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太平天国文献俗字是广西俗字研究最为典型的文献材料,目前太平天国文献俗字研究各方面成果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一是太平天国第一手文献资料难以获取;二是研究对象不明确;三是研究系统性不强.今后太平天国文献俗字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俗字的地域性特征,深入考察语言和文字之间的关系,归纳广西俗字的造字用字规律.  相似文献   

2.
五代时期是汉语俗字形成和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期。五代墓志中包含着大量的俗字,这些俗字成为墓志整理和阅读的严重障碍之一。本文运用俗文字学、校勘学、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对五代墓志中俗字疏误的一些典型实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我们的研究,以期对汉语俗字研究、墓志文献等古籍的整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俗字是目前文字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俗字研究有赖于相关语料的发掘和利用.学术笔记作为一种重要的俗字研究语料载体,具有不同于其他语料的特点和利用价值.对于这类语料可以从鉴别、考释和利用等三个方面研究,通过鉴别发掘其研究价值,通过考释辨正其得失,在鉴别和考释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今日之实践,从而推动俗字研究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河永三 《殷都学刊》2010,31(2):79-84
坊刻本是指朝鲜后期在民间私设出版社所刊行的各种读物而言。坊刻本为了减少板刻费用,使用了在其它任何资料中都不能看到的大量的民间俗字。因此其俗字之研究,不仅对于弄清朝鲜后期民间所用的俗字体系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窥见这些朝鲜俗字之特点及其所反映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5.
1.敦煌变文新辑潘重规教授对照原抄本校订了王重民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发现很多导致文义歧解的抄误俗字。将于最近出版的《敦煌变文新书》对此做了校正。 2.第二卷敦煌俗字谱潘重规教授直接指导下的敦煌抄本中的中文俗字专著《敦煌俗字谱》已于1978年编辑完成。题名为《敦煌俗字谱续编》的第二卷编辑规划正在进行中。 3.敦煌抄本中的中文俗字索引敦煌抄本中的中文俗字虽给学者带来很多困难,但至今还只有《敦煌俗字谱》一本著作,涉及到这一特殊课题。《俗字谱》的作者现在正从事中文俗字索引的编辑规划。《敦煌俗字谱》的编排是按部首从正字查俗字,而索引则按笔划从俗字检正字。《敦煌俗字  相似文献   

6.
汉字的符形系统是汉字使用者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中俗字的存在也不例外。俗字和正字的字体有差异,但是很多时候,俗字并不影响文字作为交流工具的表达效果,因为俗字和正字字体的差异是有规律可循的,俗字没有背离汉字构形体系。  相似文献   

7.
俗字的创造群体和使用群体是普通大众。造字者生长在民间,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必然深受民间文化的影响。借助于造字者,民间文化对楷书俗字构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民众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及民间信仰推动了与之相关的俗字形体变化。同时,基于实用价值观,俗字的造字者对正字进行改造时使一部分俗字"易于辨认",一部分俗字"易于书写",促使俗字形体繁化或简化,分化出了新的俗字。总体来看,在俗字构形上出现了重视理据和忽视理据两种价值取向:其中的有理据字留下了民间文化的面影;部分无理据字随时间推移变为正字,则使楷书进一步记号化。  相似文献   

8.
汉语俗字学的奠基之作──张涌泉博士《汉语俗字研究》读后文禾汉语文字学涵盖两个大的研究领域:古文字学和近代文字学。两者以小篆作为分野分别向前后两个历史空间拓展。前者由小篆而上溯殷、周甲骨文、钟鼎彝器铭文,后者则以隶书以降的近代汉字为其研讨对象。古文字学...  相似文献   

9.
吕永进 《东岳论丛》2007,28(6):132-135
中国传统起名、改名活动不仅是一种庙堂文化,而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为社会大众的通俗文化。从起名、改名对汉字形音义的理解、描写和应用实践中,可以挖掘出与传统文字学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独特的文字观念,我们称之为广义文字观念。通过此类文字观念的探讨,补苴一般俗字研究侧重字形特点和来历研究的局限,可以使俗字研究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展开。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字海》是收载汉字最多、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两部汉字字典。但其中俗字条目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作者在对汉语俗字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收字、定形、注音、考释、举证等五个方面对这两部字典在俗字条目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王力主编的教材《古代汉语》对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的注释中值得商榷之处为例,说明对古文中经常出现的汉字形体歧异的现象,在进行注解或编纂辞书时应注意结合具体汉字的产生历史、形体结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加以较全面的考察,才能尽可能稳妥地把各类性质不同的古书汉字形体歧异现象区别开来,并给以准确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12.
异体字存在的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文字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根源,汉字异体字的产生,一方面是由汉字本身的特点引起的,另一方面也有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异体字产生后又反过来影响汉字以及文化。异体字的产生及其作用决定了它们的存在有一定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3.
汉字形体修辞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字形体修辞作为一种具有深广民族文化基础、表现力很强的修辞手段,目前并未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研究也不够深入。本文通过研究和梳理汉字形体修辞的各种现象,从六个方面对汉字形体修辞效应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4.
汉字形体完全凝固不变并不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汉字3000余年发展史来看.形体的规范、整理一直都在进行,基本上没有间断。但汉字形体的整理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且必须在确保汉字系统整体稳定性和在社会可接受限度之内进行,这同样也是汉字发展史提供的经验。汉字“整容”必须合乎以下要求:特别必要,容易接受(最小时间、精力、资源成本),严控数量。每次整理可在严格论证基础上选择具有相关性的一组进行。  相似文献   

15.
异文研究是《诗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梳理了历代对于《诗经》异文研究中的三个取向,即辑佚整理、理论探析、地下材料考证,在此基础上提出《诗经》异文对于研究文字演变情况、训诂发展历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明晓 《云梦学刊》2005,26(6):121-123
战国楚简中的四则语法现象,如异文、量词“偶”与“友”、连词“安”及起讫表达值得考察,它能为汉语语法史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全面认识“会意”造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庆德 《殷都学刊》2010,31(1):107-111
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两种会意造字方法,一种是通过形象化的图形提示词义的形象会意方法,另一种是通过字的组合来解释或提示词义的抽象会意方法.长期以来,人们仅把抽象会意字看成会意字,而把形象会意字看成象形字或指事字,这种片面的看法既不能准确地理解会意字的造字意图,又导致"会意"与"象形"、"指事"两种造字方法的界限不清.  相似文献   

18.
文字发展求区别、求表达的特性是分化字产生的重要原因,要实现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间的协调统一,汉字常常通过分化字来调节二者的矛盾。从汉字的记录职能来看,在文字发展定律的影响下,分化字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为分别广义而成的分化字,为分别本义与引申义而成的分化字,为分别本义与假借用法而成的分化字。此外,文字发展定律伴随着分化字始终,既凸显分化的规律,又优化分化的结果,同时也通过大量分化而来的形声字提升了汉字整体的系统性,更加完善了其记录汉语的职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四个阶段说、假借的转声托事与转注、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说四个方面评述肖甫春的《汉字学论稿》,认为该书以转声托事为津粱,成功地解决了转注问题,把造字法与汉字历史发展统一在一起,得出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汉字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20.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出了形借理论,并列举出五组例字,这五组字或本为一个字,或本为依声托事,或一字为另一字之义项,皆非因形近而相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