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苦吟出名的晚唐诗人贾岛,诗中颇多警句,其最为人所称道者,当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对此二句,作者尝云:“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也有人提出异议,以为这二句与全诗联系起来看,却算不得佳句。该诗题作《送无可上人》,诗云: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合作近邻。 清人施闰章在《蠖斋诗话》里说:“余谓此语宜是山行野望,心目间偶得之;不作送人诗,当更胜。”今人潘述羊也说:“既是送人诗,而且似乎还是送别诗,就不该写和尚‘独行’与‘数息’。”(《写作掌故杂谈》) 《送无可上人》为送别诗,送别之作,说被送之人“独行”、“数息”当然欠妥。而问题在于这“独行”、“数息”是否如前之论者所言,是指无可上人。鄙见以为,这二句并非指无可,而是写送别无可上路后,作者自己独行野望、徙倚徘徊之情的。  相似文献   

2.
盂浩然以布衣终其一生,在“众星罗秋旻”的盛唐诗坛,他的生活经历格外平淡无奇,其诗表现的生活也并不十分丰富,然而他却赢得了同代与后世许多著名诗人学者的激赏。李白用礼赞的口吻称颂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赠孟浩然》)。杜甫怜爱倾慕,情溢笔端:“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之六》)。王维“美其风调”,画其像于郢州刺史亭,后遂称“孟亭”。后世称其诗制思清美、匠心独妙的,代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孟浩然》两首作品看似深情热烈,实际上都是蹈袭自己旧作或前人作品而成,带有矫饰色彩。而孟浩然在人际交往中机警敏感,非常在意情感的本质真诚。两人的社交个性适为对立,这可能才是孟浩然不回应李白的根本原因。本文据此进一步对唐代士人的出处成败与其社交能力的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吴怀东 《学术界》2023,(3):18-27
李白《赠孟浩然》诗是一首名作,近年来有学者却对此诗产生了特异的解读,认为此诗对孟浩然的描述是严重“误解”。事实上,李白赠诗最突出的特征是用“卧”这个意象描述孟浩然的清高、淡泊,而“卧”这个词语和意象也在孟浩然诗中大量使用,“卧”正是最有代表性的隐逸生活方式。孟浩然好与佛、道往还,游山玩水,推崇陶渊明,格调清雅,这是隐士生活的具体内容。尽管孟浩然也追求仕进,但科考失败,使得他有意突出归隐之心和林泉之趣,高自标置,以期获得心理平衡。李白对孟浩然隐士形象的理解与推崇,完全符合孟浩然刻意留给世人的总体印象,而李白与孟浩然在推崇隐逸、崇尚高洁人格方面的心心相印,正是盛唐文化“风流”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送别诗略论     
关于送别诗,有的选家认为只有送别亲友远行的诗作才是送别诗,有的则将留别的诗作也包括进来。其实,既然有送别,就自然有送者写诗赠别,行者留诗致意,遣抒的都是别离之情。这是一个事件的两个方面,倘是割裂开来,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就不能相互参照发明了,很多有质的共性的东西也不能得到整合分析。因此,无论“送”诗也好,“别”诗也好,都应视作送别诗。此外,还有一种以送别之题来抒写胸臆或进行纯粹艺术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亦应归入此类。在世界各民族的古典时代,大概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像中国这样发达丰富的送别诗。然而,送别是任…  相似文献   

6.
“矶头黄鹄日东流,又此阑干又此秋。鼾睡他人同卧榻,婆娑老子自登楼。能言鹦鹉悲名士,折翼天鹏慨督州。洒尽新亭楚囚泪,烟波风景总生愁。”这是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诗作中的名篇《上黄鹤楼》。钟鼎选注的《近代诗一百首》“说明”云:“一八九五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了《马关条约》,割去了中国领土台湾省。黄遵宪在登黄鹤楼的时候,听到台湾被割的不幸消息,  相似文献   

7.
一、从崔颢、李白的诗谈起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流传遐迩,历久不衰。据说李白登黄鹤楼打算题诗,也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①此后,李白过金陵,登凤凰台,仿崔诗章法与意境,题《登金陵凤凰台》诗,意欲一较高低。对这两首诗,后人众说纷纭,似乎难定甲乙。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但也有人认为,李诗结句以浮云蔽日喻奸臣蒙主,表达作者思君念国的忧世之情,而崔诗给句写思乡离愁,似无更深内涵,故李诗给句差胜。明代王世懋独具只眼,他说:“崔郎中作黄鹤楼诗,青莲…  相似文献   

8.
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句中“菊花”是实指菊花呢,还是指别的什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把“就菊花”解为赏菊花,我认为似有不妥。以菊入诗,屈原《离骚》中就已经有了:“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可以推知,在当时已有食用菊花的习惯了。汉代便有了“菊花酒”,  相似文献   

9.
张祜,字承吉,中唐著名诗人,当时有“海内名士”之称,交游甚广。韩国学者柳晟俊先生在《张祜之诗交及其诗》一文中,定温庭筠为张祜诗交,未言何据,后文也未述及。臆其说盖据《全唐诗》卷五一一《题李修源》,题下小注:“一作送温飞卿赴方城。”《全唐诗》的小注缘于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万首唐人绝句》七言卷四十三在张祜名下收录了《赠李修源》;七言卷七十张祜名下又收录了《送温飞卿赴方城》,字句稍异于前篇。云:“方城新尉晓衙参,却是傍人意未甘。尽夜与君思贾谊,潇湘犹隔洞庭南。”《旧唐书》温庭筠本传载:“杨收怒之,贬方城尉。”杨…  相似文献   

10.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3,24(3):73-74
崔颢的《黄鹤楼》是唐七律诗中最杰出的作品,被誉为“唐人七律诗第一”。李白先仿其格作《鹦鹉洲》,而远不及崔诗,尔后又作《登金陵凤凰台》方可与《黄鹤楼》匹敌。对于《黄鹤楼》与《凤凰台》各家评说褒贬不一,但众口之辞占主流的是,李白仿摹崔诗,而未远胜,这使得李白诗名大负。然而,《黄鹤楼》又是仿沈亻全期的《龙池篇》而成的事实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1.
在诗歌中巧妙地插入地名是诗人们常用的手法之一。中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等等,不胜枚举;西洋诗人也深谙地名之用,钱钟书《谈艺录》中曾论及此:“李特(H.READ)《诗态》复增广举柯尔律治In Xanadn did Kubla Khan及白朗宁Childe Rolande to the Dard Tower came等句,论之曰:‘此数论无深意而有妙趣,以其善用前代人名,外国地名,使读者悠然中生怀古之幽情,思志之逸致也。’余按神秘经验中,常有此事。”李特氏敏锐地抓住了地名人诗的文化内涵——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启思志之逸致,其功用非轻。不过这也给诗词的翻译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在翻译中尽量传达出地名的独特意韵?本文拟结合国内外一些名家的译例及评论,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收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诗:“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里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此诗后,方回有一段评语,李庆甲集评校点的《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录为:“方回:浩然于佛法亦深有所得,此篇五、六语意明白无碍,张丞相《经玉泉》长韵云:‘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尤佳。”按此,则可得出“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为张丞相(按:此处张丞相即张九龄)诗,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全唐诗》、《四部丛刊》本等均载此诗为孟浩然所作,诗全名为《陪张丞…  相似文献   

13.
试说副词"马上"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上”一词 ,几部大型语文工具书引源皆为《史记·陆贾列传》 :“高帝骂之曰 :‘乃公马上而得之 ,安事《诗》《书》 !’陆生曰 :‘居 ,马上得之 ,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释义为马背上 ,多指征战武功。这时的“马上”是一个方位短语。这一语源 ,形成一个典故“马上得天下” ,谓武功建国。如 :“莫言马上得天下 ,自古英雄尽解《诗》。”(唐·林宽《歌风台》)“马上”从典故中分离出来 ,指代征战武功 ,是宋代的事。如 :(1)马上成功不喜文 ,叔孙绵蕞共经纶。(宋·王安石《嘲叔孙通》) (绵蕞 :指制订整顿朝仪典章。)源于唐代孟郊《登科后》“春…  相似文献   

14.
孟子与经学     
<正> 赵岐说:“孟子通五经,尤长于《诗》《书》。”(《孟子题辞》)可见孟子也是传经之儒。孟子于五经中,除了《易经》没有讲到以外,其余《诗》《书》《礼》《乐》《春秋》都有所论述。 (一)孟子论诗司马迁说:孟子与其徒公孙丑之属,“叙《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史记·孟荀列传》)所以赵岐说他“尤长于《诗》《书》”。现在《孟子》中引《诗》论诗的,不下三四十则,可见司马迁、赵岐之说是有充分根据的。《孟子》中讲到诗的兴衰,他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孟子·离娄下》,以下  相似文献   

15.
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李涉《润州听暮角》这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一首七绝,诗句清新自然,音韵悠长,是一篇情景俱佳之作。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选录了这首诗歌,(见下册p236)但是对诗中“海门”的注释却失于考虑,影响了对诗的正确理解。注者说“海门”是今江苏省海门县。这首诗是写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的,怎么作者居然看到大雁飞到离镇江数百里的海门县去了呢?其实,孟浩然就说过:“北固临江口,夷山近海滨。”(《扬子津望京口》)李白也说;“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宵。”(《焦山望松寥山》)这里的夷山、松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有媵送制度。所谓媵,就是送女出嫁。《仪礼·士昏礼》“媵布席于奥”郑玄注说:“媵,送也。谓女从者也。”所谓从者,指送女出嫁时陪同出嫁的人。其中有陪同而去的婢妾,也有随从而去的奴仆。《诗·小雅·我行其野》孔颖达疏: 《释言》云:“媵,送也。”妾送嫡而行故谓妾为媵。媵之 名不专施妾,凡送女适人者,男女皆谓之媵。僖五年《左传》晋 人灭虞,执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史传称伊尹有莘氏之媵臣。 是送女者虽男亦名媵也。 《说文解字》无“媵”宇。但有“俣”字。“俣,送也。从人,关声。吕不韦曰:有(饣先) 氏以伊尹俣女。”“俣”即是“媵”;“关”却不是简化字关心之“关”。而是“朕”、“送”所从之“关”,音ying。  相似文献   

17.
《诗·邶风·新台》的最后一节: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序》指出:“《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之妻,作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故当代学者推断这诗“盖出民间歌手。”有的研究者解说此诗,即言“这首歌讽刺(卫)宣公,把  相似文献   

18.
辞源·黄鹤楼》条下释“一说蜀费文登仙 ,尝驾黄鹤憩此”。“”(y墿)应为“伟 (w嚙i)之误。按《三国志·蜀书·费传》载 :“费 ,字文伟。”后主时曾为黄门侍郎。诸葛亮《出师表》称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宋陆游《入蜀记卷五》亦称 :“黄鹤楼 ,旧传费飞升于此……”且《辞源·费》条下释 :“字文伟。与许叔龙、董允齐名。”据此 ,《辞源》称“费文登仙”应为“费文伟登仙”之误 ,当予以匡正 ,以便修订时勘误。为《辞源》匡正一误@陈麟德…  相似文献   

19.
刘逸生的《唐诗小札》(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重订本)和夏承焘的《唐宋词欣赏》(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出版)是两本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唐诗宋词的好书。 《唐诗小札》选讲了一百首绝句、律诗等短章,大多数是名篇传诵之作,初盛晚唐各期都有,题材既有辛辣的讽喻诗,也有诗情画意的山水景物诗;既有忧国伤时的激愤之作,也有感情真挚的送別思念的篇什。《唐诗小札》的主要特色在于用散文随笔的形式赏析唐诗,读来诗意盎然,令人沉浸在美感中。作者不是简单的解释,而是广采博闻,  相似文献   

20.
李嘉言《长江集新校》(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卷一《送沈秀才下第东归》一诗,仅为校“疾”、“子不”三字。据《文苑英华》二册卷二七八第1411页原诗,尚有“室”作“堂”、“掉”作“棹”之异文,为李氏所未校出。我以为“室”作“堂”无关紧要,不校亦可,但“掉”作“棹”对理解全诗关系甚大,决不可漏校。诗题中之沈秀才即沈亚之,字下贤,吴兴(今属浙江)人。据李嘉言《贾岛年谱》(见《长江集新校》附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