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树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
苏联学术界一般认为,滨海边区的发达铁器时代始于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并于公元1000纪末~2000纪初达到全盛时期。冶金业与金属器只是在这一时期才成了生产力全面高涨的强大因素,金属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在奥利加文化创造者的所有活动领域中成了主要器具。随着铁器的广泛传播,农业在滨海边区成了主要的经济部门。耕畜在农业中的使用、铁制工具的广泛应用和劳动生产率的成倍提高,乃是欧亚大陆广大地域(从直布罗陀到太平洋)阶级社会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成都平原发掘出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古城址。温江鱼凫古城是其中一座。经对鱼凫古城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资料比较分析后,发现鱼凫古城的建筑特点与石家河古城的建筑特点相似,不仅如此,在鱼凫古城遗址中出土了不少陶器,形态、制作风格、镂孔纹饰等都与石家河古城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相似。不过从时代上来讲,江汉平原石家河古城的时代稍早。此外,在长江三峡地区发现的一些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多有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特征的典型陶器。据这些考古发现的材料,我们认为:当时成都平原原始居民们在筑城时曾受到三峡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筑城的影响,或许是石家河文化时期,生活在江汉平原的部分居民迁徙到成都平原,向他们传授筑城方法。 相似文献
3.
闵家胤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在采集-狩猎社会,蒙昧人的思维是原始思维。原始思维是前逻辑思维,它有七个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原始思维遗存,中国文化原典中也有某些原始思维遗存。在中国当代意识中,仍能找到一些对社会造成极大损害的原始思维遗存。因此,必须清除原始思维,走向思维方式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5.
秦陇地方的姜炎文化纪念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9(5):39-42,47
姜炎传说体现了人们对远古时代一个特殊时期文明进步的纪念。历代纪念姜炎文化的遗存,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湖南等地,而以陕西宝鸡地方为中心的秦陇文化圈最为集中。讨论姜炎文化纪念遗迹,忽略渭北“姜泉”、“姜水”、“姜氏城”等地名透露的信息,是不妥当的。然而,关注这些遗存与“相距并不太远”的宝鸡“姜城堡和清姜河”的关系,显然也是十分必要的。甘肃天水地方和陕西宝鸡地方的原始文化面貌有接近之处,当时应相互有所联系,甚至有共同的文化渊源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论说姜氏源流者,大都关注天水作为这一氏族发展重心的人文地理意义。姜氏在天水集聚并发达的历史事实,确实值得古史研究者注意。位于天水的“火炎山”,亦不能排除其得名与“炎帝”崇拜有某种关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根据历次的考古遗迹,对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周代文化遗存和战国一汉代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其中,沱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均为聚落遗址,有五河县韩村遗址、台子山遗址、大程村遗址和固镇县垓下遗址等11处;周代文化遗址基本没有独立存在的,均是叠压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上,采集到明确周代文化标本的遗址有五河县小张庄遗址、台子山遗址、刘李村遗址、固镇县沱河1号遗址等4处;战国一汉代遗存有聚落遗址、建筑遗址、古战场遗址、古墓葬等,已调查发现大粱庄汉墓群、刘余村汉墓、固镇县孙庄1号墓群等124处。这些遗址都分布在沱河沿岸的台地或高地上,沱河为先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波·少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
人所共知,蒙古人在历史上,对日月星辰、山水风火、狼鹿虎熊、松柏榆柳等有过广泛的崇拜,特别是对马的崇拜意识,一直贯穿在蒙古人的生活中。但是一提到对牛的崇拜意识,则感到惊诧,因为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事实上蒙古人在历史上曾存在过崇牛意识,而且持续了相当长的... 相似文献
8.
从目前已发掘的文化遗存来看,羌族地区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轨迹。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痕迹则遍及了整个羌族地区,随后出现的石棺葬则是羌族地区人类活动连续性发展的明证。值得注意的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据点的形成,基本奠定了羌族地区今后人类聚居群落的基本状况及城镇发展的基本区位。 相似文献
9.
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康熙末年,作为满族龙兴之地的东北出现了族民杂处,以至不能说满话的现象,其中满语使用环境的破坏是满语逐渐衰微的主要原因。尽管满语言日渐衰微,但积淀了几百年的满语言文化仍旧遗存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绥化市满语言遗存情况可以从地名、日常方言、饮食、服饰等方面来探究。 相似文献
10.
萧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5)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风俗具有文化心态和生活方式相交融的二重结构.文化心态表现为一定的文化共同体(包括民族、社区、阶层、集团)内人们的共同意识和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则是文化心态在人们生活中的具象体现.由于风俗文化为一定的文化共同体所特有,而文化共同体的文化特质的确定,受制于一定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即某一特质文化之发生、发展、演变离不开一定的时空条件,是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系统制约之下进行的.因此,风俗文化的形成是文化共同体对自然和人文环境适应的结果,反映了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点.“广谷大川异志,民生 相似文献
11.
靳枫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1)
曲刃青铜短剑发现的历史,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从空间看,曲刃青铜短剑分布地域相当广阔,大约从北纬34°30’到44°,东经115°到128°之间,包括了我国内蒙古东南部、冀北、辽宁、吉林和朝鲜半岛等地;从时间看,约从西周中晚期即已出现,一直延续到秦汉之际或西汉初,经历了七、八个世纪的发展过程。综观各地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内涵不尽相同,所关涉的问题较为复杂。长期以来,考古学界对于这些文化遗存所属文化系统、起源地和创造者等问题,都没有分辨和考察清楚。譬如,对其所属系统即有很大分岐意见:在国外有属于古朝鲜的主张;在国内和部分日本学者中,有属于东胡,或濊貊,或燕文化因素诸说。有鉴于此,本文的任务是:对含曲刃青铜短剑的文化遗存,作全面的、综合性的考察与 相似文献
12.
卢德佩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
本文在对城背溪文化的分布、内涵、特征及年代等分析的基础上,引出了城背溪文化可能为大溪文化之前身的结论。指出它的发现是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的重大收获;对于大溪文化起源的探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新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6)
一 横亘于内蒙古高原上的阴山和蜿蜒东去的西拉木伦河,是我国北部原始文化的摇篮。那里发现了大量岩画——凝定于岩石之上的历代的不同族属的文化遗存,再现了先民们往昔游牧、狩猎、祭天、祀祖的种种生活场景。 那些神秘莫测,有着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的人面像岩画令人格外注意。 人面像艺术是出现于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从美术史上来看,它是大致产生于新石器时期至青铜时代之间。几乎具有世界性。除陶器和青铜器上的人面像之外,大量的人面像更多见于原始的岩画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4.
重庆地区的三星堆文化时期遗存多被学者归入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范畴内.但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者间除了存在较多的相似因素外,还有一定的差别,在目前资料还不充足的情况下,似乎不宜简单地将两者归并,作为同一类遗存.重庆地区夏商时期的中坝子遗存在继承了一定的本地文化传统外,除了与成都平原三星堆文化和鄂西地区的朝天嘴文化存在密切交流外,还受到中原地区的文化影响.峡.江地区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廊道在三星堆文化时期始终是畅通的,这也使得这一地区多见有大量的三星堆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唐代渤海国文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雨舒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61-69
渤海建立者靺鞨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善于学习并勇于创新的少数民族.靺鞨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以其聪明的才智,刻苦学习和传播着盛唐文化,同时又吸收了高句丽文化和日本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在此基础上,筑就了特色鲜明而又灿烂的渤海文化.但是,渤海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社会基础也很薄弱,这也直接导致了渤海文化随着渤海国的覆灭而迅速消亡的后果. 相似文献
16.
龙基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4)
湘黔桂边区汉族移民对侗文化的吸收龙基成族际互动关系本是一种双向导通的行为系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当然也不会例外。但以往不少人讨论民族关系时,却易受大汉族主义的潜在影响,总是把研究的侧重点放在汉族的本位意识一方,片面强调汉族向少数民族输入先进技术、正... 相似文献
17.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东正教与俄罗斯民族因素相融合 ,形成俄罗斯民族宗教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8.
宋炬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1):123-126
西部大开发要求西部地区城市化建设尤其是中心城市建设必须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外国和中国东部城市的发展印证了城市经济水平决定城市文化水准,城市文化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道理;在开发西部城市,塑造西部城市文化形象时,应充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以增加城市文化内涵,这是西部城市建设应采取的重要文化战略. 相似文献
19.
庄仕文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2-56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当前社会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存在广泛影响。传统政治文化养成了深厚的人治传统,造成了现代社会法治意识的缺失,贤人政治、贤者治国理想使当前社会形成普遍的清官期盼意识;官本位与权力至上意识使谋官成为中国人民精神层面的取向之一,政治权力也被用来谋取经济利益;等级思想与人身依附观念使官级成为衡量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基本尺度,导致了平等、自由、民主等现代公民意识的普遍缺失;家长制与伦常神圣传统使家长式领导和一言堂现象在当前社会广泛存在,行政体系内也形成了浮夸作伪、好大喜功的政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徽州历史上因牌坊数量众多、历史悠久、类型丰富,被誉为"牌坊之乡".牌坊的功能由最初的空间分界发展成为包含建筑、标榜、忠孝节义等文化内涵的古建筑,这些文化意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及古人思想观念的变化,意义深远.介绍历经时代变迁的牌坊遗存,探讨牌坊背后隐喻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艰苦奋斗、讲求孝义、反腐倡廉.结合时代特征对牌坊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活化,提升其当代价值,赋予牌坊新的时代价值和标示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