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的安全和稳定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保障,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矛盾口角到暴力冲突,从自残自伤甚至到自杀,每一次高校大学生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都会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社会各界都在反思,本来应该纯净求学的学子为什么会有这些令人心痛的表现。面对大学校园危机事件,只有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有效引导。大学生具有独特的话语系统,在话语实践过程中,受到不同层面的规训效应。在对权力信息的理解处理中会产生危机行为。从话语实践的视角理解大学生危机行为的规律,可以有效地防止"危"从"微"中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被逐渐运用于各个领域,当代大学生的话语体系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网络化、娱乐化等特点。因应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价值性品质、健全教师职工队伍、落实制度服务保障、创新教育教学新方式、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管控等方面进行现实路径探究,以实现高效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学界对教育话语的研究出发点为:将教育话语看做机构话语的具体类型之一。主要关注下列几方面的问题:教育话语中的言语行为类型和话语策略、教育话语中不同类型的言语体裁、教育话语的社会功能。俄罗斯学界不同学者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教育语言学等视角提出了研究教育话语的各种话语模式,其中,对教育话语价值的关注是俄罗斯教育话语研究在本质上区别于欧美和国内学界的最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愤青不仅是一个物化的群体,而且他们也代表了一种精神,反映了一种文化批评的话语方式和生活方式,折射出了一个社会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改造理想。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使得愤青的社会和文化土壤逐渐多元化,并促进愤青心理的成熟、素质的提高和视野的开拓,使当代中国愤青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愤青文化也正在从一个疆界模糊的群体中所展示的批评精神和批评方式转化成为一种具有一定建设性的文化批评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化普及的现时代,社会话语环境较之过去更加开放、复杂和多元,加之青年大学生本身具有追求个性、反抗权威、自由不羁等群体特质和诉求,传统强调单一化、权威化,拒斥负面问题和"不和谐声音""异见"等的高校思政课"正向话语"面临巨大的困境和挑战,无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话语接受特点。要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政课应该顺应社会话语变化现实,主动探索将与"正向话语"相对的"逆向话语"引入课堂教学,以此为诱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关注,进而以辨析的方式直接面对、回应和驳斥"逆向话语",正本清源、回归正轨,最终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实现思政课的课程使命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叙利亚危机持续三年多,受到了全球媒体的关注。本文以叙利亚、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四个国家主要媒体2013年8月至11月对叙利亚危机的报道为语料,从话语分析和话语政治视角探讨话语选择背后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动因,考察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媒体如何从各自立场和利益出发,对同一社会现实进行不同的话语建构,从而揭示出同一事件蕴藏的媒体话语之间的博弈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本研究是基于五层次话语政治分析框架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可以为中国政府的中东战略和对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金玲 《现代交际》2014,(10):86-87
广告话语建构社会,是一种社会产品和社会现实。本文从巴拉巴拉的广告话语入手,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揭示了全球本土化在广告话语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话语作为特定社会语境下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具有社会性特征。媒介技术更迭引发了青年话语实践的变迁,包括语词、文本、社交及思维的转变。反叛和群氓是新媒体语境下青年话语的两个主题,集中表达了青年的群体地位诉求不顺和价值选择迷茫。剖析当代青年群体身份形塑困境之因,既要从政策安排相对滞后和受众商品化等因素对青年群体产生的影响进行考量,又需从数字媒介软性操控禁锢青年主体性建构和互动式信息生产模糊青年身份认同等方面综合审视。  相似文献   

9.
时下青年学生对网络话语的广泛诉求和涉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面临滞后、失语等危险。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入高职学生熟悉的文化语境中,就必须重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重组理想的话语情景,消除信息交汇阻力,促成话语融合,最终实现话语范式的转换。本文结合作者从事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经验展开研究,初步厘清网络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的转换机制,力争为我市广大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时下青年学生对网络话语的广泛诉求和涉猎,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面临滞后、失语等危险。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入高职学生熟悉的文化语境中,就必须重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重组理想的话语情景,消除信息交汇阻力,促成话语融合,最终实现话语范式的转换。本论文结合作者从事一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经验展开研究,初步厘清网络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的转换机制,力争为天津广大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