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人格精神利益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漠视权利主体的精神损害而不为其提供司法救济的途径并非现代法治国家所应该提倡的。应该依托《合同法》中违约财产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借鉴侵权法中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制度,建立我国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是一个长期引起争议的话题,对于违约引起的精神损害应否予以赔偿更是众说纷纭。通说认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不应予以赔偿。但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而应从研究精神损害赔偿的发展历程开始,通过理论分析与比较法上的考察,才能论证由违约责任造成精神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4.
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是指行为人实施的某一不法民事行为,违犯了合同规范和侵权规范,同时具备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导致了法律上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同时产生进而涉及法律适用问题的一种法律现象。通过中外有关此问题解决办法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新《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虽明确承认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且赋予受害人选择请求权的权利,但仍存在不足,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5.
史新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8-11
在合同法上,违约责任损害赔偿是由合同债务未得到履行或未完全履行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它是充分保护受害方利益的一种补救方式,也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违约责任形式。任何人在因为他人不履行合同债务而遭受实际损害时,都有请求他人赔偿的权利。违约责任损害赔偿作为合同法理论的核心内容,在实务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前我国精神损害民事责任承当是以非财产责任方式为主财产责任方式为辅的主从模式,该模式落后于国际先进立法,不利于人格权的保护,应将其重塑为并重适用型.而且,在侵权法制定中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和赔礼道歉三种民事责任形式的关系应当重新厘定,应合并为以赔礼道歉等形式消除影响一种民事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8.
从精神损害赔偿的实质及违约责任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来看,精神损害赔偿都是一种独立的责任形式,侵权不是其前提条件,反对违约责任中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理由也不能成立。故我国应建立违约责任适用精神损害赔偿的一般原则,但这一原则应受适用于赔偿的通常原则的限制,以免损害到交易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李慧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4):64-66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公民的精神利益保护不力,因此尽快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是非常必要的。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应将民法和刑法两极保护紧密相连,并要明确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扩大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主诉的主体范围以及加害人的能力、赔偿数额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司法实践的发展,我国逐步建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该制度还不够成熟、不够完善,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作者在对我国现今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人文内涵和价值追求的角度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抚慰性、惩罚性和警示性三个价值特征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精神损害赔偿不适用于违约责任是传统民法理论的主流观点。本文通过文献整理,结合典型案例的司法实践,提出了我国建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制度依据和建构规则。在司法实践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应从严掌握,避免滥用。 相似文献
12.
精神损害赔偿对于保护公民的人格权至关重要 ,然而就我国法律的现行规定来看 ,不仅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不甚周延 ,而且存在归责原则不明晰 ,赔偿义务主体及相应的损害赔偿方法不甚科学等问题 ,这一切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受害人及其家属的权益 ,与法律保护人格利益的司法目标相去甚远。因此对现行法律进行完善是必要的 ,应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3.
违约可得利益赔偿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赔偿违约可得利益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另一方面也是合同的激励功能所使然,有利于激励当事人追求利润,也有利于激励当事人履约。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道路瑕疵的界定由道路瑕疵引发的损害赔偿诉讼在我国早已出现1。随着道路交通的日益发展,作为侵权责任要件的道路瑕疵问题愈来愈为学者们所关注。但什么是道路瑕疵、有哪些种类、法律上如何认定却一直未能明确。笔者认为,对此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澄清。对道路瑕疵,日本法给予了较为明确的界定。日本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规定,“因道路、河川及其他公共营造物的设置或管理存在瑕疵而致他人以损害的,国家或公共团体负赔偿责任。”日本最高裁判所在昭和45年8月20日的判决中指出:“国家赔偿法第2条第1款上的所谓营造物的设置或管理瑕疵,…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利益对权利人来说在其所有物上普遍存在,而作品作为人的精神成果更是如此。通过对作品上的"精神利益"、现行法律中"精神权利"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及从新的视角对作品上的具有可赔偿性的精神利益的分析表明,如果要对作品上的精神利益作出周延的保护,就需要改变现行以人身权遭到侵害为精神损害赔偿的前提的制度。这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讨不断完善才能够逐渐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医疗产品损害责任,从性质上来说,既是医疗损害责任的一个特殊类型,也属于产品责任的范畴,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其中第59条规制的适用范围包括有缺陷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以及不合格的血液,但此适用范围应予以界定。在此界定内,导致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生产者所承担的赔偿责任才是《侵权责任法》第59条规定的医疗产品损害责任。 相似文献
17.
信赖是形成公平交易秩序的基础。合同法通过建立对合同利益(包括返还利益、期待利益与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规则,成功地维护了财产交易的互惠理性,使其具备了通过当事人自由合意形成交易信赖秩序的基本功能,从而形成了建立在自由理性基础上的公平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18.
论预期违约的救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琴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1(6):49-51
我国合同法总则第94条第2项以及第108条明确规定了预期违约的救济方法。文章在认可守约方具有承认或拒绝承认预期违约的选择权的基础上,提出对守约方拒绝承认预期违约的选择权的限制;并重点对守约方承认预期违约的情形,提出两种具体救济方法:一是解除合同,要求恢复原状,并赔偿信赖利益损失;二是视为终止守约方的履约及履约准备义务,提起将来给付之诉,要求违约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9.
论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精神损害之所以要赔偿,根本原因就在于侵权人给受害人造成了痛苦,其基本根据是被害人精神痛苦的程度。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基本原则是抚慰原则和警示原则。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方法,包括精神损害程度的评估方法和精神损害的物质化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