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古诗与汉魏六朝文化研究"为《琼州学院学报》自2013年第3期开始在人文社科版面创办的常设专题学术特色栏目,聘请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做主持人,截至本期已发表国内外学者的论文31篇、主持人语14篇。所发学术论文,用木斋先生的话说,"基本都堪称国内外一流的论文,至少都是很有创意的一批论文";主持人语  相似文献   

2.
<正>"古诗与汉魏六朝文化研究"为《琼州学院学报》自2013年第3期开始在人文社科版面创办的常设专题学术特色栏目,聘请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做主持人,截至本期已发表国内外学者的论文30篇、主持人语13篇。所发学术论文,用木斋先生的话说,"基本都堪称国内外一流的论文,至少都是很有创意的一批论文";主持人语  相似文献   

3.
<正>"古诗与汉魏六朝文化研究"为《琼州学院学报》自2013年第3期开始在人文社科版面创办的常设专题学术特色栏目,聘请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做主持人,截至本期已发表国内外学者的论文23篇、主持人语10篇。所发学术论文,用木斋先生的话说,"基本都堪称国内外一流的论文,至少都是很有创意的一批论文";主持人语也多是涉及学术精神和方法论、具有前瞻性和鲜明观点的文章。本栏目已引起学术  相似文献   

4.
<正>"古诗与汉魏六朝文化研究"为《琼州学院学报》自2013年第3期开始在人文社科版面创办的常设专题学术特色栏目,聘请该领域的知名学者做主持人,截至本期已发表国内外学者的论文21篇、主持人语9篇。所发学术论文,用木斋先生的话说,"基本都堪称国内外一流的论文,至少都是很有创意的一批论文";主持人语也多是涉及学术精神和方法论、具有前瞻性和鲜明观点的文章。本栏目已引起学术界  相似文献   

5.
<正>"古诗与汉魏六朝文化研究"栏目创办于本刊2013年第3期,为本刊人文社科版常设的重点专题栏目,旨在对汉魏六朝文化及其背景下的先唐古诗展开深入探讨。该栏目每期聘请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相关学者主持,发表1~3篇该领域内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1篇主持人语。所发学术论文,用主持人木斋先生的话说,"基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兴起的"栏目主持人"制度,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学术期刊建设品牌栏目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运作过程中,"栏目主持人"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专家型栏目主持人"难以保证栏目风格的稳定性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二是"编辑型栏目主持人"因学识不足而难以保证选题策划的学术水平,同时也影响稳固的作者队伍的建立.对此,需要进一步探寻合理的发展路径:一是将"栏目主持人"制度与编辑团队建设相结合,强化编辑的角色意识,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使编辑学者化;二是将"栏目主持人"制度与期刊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探索建立"栏目主持人"小团队,充分发挥"栏目主持人"在品牌栏目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品牌栏目建设推进期刊整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内七篇"是《庄子》的精华,最能代表《庄子》的文学成就、思想高度和精神范式,然而这一观点并非一开始就有的."内七篇"的经典建构,是在魏晋时期《庄子》经典化的基础上,对《庄子》进一步的总结与凝练.唐代以前,"内七篇"并未受到特别重视.宋明以降,学者逐渐认识到"内七篇"的思想价值与文学魅力,而"内七篇"也逐渐奠定了其在《庄子》中的核心地位.元明以来"内七篇"选本的大量出现,更进一步强化了其经典价值.明清以来,学界从思想、文学、美学、辨伪等多方面对其展开研究,进一步巩固了"内七篇"的经典地位.同时,以内篇为标准对外杂篇的辨伪与批判,也从侧面推动了"内七篇"的经典化.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语】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前辈学者即已提出了"文学地理学"这一概念。当然,将文学家、文学作品、文学流派和文学现象纳入地域空间进行审视和探索,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方法。虽然如此,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学科意识的自觉。"文学地理学"真正的自觉,当是在20世纪  相似文献   

9.
关尹遗说考——兼论关尹学说与《太一生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天下>篇云:"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有学者认为,关尹学说即以"太一"为核心.随着郭店楚简<太一生水>篇的出土,一些学者认为此即失传千余载的关尹学说.本文辑先秦文献中的关尹遗说,较之<太一生水>,认为在更有力的证据出现之前,将<太一生水>作为关尹学说并不妥当.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书,觉得有三篇序言很值得关注,写下来与大家共享。这三篇序言有一个共同点:诚邀学术批评。梁启超著有《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该书的"绪言"(1924)中  相似文献   

11.
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沃尔夫冈·顾彬教授,是最早将"东方主义"理论介绍到中国来的西方学者之一.然而,当萨义德及其<东方主义>一书大行其道,为东方学者所广泛援引的时候,顾彬教授却拿出了一篇论点不同的文章,要对东方人的所谓"东方主义"理论加以重新反省.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受众对主持人"自发口语"的要求越来越高,主持人"口语化"成为一大趋势.在传统播音的基础上,"播说结合"、"说主播衬"甚至"只说不播"等形式更加频繁的进入大众媒体生活.本文对于主持人"口语化"现象及由此产生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楚辞《离骚》篇题的涵义,当今学者主要有歌曲名、楚音苗语、地名"蒲骚"、离别骚臭等新解。这些说法看似新颖,但并非完美,学者仍须审视传统观点。从出土文献看,汉初就有了抄写在竹简上的楚辞,近年新见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八辑就有五篇早于屈原时代的楚辞资料。从古文字学角度看,战国楚简文字里就已经出现用作忧愁义的"蚤"、"■"诸形。又、尤、忧古音相通,"蚤"、"■"训"忧"自无问题。秦汉人误把"蚤"、"■"当作表示骚动义的"蚤"字,遂致千年聚讼。  相似文献   

14.
<读书>杂志从1994年3月号到7月号连续发表5篇题为"人文精神寻思录"的座谈讲话(上海和江苏学者参与其事),引发了范围广、时间长的关于人文精神的热烈讨论和争论.  相似文献   

15.
《楚居》是出土文献中一篇有关楚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文献。两年多来,学术界已有多位学者撰写文章加以探讨,这些文章的内容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即有关楚族起源的问题。笔者读了这两年来发表的有关《楚居》与楚族族源的论文后,颇觉意外,同样根据一篇出土文献,学者们作出的解释却五花八门,大体有淅川说、关中说、湖北说与中原说诸种。这固然因《楚居》中所涉及的古地名可能和今日学者们考释的地名在文字的记录上差别较大外,应当也和学者们在楚族源流及迁徙过程认知的不同有关。笔者通过对《楚居》及相关信史资料对比考辨,认同黄灵庚先生的"楚族起源于中原"说。  相似文献   

16.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12,(5):254-255
本刊讯4月13日至14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成功主办"比较视野下的国家建设与民主"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丹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英国诺丁汉大学等海外名校以及吉林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高校的一流学者济济一堂,可谓群星璀璨。本次会议共收到国内外论文五十余篇,最终艰难地从中精选出了三十余篇并按照论文主题将会议发言人分成了六组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2015,(2):2-3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第十四届"制度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制度经济学学会筹委会、天则经济研究所、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共同主办。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120余篇,经大会筛选确定入选论文81篇。来自全国的60余所大学和相关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张曙光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在开幕讲话中特别强调:"制度经济学年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这个会议的宗旨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研讨。一年一度的会议,学者们通过研讨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他指出,举办这样的会议还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会议发现和推荐年轻的学者,让更多的年轻学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坚守人文精神、恪守启蒙立场的学者,在此篇访谈中,丁帆先生回顾了自己三十年的学术道路,理性而分明地阐述了对于"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乡土文学、新世纪文学、文学史治史方法等研究领域的学术立场和建构理念,具有论辩性地批判了当下学界某些文学批评价值观念和风气,并表达了对于未来文学的期待,体现了一代人文学者清醒的历史观念、浓重的忧患意识、独立的批判精神和辩证的审美眼光.  相似文献   

19.
正主持人语:本期发表的,是陈建华教授的一篇从关键词入手,重新探讨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课题的文章。陈建华(Jianhua Chen),生于上海。1988年获复旦大学古典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获哈佛大学现代文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复旦大学、美国欧柏林学院。现为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荣休教授、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兼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致远讲席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文学史、"革命"观念史、视觉文化史、近现代报刊与传播文化研究、诗学诠释学等。在学术方面,英文近著包括《陈建华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主持人的数量迅速增加,但迅猛发展的媒体难以找到优质量的主持人.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主持人,主持人首先必须是一个优秀的人,要有对社会、对民族的强烈责任感,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声音好和形象好."德才兼备、声形俱佳"的主持人在主持的道路上才可能走得长久与高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