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孙子军事哲学的思想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充满了卓越的唯物观点和丰富的辩证智慧,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有着开山与奠基之功,在中国哲学史上是继《周易》与《老子》之后的宝贵文化典籍,但是,我们不能过分夸大孙子个人的远见卓识和独创精神,忽略孙子军事哲学产生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社会条件,忽略其先驱者们所提供的思想资料。本文拟从三方面论述这个问题。一、孙子唯物天道观和无神论的思想是春秋时期怀疑、否定天命鬼神等宗教迷信的进步思想潮流的发展。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权力的衰落,神权也跟着衰落。在人们心目中,天命鬼神的地位大大降低,人的作用大大提…  相似文献   

2.
商周时期是神权政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判断神权政治的核心原则即是宗教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我国先秦时期宗教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本文从殷商贵族对日神和天神的高度崇拜入手,探索商代神权政治的初步建构;并论证西周贵族对神权政治新理念的形成与神权政治体系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3.
关于商王田猎诹日问题彭明瀚殷墟甲骨文中,有相当一部分卜辞是田猎卜辞,晚商时期每一位商王都喜好田猎,这与史籍中谈到殷人好畋游的记载正好相印证。商王田猎问题曾引起后人的浓厚兴趣,周人把商王朝亡国与田猎相提并论。甲骨文发现后,许多学者也对此倍加关注,就商王...  相似文献   

4.
船山之鬼神观是其哲学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船山之鬼神观承接了张载关于鬼神气本论的基本观点,并以气本论为其鬼神观的逻辑起点,论证了鬼神即二气之良能的观点;在人与鬼神的生死气化过程中,论证了鬼神与人一也的观点;在人与鬼神的伦理道德方面,船山阐释了守人道而鬼神之理已得的基本观点。船山之鬼神观凸显了其气本论哲学思想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统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统(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阎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萨的阴间系统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统——总称之为鬼神系统(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如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程颢和程颐并不相信鬼神,认为鬼神之事不足信,杂信鬼怪异说者是"烛理不明";但在理论上说到鬼神是否存在时,二程的态度却是暧昧和模糊的,并不是从根本上否认鬼神的存在,而是对鬼神的存在予以有限的承认。这种矛盾的鬼神思想与古代"神道设教"的影响有关,也与他们继承的正统儒家的鬼神观有关。  相似文献   

7.
试论殷代的王权与神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殷史研究中,人们常常认为盘庚武丁时期,甚至商汤时期已经有了强大的王权,而神权则是王权的附庸,是为殷王统治服务的。实际上神权不仅有与王权相适应的一方,还有矛盾以至斗争的一面。从整体上看,殷代的王权是由弱变强的,与之相反,神权则由强而弱地衰退下去。本文拟就殷代王权与神权的关系及其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地位等问题,试作考察。  相似文献   

8.
毛澤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种有系統的权力的支配,即:(一)由一国、一省、一县以至一乡的国家系統(政权);(二)由宗祠、支祠以至家长的家族系统(族权);(三)由閻罗天子、城隍庙王以至土地菩薩的阴间系統以及由玉皇上帝以至各种神怪的神仙系統——总称之为鬼神系統(神权)。至于女子,除受上述三种权力的支配以外,还受男子的支配(夫权)。这四种权力——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国人民特別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这四条极大的绳索是我国封建社会主要  相似文献   

9.
朱熹的鬼神观主要是在有关礼乐的讨论中形成的,它既与传统礼学一脉相承,又有着较为浓厚的理学背景,是儒家鬼神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鬼神“实有”,源于理气的共同作用;出于“正理”的鬼神“无形与声”,而“非理之常”的鬼怪却有可见之“形质”;鬼神思想是构成礼学的重要部分,鬼神与礼乐有着内在相通性.朱熹对鬼神的讨论,主体上是一种哲学化的鬼神观,但十分复杂,它既有较强的理性主义精神,又受到了世俗的鬼神迷信及佛道二教的影响,从而染上了一定的非理性色彩,可视为传统儒家鬼神观念的一个代表,具有历史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乌利希.慈温利是16世纪瑞士杰出的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和政治活动家。慈温利作为神权政治思想家,指导了苏黎世宗教改革。其神权政治思想的内容是在教会与世俗政权构成的基督教共同体中,上帝是最高统治者,二者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苏黎世宗教改革实践体现了他的神权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考古学上的先周期和西周初期这两个陶器群所代表的年代,在武王克商前后是交错 重叠的。徐良高说武王克商后丰镐地区商文化因素突增不符合实际。因此,把97SCMT1西周初 期地层叠压先周期灰坑的地层关系称为“商—周考古界标”是不科学的。碳十四测年方面的专 家,听信“商—周考古界标”的错误主张而获得的克商年代范围,可信度受到影响。夏商周断代 工程把由此获得的克商年代范围作为推定武王克商年的出发点,是很大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纣王是中国古代昏暴之君的代表,他的恶行以<尚书*牧誓>与<史记*殷本记>等文献所记最为典型和集中,但这些记载大多是站在周人及后人的立场来对纣的行为作出判断,因此存在不少疑点.商纣王的不少"恶行",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周克殷的政治军事需要和殷商社会与周代及以后社会的差异而成为"恶行"的.  相似文献   

13.
沚(戈)在武丁时期最突出的活动表现在军事方面.他随武丁征伐了(工口)方、土方、巴方等方国.在战场上,他率领商王朝军队的左翼,承担开路先锋的重任.他对商代后期的西土边境的安全作出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王晖 《殷都学刊》2003,2(1):6-9
殷墟卜辞中帝辛卜辞确实是存在的.黄组卜辞王廿祀的资料可分为两组按文字分,"王廿祀"之祀,一作"祀",一作"司";按事类分,一为周祭祀典组,一为"在上(比吾)"组."王廿祀"用在周祭祀典组,"王廿司"用在"在上(比吾)"组.卜旬加周祭祀典的"王廿祀"卜辞应为帝乙时期,"(辶必)于上(比吾)"、"在上(比吾)"的 "王廿司"应为帝辛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中商时期对四土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商时期是商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商文化的分布地域比早商时期进一步扩展,商夷同盟的终结与商夷关系的恶化,商朝势力在江淮地区退缩及在长江中游地区的进一步扩张,商文化在渭河西进、东退,中心聚落北移与对北土控制的加强,大体反映了中商时期商朝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的基本态势。晚商时期,商朝对四土的控制大为收缩,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王玉哲先生关于盘庚迁殷之前商族还处在氏族制到奴隶制的过渡阶段、盘庚迁殷后才算正式跨进奴隶社会的“一家之说”,证据不足,疑点颇多。  相似文献   

16.
是武丁时期一位重要的军事大将 ,他曾是商王朝的一位异姓诸侯 ,被武丁用武力征服后 ,臣服于商王朝。他活动在商王室事务中。武丁对他恩威并重 ,这主要是武丁为了加强商王朝西部地区的战略防御  相似文献   

17.
葛刚岩 《北方论丛》2022,(1):43-52+171
司马迁《报任安书》有"文王演《易》"的说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界对此衍生出了诸多不同的看法,"孔子说""荀子门人说""作者不可考说",等等,让本来没有太大争议的问题聚讼纷纭。根据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文王姬昌完全具备"演《易》"的动机需求,并借助所演之《易》掌握了商、周斗争的政治话语权,承受上天賜命,翦除殷商,替而代之。  相似文献   

18.
发现于陕西城固、洋县一带的以等腰三角形宽短援青铜戈为代表的商代考古遗存表明当时的蜀境包括陕南汉中地区。蜀文化不仅达到了大巴山以北,甚至也延伸至秦岭北麓周边一带。陕南城固与秦岭北麓周边一带在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佐证了史籍所载的往来于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褒斜道的重要作用。随武王伐纣的应是居于巴山以北陕南的秦巴山地一带以及后来向北过秦岭的早期蜀文化之人。  相似文献   

19.
《封神演义》是明代的一部神魔小说 ,它是在《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经过大量扩充、演绎而成的。它诠释、补充、丰富了史书对殷末这段历史的记载 ,使纣王的暴行与武王伐商事件具体化、情节化 ,为殷末史的流传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条件 ,使三千年前晦暗不明的殷末历史在下层百姓中得到了有效的普及与宣传  相似文献   

20.
王亥时期商族的婚姻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古文献的考察 ,参之以民族学材料 ,可以得知王亥时期商族的婚姻形态处于对偶婚的居妇家制向一夫一妻制———父系外婚制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