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学领域,语言的选择不只限于工具性的意义,在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民族作家采用哪种语言作为创作语言,除了一般采用本民族母语外,更多地受到主体民族的语言价值、社会功能的掣肘。本文试图从双语身份、民族双重视角和文化对话等三个方面分析当代藏族作家的汉语创作。当代藏族作家以双语身份活跃在中华文学百花园中是历史的必然。当代藏族作家的汉语写作,客观上体现出一种双重视角,表现为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融,集中体现了当代藏族作家当下的"在场"意识,以及对自身民族文化身份的确认与重建。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学是一门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学科。作为跨世纪的语文教育的理论形态,弄清它的研究对象和性质是完善这门学科的首要问题。本文就对这两个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一些探讨。一、语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区别不同学科的根本问题,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通过对语文教育特性的分析得出结论。从世界范围看语文,作为各个国家的母语,是各民族创造的有严格规律的文化信息工具。语文教育则是指具有民族特点的各个国家的母语教育。中国语文教育特指中华民族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教育。母语教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对于外语文化教学的研究体系日渐成熟,但是文化教学的重要部分——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渗透却经常被忽视,直接导致了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整合,是目的语文化教学的要求,也是传统文化输出及母语文化正迁移作用的要求。通过对母语文化的重构和输出可以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整合,从而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孙音 《云梦学刊》2005,26(4):128-130
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中应教文化已成为共识。文化教学应渗透于外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面中,并采用目的语文化教学与母语文化教学相融合、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文化教学的效度和深度,达到语言最终为文化、为交际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琼州学院学报》2015,(1):16-24
母语经济理念从属于语言资源的整体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式,其内核是母语权利,而不是母语权力;母语经济的实现路径是语言服务,提升母语经济的可行性办法就在于母语资源的开发利用;双母语是母语经济中的珍贵资源,对双母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提升母语声望和母语活力;母语经济具有知识经济的一些属性,语言服务具有基础性、依附性和多维性等特征,同时具有智力要素密集、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现代服务业特征;母语经济的活动空间是母语社区,保护母语应当从母语社区角度进行,使母语社区对其成员产生凝聚力;在语言规划中,母语经济的政策定位是语言多样性,这一定位有助于语言生态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中国英语是英语在中国本土化之后的使用变体.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它属于规范英语,是可以被英语国家的人们接受的.作为变体语言,它具有其自身的完整体系、规律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本文从母语思维、文化认同、语言变异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英语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7.
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在艺术学领域的价值,可以通过其隐含的有关语言转换与经典传播的微言大义得到必要的揭示.首先,这一理论以“纯语言”为基点,在神秘主义宗教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共同作用下,将翻译理解为现世审美救赎的重要文化力量;其次,借助对“接受者”、“意义传达”、“民族中心主义”等的否定表达式,它在一个远为深刻的现实语境中探讨了艺术作品语言转换的可能性及有效性问题;再次,立足于相对宽广的跨民族、跨文化视野,它不仅提供了经典传播的一种特有方式,而且强化了经典传播的重要文化意义.同时,作为一种借助“纯语言”来传达的审美乌托邦,这一理论的现实有效性亦可在经典传播及传承的维度得到特别的说明.  相似文献   

8.
任剑涛 《学术界》2007,(2):119-128
以读经为楔子,从政治与教化关系、传统重光与文化屈从三个方面,勾画了儒家经典权威如何被重塑、儒家价值立场和现实抉择在“现代”的基本处境。在比较分析中,凸显试图重光儒家价值的学者内在具有的“文化屈从”特点。并以源自西方文化的“现代”为参照,描述了儒家经典权威在文化断裂的社会变迁中,将文化权威与政治权威的统一作为自证其现代性的基本方式,其实不是一种恰切的进路。而适度切割内圣与外王、政治与道德教化,反倒使儒家经典能够顺应时代变迁,重建其在现代处境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告别文化屈从。  相似文献   

9.
英语本土化研究有利于深化对比语言学理论,丰富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建构英语本土化研究是指一种语言在某一地区被采用,而后再生的过程,部分是语言上的再生,部分是文化上的再生。在我国高校外语教学中,对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存在错误理解,认为母语语言和文化阻碍外语语言学习,使得很多师生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重视目的语、轻视母语,同时重视目的语文化,轻视本土文化。因此,颠覆以往的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本土化身份,推动其重构对促进高校跨文化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学以语言作为审美意识的物质存在方式。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语言具有与文学存在与否攸关的重要地位。而文学所使用的语言与社会通用的日常生活语言并不是两种不同的语言,都是同样的语言。但日常语言进入文学以后,就与原来的现实失去直接的指称性、陈述性关系,而成为受文学自身审美活动机制支配的诗意的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