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几年我有这样一种不正确的想法,认为我是"钻文学"的,要学毛主席著作,学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够了.这样,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三点儿"上:问点儿哪里有可写的材料,看点儿文艺作品,写点儿自己所谓的作品.结果稿纸写了几大  相似文献   

2.
边疆行小忆     
1984年到1992年期间,我有机会到内蒙古、新疆、广西三个自治区考察和工作过几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边疆之行让我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是我终身难忘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3.
42年的房子     
42年的老房子,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几个月时间,一幢两层楼的崭新的钢筋水泥砖混结构新房,拔地而起。它是我乡间的新家。1964年到来时,面临着我就要从母亲怀里降生。其时,父母和伯父一家拥挤在破旧又狭窄的老家。  相似文献   

4.
小小的坚守     
几年前的一天,我坐地铁去上班,在拥挤的车厢中,我斜眼瞟见邻座的人在看书,那是一本厚厚的像字典一样的书,墨绿色封面上印着两个烫金字:圣经。我便和他攀谈起来,才知道他是北京某天主教堂的一名神父,他要下车的时候把手中的那本圣经送给了我,并说欢迎我星期天有时间去他在的那个教堂,我目送他消失在人群中,手中拿着那本圣经坐完了剩下的20分钟旅程。  相似文献   

5.
三访昭觉     
我来昭觉,已经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来,那是在1939年初,昭觉还处在奴隶制度之下的时候;第二次,则是在解放以后,正是彝族人民成立自治县的时候;现在是第三次,又恰遇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建州十周年。我这几次来,相隔的时间都在十年以上,所以昭觉所给我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它的变化之大也是十分惊人而耐人寻味的。  相似文献   

6.
<正>小引我第一次见到田兵先生,是在1958年7月召开的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上。当时我是工作人员,参加会务工作。朝夕相处了几天时间,但没有什么交往。十年"文革"过后,中国文联各协会陆续恢复活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批在1979年1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文代会期间宣布恢复活动,并同时召开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田兵被选为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我也参加了这次大会,但我那时的工作单位是中国  相似文献   

7.
远山的牧场     
少年的我曾非常渴望,一片属于自己的牧场,我想让时间变做静止的东西,想让城市退后成一个遥远的风景。我的牧场,我没那么具体地把自己想成牧场主,没想到要雇佣谁驱使谁。设想有几百只羊和几十头牛,只想贴近土壤生活一回,想被旭日和夕阳真真实实地照耀一回。  相似文献   

8.
<正>尊敬的郝先生、郭校长、马司长、各位专家、各位同学:这个会议是四个学科的学者(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从学科建设角度谈个人的经验、学科发展的历程和反思,这个题目很大,范围也很广。昨天晚上我看到会议安排把我排到第一个发言,本来我想如果排到后面的话,因为发言时间短,我就会讲一下个人的经验,可能会讲得集中一点。现在把我排在第一,我想我就有一个任务,抛砖引玉的任务,我就多讲几点,多抛几块砖头,多设几个大家可以讨论的靶子。我想谈几个问题,是昨天晚上考虑的。  相似文献   

9.
1974年,我11岁,第一次独自出远门。那时我有一亲戚在庐山做事,因事需要我去一趟,我也想去庐山玩玩。他在信中约定时间,并详细告诉我路线:乘船到九江,下船后,坐5 路公汽,到朝阳路口,他在那里等我。农村娃第一次到大城市(尽管现在看来九江并不大),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见无数大大小小的车风驰电掣,我有点昏头转向。走了几条街道,玩了一会儿,准备乘车到约定的地点。一辆公汽在前面停下了,我赶上前,问:“到朝阳路口吗?”“不到。”车门一关,开走了。又一辆公汽停在前面,我跑步上前,不再问了,直接挤到车上。售票员问:“到哪?”“到朝阳路口。”“不…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又来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山。这是我旧地重游,离开我学生时代进行民族调查初进瑶山,已有四十三年了。这次重访瑶山,还是和我四十三年前初访时一样,从象州的桐木入山。在进口的陡坡旁,现在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寨,当年这地方只有几户瑶家。据陪同我的同志  相似文献   

11.
当我把汽车从剑河县城开出来,走上沪昆高速公路,看到两边山坡上一片白雪茫茫的时候,我的心里就很是忐忑不安了。因为按计划,我要走的下一站是报京侗寨,这也是我整个寒假旅程的最后一站。这一站结束,我就直接返回湖南了——我原先的寒假旅程表中本来并没有报京侗寨。但是,就在我从湖南回到故乡贵州榕江后的第二天,即农历腊月二十五日,就传来报京侗寨被大火烧毁的消息。当时我就想立即赶往报京看看,但诸事纷繁,一直脱不开身,所以我把看望报京的时间安排到了最后。但我没想到最后这几天的天气却十分恶劣,整个中国南方大范围降温,贵州更是遭遇严重冰冻.很有点2008年冰灾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根雕·金雕     
在一个乍暖还寒、忽冷忽热的春日,我回到了地处高山峡谷中的故乡仙米。仲兄问起五弟今年什么时候回家来时那语气有点激动。五弟在北京工作,好几年才能回来一次。我把五弟来的大概时间告诉之后,仲兄沉思的目光长久地望着某个不确定的地方。作为弟兄,我跟他的思路常常很接近。此刻,我大体上能判断出他在想什么。仲兄是那种富有智慧的人。他要是像我这样受几年教育,肯定比我有出息。他的命运是时代造成的,或者说是贫穷落后埋没的人才。“来,我给你看样东西!”他冲我神秘地笑了一下。他从南墙角库房梁上取下一个脏兮兮的塑料编织袋,从里面取出一…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普遍认为,活佛转世理论实质上就是藏传佛教的化身理论。去年,笔者再次阅读了《仙界遗使》(藏文,四川民族出版社根据德格林葱木刻本整理出版)和《诞生》(藏文,甘肃人民出版社根据德格版整理出版)。我的目的是想从这两部藏文原著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因为近两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部如此巨大的《格萨(?)》史诗,为什么要在一开头安排这两个故事呢?我感觉到这里面一定存在着某种深奥的道理。1993年初,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详细研究了藏传佛教的化身理论后才明白,我要找的答案恰恰与这种化身理论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接春客     
每次回到老家,总是得到惊人的消息。老家的父亲和弟弟对我说原大队书记家老死了。粘伯死了。创老死了。堂叔死了。召伯搬到津洋口去了。新成儿也让车塌死了。等等,等等。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总要疼痛很长时间。一个生命消失了,又一个生命诞生了,总让我感觉到时间的残酷,世事的沧桑。在外面打拼,时间对我似乎没有意义。可是当我在年末携妻带子回到  相似文献   

15.
在某个人类学课的课间休息时间,我赫然听到一位师兄说:"丈母娘的事当然最重要了,开玩笑,交换了女人的!"席间被引起一阵哄笑,大家都领会这话的"道理".可就在几天前,那个提出"人类社会只有男人交换女人,而不是相反"的一代大师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却合眼仙逝,享年101岁.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从乡中学毕业后,我回了我们那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旮旯,整天跟在老爹和牛的后边下地,伺候庄稼。几个月前,乡武装部民兵预备役训练,村里叫我去了。迷彩服往身上一穿,枪往手里一拿,我忽然爱上了当兵。整天训练虽然比种地还累,可我觉得特别带劲儿,就做起白日梦来: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军  相似文献   

17.
鲨口脱险     
东方海平面露出了鱼肚白 ,远方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港在曙光中越来越清晰了。微风吹来 ,海面上泛起鳞波。几十只露宿船上的海鸥叽叽喳喳地围着船四周觅食。这是1992年3月初的一天 ,我所工作的“富达”轮泊在卡拉奇港外锚地等待进港通知。4点 ,我早早地起了床 ,拿起钓具来到船尾独自垂钓。常年跑海的人都知道 ,太阳出来前后和太阳落山前后是鱼最容易上钩的时间 ,不论到哪个港口 ,我都不放过这个机会。卡拉奇港鲅鱼很多 ,不等鱼坠沉下去 ,斤八两的鲅鱼就一口咬住鱼钩不松口。看着满满一桶鲅鱼我感到又累又扫兴。海员一般都不吃鲅鱼 ,因为鲅…  相似文献   

18.
碧兰 《民族论坛》2005,(7):63-63
"难得五一清闲,把家里彻底整理了一番,在箱底发现了一个布娃娃,原本漂亮的裙子有好几个地方已经惨不忍睹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一切。曾经以为时间只是一个参照物、一种概念,今天我才发现原来时间还有可视性。"这个布娃娃就是被我丢弃的时间。"小时候不太喜欢吃糖果,却偏爱  相似文献   

19.
格平同志是我所崇敬的优秀的民族工作领导者之一。我和格平同志相识于1946年,但早在我青少年时代,他就是津南地区贫苦回汉群众中广为传颂的“红毛子”,是我心目中崇拜的一位英雄人物,新中国成立后,我和格平同志又有过几次工作接触,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对党的忠心耿耿,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民族工作的倾心关注,对同志的慈祥亲切,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今年三月,惊闻格平同志逝世的噩耗,深感悲痛,痛惜我党又失去了一位优秀的民族工作领导者。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生平事迹,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顾格平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  相似文献   

20.
乘吉普越野车从内蒙呼和浩特市出发,经阿拉善左旗再到额济纳旗,一路上经由城市到乡村,再由乡村到草原,一直到戈壁、沙漠。从五颜六色的都市逐步有序地过渡到寸草不生的荒漠,人越来越少;树越来越小,直至变成草:路越来越不好走,直至没有路。似乎从城里出来时开的是车,到了额济纳旗的时候,总感觉是骑在颠簸的马背上了。 连续开了两天的路,一看地图,分明还在内蒙的境内转悠,可要按时间,都可以从北京连跨几个省到南昌了,内蒙真大。 汽车在荒漠戈壁上驰聘,一条路一直伸入天边,没有头;路旁的景色一览无余总是重复。只有此时我才体会到了消耗时间的滋味。对于目的地似乎路程并没有意义,只有熬到了时间,自然也就到了。 坐在车里,我注视着路边里程碑的数字渐次减少,感觉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