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股票市场多仿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金融市场中价格波动的多仿射特性研究对市场监管、风险管理和价格预测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存在其中的多仿射特性,并进一步定量地分析比较了两个股票市场中的价格波动行为,如过度反应现象,从而得出了一些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股票市场多重分形游走及其预测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股票价格波动规律的研究是预测的基础,多重分形过程是迄今为止最为符合价格波动特性的模型。本文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多重分形游走,并根据多重分形过程的局部尺度特性和多尺度相关性建立了小波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股票价格预测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预测精度较由其他模型得到的预测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金融复杂性研究表明,无论是成熟资本市场还是新兴资本市场,其价格波动除了具有时变、聚类和杠杆效应等典型特征外,还普遍具有更复杂的多分形特征.以中国股票市场中的4只认购权证为例,通过深入考察并充分提炼股价多分形分析过程中产生的对定量描述价格波动有益的统计信息,提出一种新的金融市场波动率测度,即多分形波动率,并进一步探讨其在权证定价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股价波动确实具有明显的多分形特征;且在B-S定价模型框架下,多分形波动率测度具有比常用的GARCH波动率测度和EGARCH波动率测度更优异的权证定价精度.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假设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风险厌恶、且是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的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从理论上研究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对中国股票市场定价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投资者过度自信程度提高将增大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性和预期价格、降低股票市场价格质量和个人投资者的总体投资收益;个人投资者风险厌恶程度提高和股票平均供给量增加将降低股票市场预期价格和增加个人投资者总体投资收益.论文研究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地解释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暴涨暴跌现象、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股票市场的高溢价现象、严重偏离于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的高波动现象以及个人投资者总体投资收益比较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我国报纸新闻的文本大数据分析,构建了 一个能较好测量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新闻指数(CEMV),并进一步利用我国2005年1月—2020年10月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政策性新闻驱动下的证券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及资产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1)CEMV指数峰值的出现与我国证券市场历次较大的波动相关,同时CEMV对股票市场指数已实现波动率有显著的解释能力.(2)本文进一步构建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4类特定政策类别的CEMV指数,发现对于不同金融事件的冲击,各指数的反应有所差异.(3)政策性新闻驱动下的证券市场波动冲击会对产出增速、价格水平、股票市场收益率产生短期负面影响,对货币供应增速产生总体正向影响,并且加剧了投资者情绪的短期波动.  相似文献   

6.
政策因素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因素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波动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政策因素进行系统的分类并量化;其次,以上证综合指数收益率的标准差及上、下半标准差度量股票市场波动性,应用多元回归模型,从市场总体和不同市场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各类政策因素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因素是影响我国股市波动的主要因素,其在牛市行情中对市场波动的影响大于熊市行情,对股市向下波动的解释程度大于向上波动的解释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因素更容易在牛市行情中对股市波动产生影响,更容易引起股市向下波动.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股市的重要力量,小规模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值得深入的研究课题。本文在调查所得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股票市场小规模投资者的基本投资状况,提出了提升其理性投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陈健  贾隽 《经营管理者》2013,(23):13-14
本文根据随机游走理论、有效性市场假说、市场的不确定性下的预期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混沌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等理论的演变,总结了前人对于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心理因素的金融经济学解释。并结合当前我国股票市场波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投资者心理预期为调控对象的股票市场稳定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鹏  蒋焰  吴金宴 《管理科学》2017,30(3):147-160
 作为全球主要能源和各类化学工业产品的原材料,原油在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较于煤炭、天然气等其他一次性能源,原油展现出更为明显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衡性,因此成为各国普遍重视的战略资源。同时,伴随着原油金融属性日趋强化,其在投资者资产组合的权重不断增加,对全球股票市场走势的影响愈发显著。        运用协高阶矩风险传染检验框架,构建协偏度、协峰度和协波动等检验统计量,对16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影响世界主要股票市场的渠道及特征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发现在2000年后WTI原油价格与8种不同股票市场指数之间的相关性逐渐增强,但并没有出现非常强烈的正相关,且风险传染检验结果显示取得显著性检验值次数最多的是协峰度统计量CK31、协波动统计量CV22以及相关性传染统计量FR。        实证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对世界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更多的不是发生在相关性层面,而是发生在收益率的波动、偏度和峰度等这些高阶矩层面;在国际原油价格对世界股票市场之间的诸多风险传染特征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市场极端波动之间的传染性;国际原油价格对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和新兴股票市场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但新兴股票市场所受的影响更大。        通过对国际原油价格与世界主要股票市场之间风险传染的特征、渠道和程度等方面的检验,不仅可以加深对能源类产品与股票市场关系的认识,而且可以将此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的重要决策依据。同时,为国际原油价格对股票市场风险传染的测度和管理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证工具和更为全面系统的结论参考。另外,从实证研究结果看,全球应加强原油与股票市场间极端风险传染的监管,新兴股票市场需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金融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环节,研究信息沟通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股票市场效应,对于理解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以及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种沟通方式中,尤以央行行长的口头沟通最为及时和权威,本文通过有监督的词典分析方法,对中国人民银行行长2003年1月—2019年2月间所有口头沟通事件进行量化,进而考察央行行长信息沟通的股票市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央行行长信息沟通的股票市场效应主要体现在影响日内价格波动和收益率波动,并且这种波动效应存在多个层面的异质性:从沟通内容看,相比经济形势沟通,货币政策沟通对股票市场收益率波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从沟通方向看,相比宽松倾向沟通,货币政策的紧缩倾向沟通引起了更大的波动;从时效性和针对性来看,央行沟通具备预期管理功能,但仍存在明显的改进空间,特别是沟通当天反而加剧了股票价格的震荡,并且影响力度小于实际干预.  相似文献   

11.
石油市场和股票市场作为现代经济中两个重要的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市场间的价格波动和风险传递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vine copula模型对国际油价和中美两国股价之间相依关系进行分析,并将得到的相依关系运用到风险管理中。利用国际油价和中美各十个行业股票价格指数进行相依关系建模,得到相应的相依结构和相依关系,选择出与油价相依关系较强的行业股票价格指数和油价构建投资组合,利用相依关系模拟出收益率数据,度量投资组合的风险。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行业股票价格指数与国际油价的相依关系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中国行业股票价格指数与国际油价之间的相依关系要弱于美国行业股票价格指数与国际油价的相依关系;同时利用相依关系组成投资组合,对两组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度量,风险度量的结果显示vine copula-GARCH能对具有较强的相依关系的变量组成的投资组合风险有很好的估计。  相似文献   

12.
股票投资组合流动性风险度量模型:构建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是股票市场的重要属性,是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议题,但对流动性进行准确的定义和度量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本文从投资者实际投资时所面临的价格冲击入手,提出了流动性风险的概念,并定义了两个流动性风险的度量指标Q和Qvar。最后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样本股的日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分散化不仅可以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还可以降低流动性风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处置效应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本文在线性量价回归模型的基础上,引入Grinblatt和Han[1]提出的资本利得突出量来检验中国股票投资者整体上是否存在处置效应。然后,使用新提出的6个参考价格与以往对股票市场研究中主要使用的两个参考价格(股票过去260周内加权平均价和过去52周内最高价)相比较,寻找更加适合处置效应研究的参考价格;同时,在选择不同的参考价格下,进一步检验投资者是否存在处置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投资者整体上存在处置效应;并且在处置效应的研究中,新提出的参考价格——股票5周加权移动平均价明显优于以往学者提出的参考价格。因此,研究整个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处置效应时,使用该价格作为参考价格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近20 年来,金融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发展十分迅速. 市场微观结构 的研究有助于揭示金融资产的价格行为,可直接应用于市场规则的制定,新交易机制的设计和 规范. 文章系统回顾了国内外有关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研究现状,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角 度,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微观结构,并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最小报价单位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上海股市为研究对象,对最小报价单位所造成的交易价格的离散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股市价格的波动性较大,特别是对低价股而言,其两阶段收益率呈现出"发散的玫瑰"的形状,即其收益率具有自相关的特征。本文还通过模拟方法验证了市场价格的离散性使证券收益率的标准差、偏度和峰度在计量上产生的偏差,使股价的波动更为剧烈。当然,验证结果支持最小报价单位对低价股票的影响较大。针对理论分析和检验的结果,提出了对于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规则变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中美经济联系日趋紧密,中美股票市场大幅波动的互激效应明显增强。本文考虑中美股市时差和法定节假日差异等因素,运用标值Hawkes过程对2006-2017年CSI300和S&P500大幅波动收益率数据进行建模,结果表明:(1)中美股市大幅波动互激效应存在不对称性,美股市场大幅波动对中国股市的互激效应更强;(2)中美股市大幅波动的幅度对互激效应不存在显著影响;(3)中美股票市场对于大幅波动互激效应的消化速度存在差异,中国股票市场消化美股大幅波动互激效应的速度较快。本研究对金融市场监管者和投资者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高频交易数据从流动性供给的角度探究提高价格效率的途径,并结合信息交易和市场状态分析流动性供给与日内价格效率的关系。用短期收益的可预测程度来衡量价格效率,用逆势交易比例来衡量流动性供给水平,基于日内分时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对流动性供给与价格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流动性供给能够促进日内价格效率的改善,同时较高的机构交易比例和较低的价格波动对流动性供给与价格效率之间的关系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提高价格效率,稳定和完善市场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