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除教育、就业环境等诸多因素外,少数民族学校学生的反学校文化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业成就。本文以青海省乌兰县蒙古族学校为例,讨论了蒙校教育低学业成就这一现象与蒙校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关系。因为蒙校学生意识到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也认同知识和文凭的价值,所以他们的反学校文化是以一种消极、隐蔽的方式展开的,并对教师权威和学校规范有一定顺从。这种反学校文化主要表现为用"混日子"的态度来对待学业,采取喝酒等隐蔽的越轨行为,在网络上嘲讽学校教育来表达反抗的态度,以及以民族文化为由反抗学校教育和汉语学习。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9):4-7
在我国基数庞大的人口总量中,有超过6400万的乡村学生,900多万乡村教师承担着将他们培育成才的责任。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教师是支撑这些希望的脊梁。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中说:“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支柱,还承担着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之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相似文献   

3.
经济生产方式转型、"以人为本"观念的确立和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大背景,使民族地区学校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学校管理转型势在必行.而民族地区学校管理面临一系列问题,落后的管理理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沉重的文盲负担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数量少的民族本土教师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等.因此,民族区学校管理应积极实现转型,创立民族学校教育品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本土化民族教师的培养、增强民族地区学校管理的市场意识等.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社会、学校和个人是影响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高校新任教师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他们在专业发展方面面临着很多问题,学校对新任教师专业发展有着最直接和主要的作用。本文应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学校应采取哪些措施构筑学校平台,以期促进高校新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这是对30年前西海固地区乡村学校的真实描述。作为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始终是宁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如今的宁夏,无论在川区还是山区,学校都普遍成为当地最好、最漂亮的建筑。回族等各族孩子上学读书,都会受到一系列照顾。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走进学校,掌握知识,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6.
创建特色学校,是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恩施土家族民族自治州建始县红岩寺镇民族小学在州县教育主管部门、民宗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教师员工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大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宗旨和"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的办学理念,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确保"以艺体促德育、以艺体启智慧"的艺体特色学校创建,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要发展民族教育,必须在民族地区大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是符合民族地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办学形式,它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整合了教育资源,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和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8.
教育生态即以教育为中心发展多元化的环境系统,其强调了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相互联系和协同进化。本文以教育生态观为基础,着重分析了乡村文化与农村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相互背离的现象和原因,并就此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促进乡村文化和农村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现代型转化是促进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农村教师职业生存发展呈现一系列的问题,根源在于现代性二元语境"先进"与"落后"之分下无法正确认识民族教育特殊性和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现实需求。超越现代性二元论语境,坚持多元现代化立场,认识民族教育的现代知识与民族文化整合功能,才能基于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特点与需求,探讨解决民族地区农村教师职业生存发展困境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坚持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 全力推进精准扶贫. 近年来,全州民生支出一直保持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以上.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启动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一批教育建设项目,建设校舍182万平方米, 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4700名,教育信息化"班班通"覆盖率达93%.  相似文献   

11.
目前,开放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终身教育发展体系、助推学习型社会发展是开放教育在新时期的重要使命。本文以波特—劳勒模型为载体,通过对电大教师激励现状分析,得出构建学校和教师价值一致的目标体系、明晰绩效与奖酬关系、注重内在激励等开放教育教师激励方法,为开放教育教师激励提供新的思路和启迪。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基数庞大的人口总量中,有超过6400万的乡村学生,900多万乡村教师承担着将他们培育成才的责任。孩子是未来的希望,而教师是支撑这些希望的脊梁。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中说:"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我国有900多万农村教师,他们长期以来工作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默默耕耘,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一些较为偏僻的乡村,教师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湘西自治州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农村学校在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办学水平等方面与城镇学校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距,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尽快摆脱这种局面,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为此,湘西自治州从2004年开始,响亮地提出要抓好高标准寄宿制学校建设,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优化义务教育总体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农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4.
民族教育通过培养社会需要的少数民族人才,推动科学、文化进步,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教师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发展实际,通过长期、深入考察社会发展对民族教育活动、民族教育对象以及教师自身的深刻影响,形成科学的民族教育观、人才观.但在实际工作中,少数民族学校教师实践最显著的特征是脱离社会发展实际,教师认识、实践能力的发展失去了社会实践基础,制约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使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在低效状态中徘徊.脱离实际的教育实践,使教师职业素质发展受到局限,长期积累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相对城市地区来讲,农村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素质、文化传统等方面都处于劣势,要想快速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走"科研兴校"的路子。而"劣势"与"科研"之间,又恰是矛盾体。"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真正使教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作为一名农村中学——临沂义堂中学的校长,我时刻思考着这个问题。总结十余年来的经验,学校提出了十八字教科研管理策略:大视野,小角度;有引领,有抓手;重结果,重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文章聚焦教育扶贫和对口援藏的新模式——"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在回顾梳理以往教育对口援藏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支援省市及受援学校师生的访谈调研认为,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已显示出布局宏观、机制长效、精准扶智、订单援教、科学用人、辐射实效等政策亮点,在反思执行不到位、监督实施不足、政策保障不完善、援藏教师作用发挥不充分等现存问题的同时,从国家、省市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师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黔东南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的地区,全面提高全科教师的素质任重而道远。选择对民族地区农村全科教师培训的对策研究具有实际效应和针对性。从农村全科教师培训机构、培训目标、培训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针对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科学地选择培训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寻找培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师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黔东南州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国家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开展,教师教育在"新时代"中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义务教育质量成为了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切入点"。"同课异构"在一线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永顺县地处湘西北,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04年,永顺县本着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的目的,积极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选取松柏、和平、王村、铜瓦4所学校作为全员寄宿集中办学的试点校,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最近,笔者对该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集中办学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永顺县推行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集中办学后,整合全县教育资源,发挥规模办学的优势,有效地解决教育人力、物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破解了教育发展不均衡这一难题,使学校得到持续发展,学生得到…  相似文献   

20.
黄全胜 《中国藏学》2008,(1):156-160
本文对西藏职业技术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西藏初等职业技术教育实现了从无到有,学校总数在全国各省区中增幅最大,在校生稳中有升,每万人中平均在校生数增幅高于东部、西部和全国平均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数有所减少,减幅低于东部、西部和全国平均数;在校生有所增加,增幅高于东部、西部和全国平均数;每万人中平均在校生数有所增加,增幅高于东部、西部和全国平均数;专任教师数增多,增幅高于西部、东部和全国平均数;师生比比较合理,"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等特征。西藏初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兴未艾,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健康成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