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良师益友张磊(广东省社科联主席、社科院院长)时光流驶,《学术研究》年届不惑。4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对一个学术刊物说来,却也并非短暂,甚至难能可贵。何况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处于剧变之中,激荡的社会生活当然会在这份刊物的命运和内容中有所反...  相似文献   

2.
我与《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的良知与平等马洪林(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83年9月18日,乘改革开放之风,我第一次南下广州,目睹南中国波澜壮阔、震惊世界的改革大潮,心情振奋极了。思想的解放是经济腾飞的先导,过去认为是神圣的东西正在解构之中,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3.
黄颂杰 《云梦学刊》2007,28(4):14-15
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条件、环境比起上世纪70、60、50年代是大有改进,学术研究处于非常有利的条件、环境之中。当代学术研究是在比较严格的行政管理体制中进行的,各种学术研究都离不开管理体制。现代人本来就是生活在由各种制度和法规交织而成的一张巨大的网络之中的,这个网络是否合理完善、是否现实对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我至今仍十分庆幸,庆幸在我跨入学术研究殿堂时,师从当时国内美国史研究的知名学者之一丁则民教授;也庆幸我的学术研究生涯,是从城市史开始的。那是1982年,我在东北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蒙业师厚爱参与国家社科“七五”规划重点课题《美国通史》(第三卷)的撰...  相似文献   

5.
悲剧产生于寻求归属的失败之中,这是奥尼尔一生都在探寻的主题,纵观其作品,灵魂的归属贯穿始终。当代剧作家必须挖掘时代的病根——旧的上帝已死,而科学和物质又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新上帝,借以为残存的原始宗教本能寻找生命的意义,并安慰它对死亡的恐惧,结果人们丧失了灵魂。本文以《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为蓝本,深刻分析女主人公玛丽在寻求归属的旅程中从希望(人生第一角色)——失望(人生第二角色)——绝望(人生第三角色)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6.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美·人生──庄子的“道”路王剑峰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之中心部分是人生论,人生论之中心部分是人生理想论”。庄子哲学被称为道家哲学,虽然从表面上看,完全是一种以“道”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但实际上也内涵着人生理想论。《庄子》...  相似文献   

7.
谈谈《学术研究》的特色陈胜(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学术研究》即将庆祝她的40岁生日了。40岁,在人生是壮年,是经过艰苦磨炼而到达成熟的时期。回顾40岁的《学术研究》,它究竟形成了怎样的特色呢?我想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浅见。一首先,她是一个“名优产品”...  相似文献   

8.
朱光潜和宗白华是中国现代史上两位并立的美学大师,有人拿二者比较,指出:“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这与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有所不同。朱光潜乃是把艺术当作艺术问题来加以探索和处理……在朱光潜的学术思考中虽也涉及一些人生课题,但在学术研究的基本定向上,人生的艺术化问题在宗白华那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郭沫若是一位伟大而又充满矛盾的杰出人物,他所写的一系列传记文学作品,把他的全人格作了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全身心的暴露,是那样坦白,那样赤诚,那样真实,那样生动,以致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生命的颤动,可以听到他的灵魂的呼唤。这些作品充分表现了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情与理的交融,多样的学术研究中胆与识的汇流,神奇的革命实践中智与勇的结合,频繁的社交活动中敌与友的明辨,以及浪漫的爱情生活中灵与肉的冲突。在他的独特而又平凡的生活旅程中,我们跟着他的足迹,可以拾取许多许多人生的智慧果。  相似文献   

10.
当您读到这一期的《学术研究》,可能已经敏感地发现,她从内容到形式,与过去的《学术研究》有所不同。是的,《学术研究》正在探索一条学术性刊物改革的路子,这一期,可以说是一次改革的尝试。《学术研究》办刊80年,是从风风雨雨之中闯过来的。现在,开放改革的春风吹佛中华大地,广东更是得天独厚,成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要在国务院给予更加优越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条件下继续先走一步,为开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11.
人总是按照自己的信念安排自己的人生轨迹,展示着自己的生存方式,彰显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诉求。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学术研究信念及民族文化复兴信念,构成了张岱年先生人生信念的主要内容。坚定的人生信念,是张岱年先生成就自己学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张岱年先生的人生信念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当代中国学术研究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术研究》老友的话管林(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学术研究》创刊以来,我就是它的忠实读者。它不仅给我提供大量的学术信息和学术研究成果,而且也是我的科研成果发表的重要园地。最令人难忘的是:在它初创阶段,就开展了学术研讨活动。记得在1964年2月,《...  相似文献   

13.
余三定 《学术界》2001,(6):269-271
《学术界》自 2 0 0 0年第 1期改版以来 ,在全国如林的学术刊物中可谓独标一格 ,不同凡俗 ,其成就是丰富的、多方面的 ,然就笔者的阅读感受来说 ,我觉得其最突出的特色是率先全方位、深入地展开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学术研究本是去“研究”哲学及各门具体学科对象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的 ,但在《学术界》 ,学术研究自身也成为了学术研究的对象。《学术界》对学术和学者自身进行回瞻、反思、研究和总结 ,从深层次显示了学术的自觉和学术的发展。《学术界》对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从下列一些方面着手的。一、开展学术批评。学术…  相似文献   

14.
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的作品《旅程》在诗歌意义流淌的各个阶段从各个方面表现出异质化文化观,能够在同质化文化模式读者的阅读认知过程中对其造成影响,实际形成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力.《旅程》是斯奈德诗歌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后现代文化的一种可能向度.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学术史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初步建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研究领域几乎覆盖了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当代学术史研究的目的在于,总结学术研究的经验教训,指导今后的学术研究。我以为,以下六大问题尤为重要。当代中国政治对学术的影响政治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所以,建国以前的中国学术与建国以后的学术有很大的不同,美国学术与中国学术有很大的不同。意识形态决定学术的基本形态。搞学术研究的人,应当首先研究中国当代政治史。学术成果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判断学术成…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面临着一个突出的困境:要想出版一本学术研究著作,难度是一言难尽。原因很简单,出版社既然得上缴利润,自然不积极于出版这些几乎肯定亏本的著作。这样一来,以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为己任的学术刊物的重要性就自不待言了。《学术研究》创办的时候,我在广州,《学术研究》复刊的时候,我更承担了主持刊物编辑工作的任务。虽然不久我就回北京了,但我对《学术研究》是有感情的。据我观察,《学术研究》是办得象个样子,也即是说挺有成绩的一份学术研究刊物。我觉得,办好一个学术刊物,首先的要求是扶持人才,发现确有成就的学术研究工  相似文献   

17.
“为人生”是鲁迅从事文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中国新文学初期现实主义流派的创作出发点(包括某些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家,也接受“为人生”的口号)。一九三三年,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  相似文献   

18.
《学术研究》1988年第4期《美国系统工程学者依·拉兹洛谈中国改革与哲学》中,拉兹洛提出: 由于“系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西方的当代形态,而中国目前的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所以,“中西方哲学应该而且很有可能在系统哲学中接近”,“用同样的思维方式——系统哲学进行思维”,或者说,“这就是我们之间对话和相互理解的哲学基础。”依·拉兹洛教授这番话,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既然“系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的创立者美国远东学会产生于美国东方学会,而后者是美国传统汉学研究的大本营.尽管都是对华研究,但汉学和中国学的性质完全不同.两个学术团体、两种学术研究在后来者的发端期必会爆发激烈的冲突.以美国东方学会和远东学会为切入点,对美国中国学发端史进行研究,既包括了对初期美国中国学的研究,又涵盖了对美国汉学的深入梳理,同时也能体现美国对华研究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先谈谈我的个人经历和简介:我从小出生于中国。当时我的父亲曾来中国建立学校和医院,同时还为美国教会设法找到住处。我的母亲是一位英文教师,并兼任一所外国学校的校长。那时我作为一名“老外”,在中国共居住生活了18年,而最后两年我曾在北京的燕京大学就读,主修中国哲学史和其它课程。燕京大学(即现今的北京大学——译者)要求把中国的最优秀的建筑学和文化与西方最优秀的科学技术互相结合起来。我非常幸运,我能够充当这两种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中介和桥梁。也许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我既是一名美国人,同时也是一名世界公民。鉴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