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唱的声音训练应建立在自然说话时的发声基础上,因为说话和歌唱从生理和物理的角度上来看,其发声原理都是由于气息冲击声带而产生的微弱音波经过人体各共鸣腔的调节,扩大与美化而实现的,但歌唱发声比说话的声音要求有更大的音量幅度,更丰富的变化音色,更宽广的音域和连贯,匀称的声音运行,因而歌唱发声要掌握和运用比说话更高、难、更复杂的发声技术。一、发声训练是歌唱的基础歌唱发声的训练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过程,它是以主观与客观感觉相统一而体现的,在发声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声音条件进行训练,在声音训…  相似文献   

2.
王湘 《山西老年》2012,(2):57-57
喉是人体重要的发声器官。人们说话、唱歌等都是通过声带的移动和声门的闭合而发出声音,这称为基音,再借助唇、舌、牙、腭、咽、鼻等共鸣器官而成为语言或歌声。所以当人的声音出现嘶哑的变化时,就应该想到与喉的发音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3.
汉语语调的语气和口气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汝建在《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 0 0 0年第 3期撰文指出 ,从表达的角度看 ,语调具有语气、口气表达功能 ,语调在口语交际中常用来表现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同一个句子用不同的语调 ,有不同的表情和表达效果。从理解的角度看 ,语调又具有认知功能。语调作为认知手段 ,是说通过语调可以认知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等。一个人说话时的语调能表露说话人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在言语接受过程中 ,人们常常根据说话的语音特征来理解话语 ,因为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调类等都是说话人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声音的高低变化是随着感情的起伏而变…  相似文献   

4.
试谈现代哈萨克语的语流音变现象武金峰人们在说话时,语音并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发出,而是连续地发出的,这就形成了语流。在这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往往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自己在语流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叫做...  相似文献   

5.
陈君 《21世纪》2010,(3):34-35
在各国移民杂处的美国社会,以一个声音说话,用各种方式帮助国家间、族群间互相理解,这是华裔社团的高层次重任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基于分数阶Cosine变换和分数阶Sine变换用于说话人证实的新颖特征,即广义Bark平均能量差和主、从分数阶域间广义Bark平均能量差.为考核这些特征的实用性能,完成了一系列说话人证实实验.虽然上述特征的单一应用并未体现出极佳的准确率,但它们经过合理组合后的性能同原单一特征相比更能良好地描述说话人声音个性.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雪国》的双重叙事声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国》叙事上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叙述者赋予了形式叙述者双重的叙事声音,或曰对形式叙述者的事后性话语进行了双重编码。双重叙事声音互相矛盾,在维系和暴露文本表层的不可靠叙事时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这种矛盾和平衡诱导着充满含混矛盾印象的阅读去面对语义和情节的复杂性,特别是潜故事形态的复杂性,极大地增加了文本中情感和思想的容量。  相似文献   

8.
译者穿梭作者与读者之间,寻求着各个主体之间的平衡,这种间性行为使翻译活动变得复杂而微妙。本文从翻译主体出发,论述翻译中译者与作者、读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间性关系,试图寻求各主体之间成功交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电视声音和画面两大符号系统,一个作用于人们的听觉,一个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它们在电视中哪个更重要?当人们试图回答这个问题时,理论界便开始了一场持久的争论,尤其是在对电视新闻语言进行研究时,这种争论更为激烈.  相似文献   

10.
汉字"词式"书写是汉语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实行"词式"书写可以使人们说话过程中存在的词意识显现到书面中来,把说话时存在的一种不自觉的运用词的能力,变成书写过程中的一种自觉的运用词的行为,更好的实现书面语跟口语的一致.这种书写方式还可以更好地消除歧义,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1.
语调是连贯言语中声音高低的变化。英语的语调有一些特定的模式,不同的语调能表达说话人不同的态度和含义.恰到好处地运用英语语调,可以达到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法中的时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认知语法对英语动词时态的论述涉及背景设置和界限设置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都与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心理过程有关.时态作为背景设置成分,使言语行为的参与者(说话人和听话人)能够建立起与话语所表示的行为过程的心理联系.说话人根据自己对所表达的行为过程的识解,用一定的语言手段把这个过程表示为是有界的或者是无界的.这种心理上的界限设置对时态的使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说话或朗读时,语音不是一个个孤立地发出而是连续发出形成语流。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邻近音的影响,受语流快慢高低强弱的影响或该音在语流中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叫做语流音变。各种语言里都有语音变现象。本文就现代英语中几种常见的语流音变方式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14.
夏雪 《华人时刊》2008,(10):84-84
我们去加拿大探亲,儿孙第一时间就跟我们讲,这栋公寓住了128户人家,说话声音要小,动作要轻,不能干扰他人。在公寓里我一直听不到别家的声音和响动。在加拿大,人们在各种公共场所交谈都是轻声细语,几百人在自助餐厅用餐,没有人大声喧哗,饮酒时不劝酒,不斗酒,尊重各人的意愿。我们在那儿住了半年多,未见有吵嘴和打架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其中‘闻’就包括听一个人的声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姜良铎对记者说,“根据一个人说话声音的变化,是可以大致判断疾病的部位以及病症的寒热虚实的。”  相似文献   

16.
"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对"这""那"情景指示的理解总是以说话人说话时刻或者说话时所处的空问为参照点.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料的考察,主要讨论"这""那"类情景型时间指示和地点指示所指的规律或者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声音的魅力     
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漂亮的声音有着神奇的魅力。 你知道吗?所有美国总统都曾经受过声音训练,这是真的。 我在刚开始当电视主持人的时候,找过几位语言专家,向他们请教说话的技巧。中国好像还没有这种学校或专业,但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有这样的专家。 在我找的专家中,最有名的是  相似文献   

18.
日本人的说话方式比较暧昧、间接,尤其是在表达一些难以说出口的事情时,这个特征尤其明显.拒绝这种行为容易伤到对方的面子,所以说话人出于对对方的考虑,一般采用间接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特点最适合用来从语用论的角度调查日语的暖昧性和间接表达行为.文章以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人物关系为重点,运用电视剧、电影、小说中的实际会话事例对拒绝行为的展开从语用论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学语言的停顿,首先是由于达意的需要。“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教学语言是传达知识的语言,它的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让学生听清楚,听懂。必要的停顿既是语言逻辑性的体现,又是听讲的学生听懂教学内容所必须的时间条件,也就是说要用停顿来为听讲者提供分析、理解讲课内容的时间,在讲解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时,尤应注意这一点。教学语言的停顿,也是生理需要,造成声音的原动力是气流,说话时,气流不断地呼出,消耗,这就必须不断地吸入新的气流,以使说话得以继续。事实上,我们说话时,…  相似文献   

20.
许丽花 《社区》2014,(30):12-12
大数据的概念近两年被热炒,它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速度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多样、海量、灵活、快速、复杂的特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法。社区,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综合群众基础机构,治理模式发生着微妙的转变。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区南禅寺街道新江南花园社区正是在这种微妙中走着一条属于自己的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