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锴 《新天地》2017,(6):30-31
丝绸之路从我国汉代张骞通西域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1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商路之一,丝绸之路以及沿线著名城市也是我国历代文学作品中频繁被提及的重要素材.我们今天便跟随古代诗人的笔端,走一趟千年丝路. 从汉代开始,丝绸之路通常以王朝都城为起点,西汉王朝以长安为起点,东汉王朝则以洛阳为始端,到了唐代则长安洛阳并重.在丝绸之路的起点,留下了不少文字记忆.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沿线的塔里木盆地和河西走廊在两汉以前就生活着一些族群。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通了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向河西走廊移民戍边,设郡置县,在西域设置都护,驻军屯田,并建设从河西延伸到西域的长城,以建设和维护丝绸之路;两汉之际丝绸之路一度阻断,班超出使西域,驱逐匈奴,重开丝路;东汉时期西域"三绝三通",主要依靠河西经营西域,维护丝绸之路。以上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时吸取。  相似文献   

3.
唐宋之际,诸多民族汇集交融于敦煌河西地区,多方政治势力交织,地域政治主导权或丝路经济控制权在粟特、吐蕃、回鹘、汉族等民族中交替或并存,为这一时期敦煌民族交融和文化互鉴奠定了基础,影响到了河陇地区,乃至西北社会文化的变迁与重构。吐蕃长期占领河陇西域地区,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大量内容涉及吐蕃日常社会生活,自殷商时期就已存在的占卜习俗,成为唐宋时期河西,乃至丝绸之路诸民族文化互鉴的媒介。敦煌文献IOL Tib J 740(Ch.9.Ⅱ.19)号占卜文本内容比较完整,是吐蕃占卜文献中最具典型性的文书之一,内容涉及占卜财运、婚姻、子息、权势、家产、经商、诉讼、军功等诸多方面,是河西社会各阶层民众生存状态的真实体现,表达了各阶层民众为争夺生存时空权的努力与欲望,也推动了河西地区民族间的交融。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是饮食文化交流之路。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具体体现在西域各民族饮食文化间的交融、西域与中原饮食文化的互动及西域与中亚、南亚等地饮食文化间的交流。探析汉唐时期西域饮食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交流史、社会生活史乃至经济史的研究,并能促进对西域多元文化的认识,使我们更为立体地认识和理解丝绸之路文化,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丝路起点具有历史阶段性。本文拟以东汉洛阳为例 ,从可能性与现实性两个方面来论证这一观点。西汉时丝路起点在长安。东汉洛阳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交通中心 ,具备了成为丝路起点的条件。而以洛阳为起点的中西间经济 ,文化交流在事实上奠定了东汉洛阳丝路起点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学是丝绸之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义地看,除敦煌文献遗存外,敦煌文学还应包括见载于史籍、汉简、碑铭等媒介,主要以丝绸之路甘肃段为创作题材的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甚至还可以涵括近代和现当代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记者、作家、诗人等以丝绸之路甘肃段为创作题材的文学作品或文学现象。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开发利用丝绸之路文化资源,通过文学作品、艺术片、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动漫作品等多种形式挖掘和表现敦煌、丝路文化,有利于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地区地处祖国的西北。这里有历史名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它是汉唐等朝代的都城,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关中地区是我国的政治中心。甘肃,宁夏地区,地域辽阔,自从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东段的南北两道,汇于河西走廊,通向西域。所以,陕甘宁地区是联系中原与西域的必经之地,也是我国中原民族与西域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8.
《北方人》2014,(2)
正敦煌是甘肃省酒泉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  相似文献   

9.
唐代长安歌舞戏服饰深受西域歌舞戏服饰的影响,其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戏剧服饰文化交流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唐代长安歌舞戏中的大面、踏摇娘服饰为例,根据唐代长安与西域歌舞戏服饰艺术特征的对比结果,运用文献结合考古图像的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唐代长安歌舞戏中大面、踏摇娘服饰的形制特征及其与唐人日常生活服饰之间的关系,阐释丝绸之路上唐代长安与西域在歌舞戏服饰方面的文化交流以及其传递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10.
西汉敦煌郡阳关、玉门关的命名与设置布局应是仿照中原关隘布局而来的,即复制或者移植了中原地区的关隘名称与布局。而悬泉汉简所载“敦煌塞”很可能就是指阳关一带的边塞,也即阳关都尉所辖边塞。阳关是西汉中原前往西域地区使用最多的关隘。西汉敦煌郡九置组成的邮驿系统向东可通达长安,向西从最西端的龙勒置就近经由阳关出塞,又经文候鄣可抵达鄯善国伊循城,至此连接西域南道。这条阳关通道相对玉门关通道更便于通行,因而,阳关通道是文书传送之路,也是戍卒、施刑士来往之路,还是西汉与西域间通使、通商之路。因此,阳关应当是为了与西域诸国通使通商需要而设置的关隘,此后成为西汉中原与西域交流交往交融的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11.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河西击败匈奴并设置河西四郡,之后直至宣帝神爵年间,西汉以敦煌郡为基地,向西与匈奴争夺西域地区的控制权。在此期间,西汉首先经敦煌郡与西域南道,争得了对鄯善的控制权;再屯戍于渠犁、轮台,连通西域北道,同时通过联姻与乌孙结盟,对匈奴在西域东部的势力形成合围之势;之后西汉与匈奴对“车师六国”展开争夺,并形成彼此制衡的状态;最后,随着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归降与汉西域都护的设立,西汉最终赢得了对西域的争夺战。通过对传世文献与出土汉简的考证,我们可以较为清晰与详细地还原这一过程,而处在西域与河西阵地前沿位置的敦煌郡,始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丝绸之路鼎盛时期起点的唐代长安城内是否有作为起点标识性处所的问题,运用文献分析法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在丝绸之路起点的唐长安城内,大明宫、西市和开远门,是丝绸之路起点长安城的三大标识;大明宫是唐代丝绸之路政治中枢和起点,西市是唐代丝绸之路经贸中心和起点,而长安西面的开远门则是唐代丝绸之路行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推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宏伟进程中,我们对丝绸之路沿线的灾害评估和风险评估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唯有全面而科学地预测和分析丝路沿线的自然风险、环境风险、安全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改善条件,助推丝路沿线经济和文化的稳步发展;唯有实现天时地利人和,才能确保丝路人文环境长治久安。本文首次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尤其是敦煌吐鲁番文献)入手,深入分析一千余年来丝绸之路遭遇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安全危害(特别是风灾、虫灾、雪灾、旱灾、水灾、暑灾、寒灾、匪灾八类),以及丝绸沿线人民在当时条件下有效的减灾防灾措施,以期对今天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推进有宝贵的启示,这些启示可以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建立强大的国防,为"一带一路"保驾护航,确保"一带一路"商贸畅通、人员安全和秩序稳定;(二)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友好国家和友好民族的力量,群策群力,确保"一带一路"的一方平安;(三)机动灵活,建立快速反应的国防和治安力量,第一时间保障"一带一路"的国防、交通和商贸安全;(四)保障水利,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和完善水利设施和管理制度,实现人水和谐;(五)治理风沙,重视生态,防止荒漠扩大化;(六)平等互利,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14.
过去有的教科书上提到丝绸之路时往往漏掉青海,在大多数人看来,丝绸之路好像没有从青海通过。本文列举大量史实强调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与青海具有密切关系,从今青海省境通往西域的古道至少从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即开始存在,早期应该叫“玉石之路”;汉代羌中道是经河湟地区、青海湖、柴达木盆地的古代通道名,是东西横贯甘青地区的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之路青海道的兴盛期,一是吐谷浑时期,二是唃厮啰时期。青海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关键节点,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一定历史时期享有与河西走廊线同等重要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15.
《南都学坛》2017,(6):1-6
南阳,古称申、宛,是亚欧"丝路"沿线城市群中最古老的城市之一。2100年前,张骞受命出使西域,"凿空"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霍去病击败匈奴,勇冠三军,被封为冠军侯;为汉王朝外交、国防作出卓越贡献的南阳宛人、冶铁专家孔仅被擢升为大司农。东汉时,帝乡南阳与帝都洛阳并列为全国最大的商贸城市、旅游城市,并留下了一大批古城遗址、古冶铁遗址、古墓葬以及与"丝路"相关的汉代画像石、砖,因此,南阳成为"丝路"沿线城市群中仅次于长安、洛阳的最重要的"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主题为"玉帛之路——丝绸之路形成史考察",叶舒宪《鸠杖·天马·玉团——玉帛之路踏查之武威笔记(二)》,通过河西走廊上历来向东输送最多最频繁的两种物——玉石和马匹来解说中原王朝与西域民族间贡物贸易的纽带关系并诠释中国所以为巨大版图之多民族国家的道理。易华《齐家玉器与夏文化》通过玉文化的盛衰来说明齐家文化是东亚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反映了夏朝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状况。冯玉雷《玉帛之路环腾格里沙漠路网考察报告》腾格里沙漠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一、回顾 中国历史上有三条丝绸之路。 最著名的当推汉武帝时张骞出长安沿河西走廊入新疆出使西域的”西北丝绸之路”。这条丝路进入新疆后,受地形影响和内外交流的需要,分为南、中、北三路,南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部边缘西行,翻过帕米尔高原进至中、西亚;中路(又称北路)沿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西行,至帕米尔高原与南路汇合;北路(又称新北路)从哈密翻越天山至巴里坤后,沿天山北麓的吉大萨尔、伊犁等地西去至中亚。自张骞之后,西北丝路便成为我国对外交流的交通要道,至唐代进入鼎盛时期。五代和  相似文献   

18.
文化艺术,对个人而言,是沉淀人格和品行的基础;对一个民族而言,是塑造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要载体。今年暑假,我带领中国美院艺术鉴赏专业学子近二十人,游历西北五省毕业考察近一月,翻天山,走大漠,越戈壁,涉"丝路",考察文博,领略风情,有愉悦,也有感伤,尤其"丝绸之路"沿途文化古迹之破败,令人心酸和茫然。我十余年来游走丝路、驻足敦煌,是难以割舍河西的历史情怀。敦煌与西北其他文化重镇如库车(包含龟兹石窟中的克孜尔石窟、库木吐拉石窟等)、天水(麦积山石窟)等一起,构筑了西北佛教石窟艺术长廊。其中,以"敦煌石窟"尤享誉海内外,而敦煌石窟又以"藏经洞"的发现而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的欧洲视角把古代欧亚间的文化通道称为丝路;中国视角的命名则为玉路或玉帛之路。乌孙、月氏等曾经活跃在这条路线上的游牧族,为华夏玉教信仰驱动下的资源依赖,充当着西玉东输二传手的功能角色。文章为玉帛之路田野考察的民勤、武威两站笔记。从河西走廊的特殊地理和生态背景,尝试解说从西玉东输到西佛东输的文化传播多米诺现象,兼及中原华夏族与西域民族间由玉石贸易纽带而生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长安与敦煌互文性研究已经成为隋唐区域比较史学的重要领域,以文献、壁画、雕塑等多重证据材料为主构建的敦煌学和长安学在新全球史语境下形成了国际学术流动圈。在敦煌学百年研究历程的映照下,新兴的长安学研究也将不断取得新成果。二者比较研究以挖掘新材料、开辟新领域、采用新方法为要旨,探索各自世界性的历史生成与动态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