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国务院第375号令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原劳动部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基础上作了新的调整与补充,适用范围更广,操作性更强,也更切合实际。对工伤范围及其认定条件的划分,也更具体明确,合情合理。但遗憾的是,对工伤认定程序没有完整、系统地单  相似文献   

4.
5.
行政机关的职权是法律授予的,行政机关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职权。2004年1月1日实施的行政法规《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一些重要行政职权进行了新的设置,作出了新的规定。本文对工伤认定程序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三种重要行政职权作一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靖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科作为具体承办工伤认定案件的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现有工伤认定程序需要改进,其中一个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就是引入工伤案件审批制度。  相似文献   

7.
8.
《工伤认定办法》已于2003年9月18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9.
郑某曾受雇于某机械加工厂,2005年7月9日上午在上班时突发疾病死亡。其家属认为郑某应属于因工死亡,于是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经过调查了解,发现该机械厂并没有依法进行工商登记,于是以机  相似文献   

10.
<正>案情简介2013年3月,衡某被某建筑公司招用为装卸工,双方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规定,衡某的工作职责是装卸建材、挂钩、换轮胎,跟随公司司机一车(组)工作,负责跟车装卸。4月的一天,司机驾驶汽车在装货过磅后等待其他同行车辆过磅时,衡某到车下抽烟、歇凉休息,此时,司机突然启动车辆,将衡某挤伤,致腰1一5横突骨折,左趾骨支骨折。衡某入院后委托妻子请求公司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公司  相似文献   

11.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工伤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案情简介■农民老赵今年65岁。2003年初,一直在家无事的老赵由于经济拮据,托人在该村附近的一家苗圃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从事苗圃的栽培和修剪等工作,月工资为60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12月25日上午7时许,老赵在骑车上班途中被一肇事汽车撞伤致死,汽车逃逸。老赵的子女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对老赵之死不认定为工伤,老赵的子女不服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工伤保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 《中国劳动》2007,(10):26-28
加拿大工伤保险制度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自由化和全球化发展,加拿大政府致力于帮助劳资双方提高自行解决职业健康与安全的能力,以减少对政府作为调解人的依赖,政府只有在劳资双方不能很好解决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情况下,才开始对职业安全领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职工在工作中因琐事生非,互殴致伤。劳动保障部门认定为非工伤。经过两轮行政复议和诉讼,二审法院终审维持了劳动保障部门非工伤的认定决定。案情简介施某系江苏省海门市某建筑公司职工,2003年2月至该建筑公司承接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建设工程工地(以下简称浦东工地)工作,负责搅拌机操作。2003年3月24日15时左右,浦东工地混凝土班组职工陆某见工地上有一辆闲置拖车,便取来使用。施某认为这辆拖车是归他管理和使用的,向陆某索要。陆某认为拖车是属于集体的公用工具,不归个人保管,只要被闲置,工作时大家都可使用。两人因此争执,随后扭打,施某受…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江苏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等规定的实施,给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但在大量具体的工伤争议案件处理中,又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江苏省劳动争议仲裁委组织召开了研讨会深入研究、探讨,统一了工伤争议案件处理的执法尺度。现就江苏省关于工伤争议案件处理的有关问题的探讨意见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丁晓华 《中国劳动》2006,(10):30-31
目前,许多企业存在用工不规范的情况,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务工者,在工作中没有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伤亡事故,由于涉及到法律责任的承担,双方便会围绕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发生争执。上期“以案论法”中的案例正是这一典型现象的反映,究竟谁是用工单位成了工伤认定过程中的争议焦点。那么,工伤认定机构在进行工伤认定时,是否有权对事实劳动关系进行确认?对于这一问题,在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施行以后,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观点一:工伤认定中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权应由工伤认定机构行使。持这种观点的人…  相似文献   

16.
童工由于其不符合劳动法上的主体资格,在以往实践中发生的童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通常是按照民事法律途径加以解决的,但这一做法对童工权益的保护极为不利,<工伤保险条例>第63条的出现正是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实践证明,第63条确实为有效维护童工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该规定是首次出现在工伤保险法律制度中,对于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立法当初很难预估到,立法的空白导致了实践中对如何适用第63条存在很大争议.本文拟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对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江君清 《中国劳动》2006,(11):31-32
劳动者因工负伤的双重赔偿权是指劳动者因工负伤后,除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求享受工伤待遇外,还可向侵害人要求赔偿.这里的侵害人包括用人单位及其雇用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劳动者是否享有双重赔偿权与一国的工伤保险性质有着直接联系.唐明法官在文中已介绍了国外四种模式,而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在这一问题上是不明确的.笔者认为,就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而言,应肯定已参加工伤保险劳动者的双重赔偿权.  相似文献   

18.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是否是用人单位承担工伤赔偿的前提?无此前提下工伤职工能否得到救济?作者提出,在目前的法律构架下应通过民事诉讼寻求救济。  相似文献   

19.
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原劳动部于1996年发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以下简称《办法》),并在该《办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然而,笔者在认真研读《条例》后却发现,《条例》的个别内容仍  相似文献   

20.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颁布社会保障法的国家,单从工伤保险的角度看,美国近二十年来工伤事故率稳中有降,因此研究其工伤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伤残待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美国工伤保险发展动因、法律制度建设,比较研究各州工伤伤残待遇并探讨其补偿水平确定机制,可以对其整个制度略窥一斑,同时,也可从中有所借鉴。在此基础上联系我国当前工伤保险实践,从而得出对我国政策改进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