

18.
国际海底区域作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思想,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在与海洋大国的多年对抗中,继专属经济区之后,对新海洋法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发达的海洋大国,特别是美国,凭借其先进的海底采矿技术和雄厚的资金,主张按"海洋自由"的原则开发深海海床的资源,使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对一切国家和个人开放.它们还认为,现行国际法已足以调整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底区域的利用和开发,不需要制定任何新的海洋法规则.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文献材料为基础,对指示词"这""那"和"这么""那么"的用法作出共时的描述和历时的比较。发现这两对指示词都存在着语法意义的虚化现象,但虚化程度具有不对称性:"这"与"那""那么"发展出连词用法,而"这么"还没有形成这种用法;而且"这""那""那么"在语法化过程中也表现出多方面的共性和差异性。文章从句法位置、语言环境、语义变化、语法化过程等方面对指示词的连词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学界有关研究基础之上,通过考察各个时期语料,运用生成语法的X-阶标理论和管辖理论对"不免""难免"的内在化短语结构生成模式进行了推演、分析并发现:动词短语"不免"蕴含表示"一定会发生"和"发生概率很大"两种情况;动词短语"难免"突出困难性;以及"免不""免难"附加短语的产生.最后得出两者本无混淆之嫌,鉴于语用中位置不同,会饰演不同角色,进而由实变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