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新时期的齐文化研究 ,提出了独立的齐文化概念 ,并力图建立起真正科学意义上的齐文化学科 ,这无疑是齐文化研究史上一块里程碑。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多是竖切线条式研究 ,或横切断面式研究。上下贯通 ,左右联系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 ,尤其是齐文化发展的内部规律 ,齐文化各部分间的广泛联系、互动整合过程等重大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揭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拜读了宣兆琦先生的大著《齐文化发展史》。宣兆琦先生现任山东理工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齐文化研究院院长 ,山东省齐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近二十年来 ,他辛勤耕耘…  相似文献   

2.
张华松是近年来在文史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近几年 ,他那数十篇论点新颖、史料翔实、论证严密的论文 ,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注意。继《水浒计谋鉴赏》、《历代诏书评析》等 1 0余部专著之后 ,他又推出了《齐文化与齐长城》(中国戏剧出版社 2 0 0 0年 1 1月出版 )。通读全书 ,我们认为这部著作具有如下几方面特色 :不囿成说 多有创新丰富而复杂的齐文化与齐长城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对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争鸣 ,有的取得了一致意见 ,有的则存在明显分歧。例如 ,对于齐长城各段修建的时间及其所防御的国家 ,学术界有两种意见 :一种认为“西南…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摇篮孕育产生的文化体系中惟一生生不息地延续下来而未出现过断层的古典文化。在有文字可考的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以无比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有力地推动中华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全面了解、深入研究和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开展素质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深远意义。《中国传统文化通论》即是为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而编写的。该书由赵洪恩、李宝席教授主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在瑶族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玉时阶教授等撰写的《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一书,则是国内罕见的关于瑶族教育的专著。笔者读完此书,深有感触,不仅觉得此书选题很有价值,而且与其他成果相比,此书的确是很有学术深度与创见的民族教育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5.
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国民经济和谐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手段和政策取向。但由于历史、区位和特殊的工业化道路等原因,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区域、城乡间的不平衡情况一直存在.改革中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直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解决发展中的区域失衡才被鲜明地提出要加以解决.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进入实质性的落实阶段。可以说,中部振兴是全国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安徽崛起也是皖人多年期盼的愿望。但究竟如何操作.把宏伟的目标变成为全省人民有力的行动.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思考。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一批理论工作者,把中部振兴、安徽崛起作为一项重点课题进行了长达十多年之久的研究,形成一大批成果。据了解.即使现在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从失衡走向协调——安徽崛起重大经济问题研究》(以下简称《崛起》)一书的直接写作过程也长达一年半之久,其间仅写作提纲几次变动,反复推敲;大到篇章结构,小到遣字造句都比较严谨,是下了功夫的,值得一读。该著作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张忠纲 《河北学刊》2012,32(1):251+33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志烈、马德富、周裕锴主编的《苏轼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自出版以来社会反响强烈,颇得学术界好评。这部八百余万字的煌煌巨著,是集几代学人之功而完成的整理研究苏轼著作的集大成之作,必将大大促进苏轼  相似文献   

7.
富民思想——齐文化的价值内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越 《东岳论丛》2006,27(6):210-215
齐国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有着长达800年的辉煌历史,其根源是富民思想的提出及实践。齐国的富民思想从实践层面上看,它是使齐国在短时间内崛起并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从理论层面上看,它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从文化层面上看,它不仅对秦汉及后世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有着巨大影响,而且对在中国占据两千多年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富民思想是齐文化中的精髓,也是其最具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齐文化是一种独具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神秘性和智慧性等特征,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自由开放、浪漫神秘、才智兼备,包蕴着丰富的齐文化内涵.挖掘其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以从齐文化影响的视角探讨聊斋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简明评述<民俗文化语汇通论>,推介该著作在学科建设、理论探讨与阐释、方法论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其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李长林 《云梦学刊》2014,(3):157-158
作为一种最佳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和谐是人类社会一贯追求的理想目标。在现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时机.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2006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全面分析当时的形势与任务之后,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强调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相似文献   

11.
真正的科学研究是要获得被研究对象的系统的、本质的相对真理性的认识,而“真理隐藏在深井的底部”(德谟克利特语),不经过辛勤的劳动、艰苦的挖掘是不可能获得的。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儒家法思想通论》,就是西南政法学院俞荣根教授花费十二年心血精心挖掘所撰写的一部学术佳作。这是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儒家法思想的力作。《儒家法思想通论》这部专著,我以为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范畴通论》一书是葛荣晋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该书具有四个鲜明特点 :一、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 ;二、严密的逻辑结构 ;三、科学的研究方法 ;四、严谨的治学态度  相似文献   

13.
徐孙铭 《船山学刊》2002,(1):124-125
岳麓书院文化研究所朱汉民教授撰写的《宋明理学通论———一种文化学的诠释》,是20世纪末一本研究理学有卓见的重要学术著作。我前后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认真读了全书,虽然是理论著作,却也读来津津有味。第一,是学术味。学术贵在创新。本书与其它有关宋明理学的著作比较起来,创新在于:以道、学、术的三个层次来诠释宋明理学。这是全新的思路和视野。作者把中国思想史看作是一个整体,着重考察它作为思想文化的性质、功能和作用,从经验性的技艺(术)、理性化的知识体系(学)、对形上存在的信仰(道)三个层次来分析。这是从《老子》…  相似文献   

14.
四川大学周裕锴教授的力作《宋代诗学通论》 ,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宋代诗歌理论的专著。该课题是国家社科基金 1 992年立项的青年项目 ,1 997年 1 0月由巴蜀书社出版 ,1 999年荣获首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宋代诗学通论》全书 40万字 ,分“诗道”、“诗法”、“诗格”、“诗思”和“诗艺”五编 ,涉及到诗歌的本体、功能、创作、修养、风格、构思、表达、鉴赏和技巧等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专家鉴定组结论认为 :“这部专著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宋代诗学的各个方面 ,取材宏富 ,立论严谨 ,论证细密 ,体现出很强的理论性和体系性 …  相似文献   

15.
谷继明 《天府新论》2013,(5):159-160
(一)由舒大刚先生主持的《儒学文献通论》前段时间问世了。笔者对儒家文献平日亦间有留意,翻阅此书,不胜欣喜,聊识感想于下。此书首要的价值,在于它是第一部翔实的儒家文献研究著作。我国的文献学源远流长,至为发达。自《七略》、《汉志》、《隋志》以至《四库提要》等,记载、研究文献的著作不计其数,当代各种专门文献也纷繁复杂。但是目前尚未有一部专  相似文献   

16.
自清中叶以来,船山学研究论著层出不穷,《王船山研究著作述要》一书首次对三百多年间有代表性的船山学研究论文和著作进行全面考察并予以评介。该书体例严谨,视野宏阔,在评述提要q-凸显了强烈的历史意识和对话意识,较好地体现了著者对船山学术思想三百年传播史和研究史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谭汝为主编的<民俗文化语汇通论>开拓出汉语词汇语义学与民俗文化综合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具有理论探索、内容丰富、方法创新等特色.  相似文献   

18.
李元骏 《东南学术》2021,(2):199-204
对《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历来主要有两类解释.其一以“言”为世俗言语,认为此句意指言语导致了畛分的出现;其二以“言”为“至言”,将“为是”理解为“只因执了一个'是'字”云云.后一类解释对“为是”的理解,不符合先秦时的语词用法.且该句上承“一与言为二”之语,考察其语脉,应将此句之“言”理解为世俗言语,不宜将其视作“至言”.  相似文献   

19.
马桂云 《阴山学刊》2002,15(4):87-90
齐善鸿先生是南开大学教授,曾到包头师范学院给MBA研修班讲授"新人力资源管理原理".齐先生讲课形式独特、有趣,他所编写的<新人力资源管理原理>一书也有其特点和新颖之处.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对专家学者的了解和学习会对我们所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郭智勇 《船山学刊》2006,(1):188-192
本文从奥义书等印度思想的框架对《齐物论》开篇部分进行全新的定位,对“吾丧我”、“天籁”、“真宰”,“成心”,“明”等观念(概念)有更本位的阐明,指出《齐物论》齐物观的基石是“物”在本体意义上的虚妄不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