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醉海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98-101,105
通过收集数据,运用差距分析方法和差距指标,分析得出榆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变动特点,并把榆林城乡收入差距与同期陕西、全国城乡收入差距展开了比较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榆林市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一些重要方面作了考察,得出榆林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内因,包括收入来源、收入结构及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的不同等原因,还得出影响榆林城乡收入扩大的制度成因,为下一步进行缩小榆林城乡收入差距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经济发展战略角度的城乡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主要采用农工产品价格比和乡镇企业发展的指标,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统一的分析,得出了城乡集团力量对比影响发展战略的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内生出不同的政策,政策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统一的分析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河北省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二者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不存在,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也不是很显著.可以说,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改革户籍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及其不断扩大的原因在于自身条件和体制因素的不同。要缩小这一差距,在必须加大农村市场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快体制改革,促进城乡之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66-68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是城乡收入差距一直突出,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变动与全国基本相似,都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变动过程,同时又表现出时间上波动较大和空间上差异显著的特征。其中,资源型经济特征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形成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主要因素。缩小山西省城乡收入差距,关键在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分项收入的视角,构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系数,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广东省1993—2011年的城乡收入差距、分项收入差距及其收入差距效应进行分解和测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分项收入差距系数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分项收入差距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间互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当前我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在对城乡收入差距、适度城乡收入差距及城乡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互动机理:一方面,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适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和要求,过高或过低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针对我国城乡发展现状,从振兴农村经济、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和政府对农村的教育、税收、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等政策及投入两方面分析了促使我国城乡协调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互动的保障条件。 相似文献
8.
林静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基于2002-2013年福建省城镇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数据,采用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及最小二乘法等分析了福建省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率是以泰尔指数测度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随着福建省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型趋势。结果也表明了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城乡收入差距不可能随着城镇化发展自动缩小。 相似文献
9.
将重庆38个区县分为主城核心区、1小时经济圈、渝东北翼、渝东南翼共4个区域板块,运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对2000-2012年全市层面和各区域板块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现实考察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重庆市绝大多数区县城乡收入泰尔指数曲线总体上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特征,但在倒U型曲线顶点的绝对数值和出现时间具有鲜明的区域差异;全市层面和各个区域板块城乡收入泰尔指数的脉冲响应过程存在显著差异。仅有主城核心区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率冲击会最终作出反向脉冲响应,即城镇化率提高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缩小效应。根据实证结果,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同时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尽快破除各种导致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AD在城乡之间的倾斜程度不同,会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协整关系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本文讨论了1981—2007年中国FAI向城镇而非农村的倾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认为投资向城镇的倾斜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如果转向倾斜农村会缩小收入差距,但是存在滞后效应,滞后两年影响最显著。因此应早日加大向农村的固定资产投资,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机会不等与收入不均:城乡家庭收入的代际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军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3):72-78,142
文章提出了机会平等的定义,并给出了二阶随机占优条件下的检验方法。在控制子女努力水平后,利用CHNS数据从代际流动的角度考察了基于家庭背景的机会不等对子女收入的影响。分位回归结果表明,随着分位数的提高,城乡子女收入差距越来越小,但由于机会不等而引起的差异却存在扩大的趋势。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就业培训,为农村子女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王云多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3):42-46
针对现实中受教育水平提高和收入差距扩大并存的现象,通过人力资本收入函数方差分析,考察受教育水平提高与收入差距变动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实证检验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对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受教育水平对收入差距变动趋势的影响是二次的,收入差距随受教育水平提高将经历扩大、减少到绝对减少的过程;人口自然增长率对收入差距扩大没有显著影响,而城镇登记失业率对收入差距扩大有显著影响。据此,建议在促进就业、扩大教育投资和打破行业垄断方面采取措施,以发挥受教育水平提高对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CHNS的六轮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数据,从绝对收入流动的视角对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流动性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并且长期内的收入流动性程度要高于短期.(2)以1996年和2003年为拐点,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三阶段趋势特征.同时,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与同期相对收入流动性的变动趋势相同.(3)中国农村居民的绝对收入流动性主要来源于农村内部各家庭间收入地位的变动,收入增长的贡献程度次之,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4.
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分析农民增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1):14-18
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 ,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说明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不全在于农业制度的变迁与物力资本的投入 ,核心挑战是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准公共物品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ELES模型及相关的数据计算了农村居民交通通讯、医疗保健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两类准公共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有明显降低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农村准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不足。文章分析了农村准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考察可能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基于1997-2003年间省级面板数据的估计结果显示,城乡间人均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均人力资本存量差距是拉大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而用来反映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指标中,用人口户籍变换来表示的城市化水平的发展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城乡有别的财政支出结构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江苏苏南农村790户一孩和二孩家庭的入户调查及数据分析,比较了两类家庭的基本人口学特征,讨论了两类家庭收入水平与结构、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类家庭在家庭总收入和总消费支出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一孩家庭的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均显著高于二孩家庭,家庭小孩数是引起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通过比较两类家庭的基尼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发现,二孩家庭中的贫富差距要大于一孩家庭。 相似文献
18.
杜洪林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39-41
政府应该充分发挥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分析我国间接税的设计机理,探讨间接税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认为当前我国税制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远没有充分发挥,以流转税为主体之一的税制设计甚至恶化了初次分配状况。提出政策建议,为税制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品芳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3):119-124
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 ,分析了目前个人所得税制中现存的诸如扣除额之类的一些问题 ,指出了一系列用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林榕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1):49-53
民生是国家之本,"保民生"是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加快社会保险立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但我国现行社会保险立法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通过树立先进的立法理念、健全完善社会保险法律体系、明确规范社会保险国家责任、重构社会保险监管制度体系等基本途径加以健全与完善,以期为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解决日益复杂的民生问题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