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间文学自共和国诞生以来作为教学研究对象主要呈现出二元并置式的认识区隔。文学阐释方法将民间文学教研事实上视为文学第一性,表现为文本自足,其思路为构拟"文本—文学"的双向交流;实践操作上出于"文学"而被"体制"置于"语言文学"专业里,隶属"文学"范畴行动。本文认为,当前不能再无视教育深化改革机遇,应厘清学科上文学形态与生活本体、文学文本与表演行为、书面性与口头性、作家个体与当今俗民群体关系;必须从体制上正视阈于"中文系"和"文学专业对口"的利弊;在"多元一体""非遗"语境下重新审视、探索以"民俗学性"为学科第一性构建的口承语言民俗体系,从作品中心的文学视角转向混沌视野下的文化视角,形成"多民族和谐世界—语言民俗—民间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2.
杨志新 《西北民族研究》2013,(1):200-207,199
笔者从"表演"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宁夏韦州回族海太师传说的三个口头文本的民族志考察,展示了这一传说不同文本的动态形成过程,指出不同语境下讲述者与观众的互动最终塑造了形态各异的传说文本,讲述者的讲述倾向是造成传说文本变异的重要原因。在同一社区中,先贤传说的核心母题会保持稳定,它是传说得以被记忆并被再创造的语料库,传说口头文本的变异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会话含义产生与语境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话含义是一种语用现象,属于因说话人违反某一项或几项会话准则而由听话人结合语境所推导出来的超出话语本身意义的另一层意义.会话含义的推导过程与语境紧密结合,受语境的制约.语境对意义推导的制约主要体现三个方面:即对话语性质的判定、会话含义的明确以及对概念推理空缺的填充.  相似文献   

4.
民间信仰的多重表述,是在特定情境下进行的.这个过程是在地方、精英、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参与和影响下动态产生的.本文以文献为主、结合田野调查.考察了四川省贵琼藏族地区羊年会文本的多样形态,分析了为何被表述为"这样"的原因,讨论了多样性的羊年会与贵琼人的关系.本文认为,多样化的羊年会文本里,都有共同的、不变的信仰核心贯穿其中.羊年会成了贵琼人内部文化认同的重要内容.而不同的考察者在特定情境下.受多种因素影响,将民俗事件存在的羊年会,一次性地文本化为民俗事象.而形成了多样形态的羊年会.考察这种文本化的民间信仰时,我们要详加考辨文本背后的情境性因素,方能体会到民间信仰在书写过程中,被遮蔽了的即时的和鲜活的因素.在田野考察中,我们应该将民间信仰详细全面地记录下来.而不是将文化事件虚脱成一张文化之皮.  相似文献   

5.
陕北文化一直是以简洁、素朴、热烈为主,主要传达出陕北人民刚健、顽强、质朴的审美观。本文主要是从表演形式和艺术内容两方面对陕北民俗文化进行分析,研究现代语境含义和陕北民俗文化与审美,分析陕北民俗审美文化的困境,探究未来陕北民俗审美文化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文本分析与民族志式田野作业,旨在通过超人的案例来探究如何理解今日的神话。文章以访谈内容、大众流行文化和民俗为分析材料,关注神话的功能和语境,探讨神话的神圣性、民俗的形式、围绕超人行动产生的争议以及谁在讲述超人神话等问题,从喜爱超人的受众群体的主位视角出发,根据话语和行为去理解人们的所思所感,以揭示为何超人可以成为神话以及现代社会中的神圣叙事体现出了何种功能,进而从人们赋予超人以意义的角度来展示超人叙事的神话特质。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社火表演和"花儿"演唱活动是河湟地区乃至西部民间典型的民俗事象.两种习俗发生的时空及其表现形态虽然不同,但在深层次上具有显明的共性和交叉点,话语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以及狂欢精神是两种习俗所共有的特性.由此不但形成了这一区域文化的地域特点,同时也实现了不同族群之间沟通和对话的族际交流功能,从而推动着民族杂居地区文化的向心整合.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民俗规范功能与远古社会相比,是不是越来越减弱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从国家权力系统对民俗活动的干预、民俗表演空间的萎缩和被权力机构所占用、主流话语改造民俗知识、民俗惩罚力量的失去和一些民俗观念淡化五个方面,推敲民俗规范功能的历史与现实,描绘了当代社会民俗生存的环境和景况.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永登连城镇牛站村流传着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九天圣母传说。这些传说以民间写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地方保护神的形象,表达出民众的乡土情感、国家话语、价值追求。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口头叙事与村落信仰民俗的双向建构过程,同时也表达出了民众借助传说"再造传统"的过程,是"民俗是一种过程"这一理论的一个有效个案。  相似文献   

10.
传统经学与现代神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神话学是在引进西方学理与继承本土学统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根据"中国神话历史化"的假说,现代学者抛弃了今文家的"语境化"研究方法,延续了古文家的"文本间"研究方法.中国现代神话学关于"中国神话历史化"的理论命题和"文本间"的研究方法,一方面证明了西方理论的普遍有效,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建立起材料的同一性关系与文化间的不平等关系;而另一方面也使本土材料由此丧失了参与修葺普遍性理论的机会,并且以无语境"纯文体"的建构掩盖了其真正的当代学术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