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希腊思想的起源》(Les origines de la pensée grecque,英译为The Origins of Greek Thought)最初出版于1962年,是法国人类学家让-皮埃尔·韦尔南(Jean-Pierre Vernant,19142007)早期的重要著作之一。②在这本书中,韦尔南试图勾勒从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王国崩溃到公元前5世纪雅典城邦繁荣这段时期"思想变革的概貌"(第1页),探索古希腊文明在"黑暗时代"的一次重要转折。这场转折在政治上表现为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2.
1923年的《洛桑条约》中的第37至45条款为土耳其的希腊正教少数民族提供了保护。然而,1934年有11.7万人定居于伊斯坦布尔、伊姆罗兹岛和特内多斯岛,现在只有12.2万人。1955年9月在伊斯坦布尔发生的戏剧般的事件为不断增长着的对土耳其希腊正教人们共同体的压迫和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历史文  相似文献   

3.
1982年9月25日至30日在希腊北部的哈尔基季基州召开了第三届欧洲人类学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希腊人类学协会和欧洲人类学联合协会共同举办的。有23个以上欧洲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在这次人类学会议上宣读的论文题目有三大类:1.人类的早期历史;2.人类群落的迁徙;  相似文献   

4.
在苏联有34.4万名希腊人,占总人口的0.1%(1979年)。希腊人在不同时期、由于不同情况在俄国境内定居下来。很久以前(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1000年中期),在黑海北岸和东岸(即高加索一带)就出现了希腊移民。这些居民在早就住满了本地民族的土地上安置下来,成为黑海沿岸和地中海的高加索及古希腊罗马世界之间贸易往来的中间人。  相似文献   

5.
该文重点对希腊雕塑中包含的创作因素进行了分析、研讨,认为希腊雕塑的完美离不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运动旋律以及生命力的支撑上。希腊雕塑作品形体的呈现可以引起观者情感上的共鸣,但这种极富感染力的神秘因素并不仅在于形体的表达。如果从雕塑背后的创作因素出发,也可以作为深入理解希腊雕塑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该文重点对希腊雕塑中包含的创作因素进行了分析、研讨,认为希腊雕塑的完美离不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运动旋律以及生命力的支撑上。希腊雕塑作品形体的呈现可以引起观者情感上的共鸣,但这种极富感染力的神秘因素并不仅在于形体的表达。如果从雕塑背后的创作因素出发,也可以作为深入理解希腊雕塑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无人化的人类学罗伯森·史密斯(Robertson Smith,1846~1894)出生于苏格兰,是19世纪著名的《圣经》学者,一生致力于《圣经》研究,对阿拉伯宗教的研究亦建树颇丰.《闪米特人的宗教》是他从1888年到1891年在英国阿伯丁的讲座文稿的汇集,当时讲座的题目是“闪米特人的原始宗教:从其他原始宗教,以及基督教《旧约》的精神宗教的视角”.本书是人类学的宗教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①人类学从仪式的角度研究宗教就肇始于此书.后来的法国年鉴学派、德国文化史学的宗教史研究、精神分析学与象征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过史密斯的影响.在史密斯之前,古典学中已经出现过很多深入关注仪式的研究,比如布克哈特(J.Burckhardt,1818~1897)对希腊城邦赛会的研究②,库朗热(F.Coulanges,1830~1889)对希腊村落节庆的研究③等等.  相似文献   

8.
希腊史学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它所奠定的史学传统对后世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两个方面对希腊史学产生的源流作一些粗略讨论。文章着重于古希腊神话中体现出的朦胧的历史意识和荷马史诗自身的特点及与希腊历史学家的一线之传。  相似文献   

9.
希腊史学留下了丰富的史学遗产,它所奠定的史学传统对后世西方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两个方面对希腊史学产生的源流作一些粗略讨论。文章着重于古希腊神话中体现出的朦胧的历史意识和荷马史诗自身的特点及与希腊历史学家的一线之传。  相似文献   

10.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的记载,一位曾以三种不同身份——赞蒙、母后、太后(即)出现的女性墀玛类(705~712在位)活跃在公元675年至712年间,她便是吐蕃历史上的一代女王墀玛类。 墀玛类是芒松芒赞(650~676)之妻。虽说在其子墀都松( 676~704)翦灭噶尔家族之前(即699年前),吐蕃王朝的军政大权,几乎操纵在噶尔家族手中,但墀玛类还是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如675年春,赞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方文明的摇篮,拥有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希腊,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拥有数千岛屿各自的民间艺术。同样悠久的历史,同样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东西方两个古老文明,邂逅之时总会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今年的盛夏,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的中国舞蹈代表团远赴希腊参加第七届国际民俗舞蹈节,履行了一次两个古老文明的艺术之约。  相似文献   

12.
近日收到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寄来的由练铭志、马建钊、朱洪等三位同志合撰的专著《广东民族关系史》(以下简称《关系史》),喜不自禁。这是该所继《排瑶历史文化》之后又一部重要的著作,可喜可贺。《关系史》分上、下两编凡14章50万字。尽管有关广东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中期就已经开始,但全面系统阐述广东民族关系历史的专著,《关系史》尚属首部。它无疑是一部拓荒性质的开山之作。其被收入“岭南文库”,“作为一份有价值的文化积累”(“岭南文库”《前言》语)传诸后世,即足见其厚实与凝重。笔者是个考古工作者,重点研究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书法作品流传到今天,一般区分为"碑"和"帖"两种。碑多数都是为了纪念一件事,或者纪念一个人专门写的书法作品,都是刻在一块石头上或者摩崖上,一般碑额上面都有正式的名字,比如《九成宫醴泉铭》《大唐三藏圣教序》。帖,就是便条,主要是书法家跟人的往来文字。历史上这些帖多数都是这样的便条,本来也没有正式的名字,名字都是后人在里面找出几个字作为代称,比如《伯远帖》《快雪时晴帖》《韭花帖》。如果是书法家抄录  相似文献   

14.
<正>卫拉特蒙古高僧咱雅班第达(1599~1662年),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他在文化上的贡献,迄今都在影响着世人。故叶尔达著《卫拉特高僧拉布紧巴·咱雅班第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一书的出版对于学术界而言,应该是可喜可贺之事。但是,在研读此书后,令人感到诸多遗憾。一叶书属于历史人物研究方面的专著,作者在导言部分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咱雅班第达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罗列介绍,然后总结道:"在国内,咱雅班第达生平研究仅有20余年的历史,虽然进行过转写、校勘、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出身的米德后来跟随博厄斯学习文化人类学,米德在博厄斯的帮助下选择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作为范例,向遗传派发起挑战。后来引起了学术界种种争论,其真实性问题也遭到质疑。本文通过对田野、自身、导师这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造成人们对《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一书质疑原因,引发在人类学中性别差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叶,费孝通从乡土出发理解中国社会的路径打开了探究"社会"的理论向度,他所指出的礼俗社会构成了社会科学界理解中国社会的原型。闽南读书会在导师王铭铭的指导下,从"乡土中国"出发,继续围绕构成"社会"的若干向度展开阅读,分别以费孝通的《乡土社会》,刘枝万的《台湾民间信仰论集》,田仲一成的《中国祭祀戏剧研究》以及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对朝圣的仪式研究作为第三次读书会的主要阅读材料,以此探讨以科仪、戏剧、仪式探索"社会"内涵的可能性。此外,刘永华主编的《中国社会文化史读本》还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展现了其研究"社会"的历史文化旨趣。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探索或定义"中国社会"的整体性,并为以闽南为对象的区域研究扩展出更广阔的理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民族丛刊》内蒙古地区读者、作者座谈会综述毅松,何天明《黑龙江民族丛刊》(以下简称《丛刊》)内蒙古地区读者、作者座谈会,1998年ll月19日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召开。受《丛刊》编辑部的委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毅松副研究员、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是中国和希腊两国建交50周年,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130周年。2021年12月2日,第76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202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北京体育大学与《文明》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文明、和平与友谊——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对话”学术会议在北京体育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9.
心理学出身的米德后来跟随博厄斯学习文化人类学,米德在博厄斯的帮助下选择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作为范例,向遗传派发起挑战.后来引起了学术界种种争论,其真实性问题也遭到质疑.本文通过对田野、自身、导师这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造成人们对《萨摩亚人的青春期》一书质疑原因,引发在人类学中性别差异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刘波  邹敏 《中国藏学》2012,(2):245-246
昌都本地的知名学者土呷(图嘎、土嘎)先生是一位热爱民族文化、研究藏学长达30年的西藏学人,他的新著《西藏昌都历史文化研究文集》(以下简称《昌都》),作为西藏昌都解放60周年大庆献礼图书以及西藏自治区2010年的重点出版物,由中国藏学出版社于2010年9月正式出版。《昌都》系作者个人的研究总集,全书452页,约50万字。正文分12部分,对西藏昌都的历史、社会经济制度、舞蹈艺术、民俗、旅游资源、地方志、《格萨尔》、政协文史资料、宗教、近现代知名人物进行了研究,另外还包括文化考察侧记性质的《昌都游记》与《随笔》。该著对昌都文化史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展现,可谓"西藏昌都文化史的小型百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