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是一个悄然突起的学术领域。通过科学引文索引和爱思唯尔等数据库,检索近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数据(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展示了国外学术图书评价研究的总体情况。最后,我国学术图书评价从研究队伍、数据库和跨学科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融、学科领域进一步细分、实证研究方法大量被采用等新的特点的出现,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而不科学、不规范的学术评价机制则会阻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学术评价过程中,引用率、采纳程度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应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代表作"制度的采用也将有效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术评价制度与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介绍美国学术制度、学术评价组织和学术成就奖励及学术违规惩戒实践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学术评价制度与实践特点.并从建立严厉的学术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学术评价组织体系、改进学术评价的方法技术、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四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建设提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全面展示全球人文社会科学书评发展状况,为我国书评事业发展精准定位和开拓思路,促进书评更有效发挥繁荣学术、促进学术交流与完善学术评价等作用。利用1990-2019年间SSCI和A&HCI收录的2265308条Book Review数据,从多个维度对书评发展状况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书评数量、期刊发表书评的平均数量、书评被引量均呈下降趋势;美国、英国与加拿大书评发表量占优;书评的期刊集中于美国与英国;书评在学科领域中的分布呈现发散趋势,优势学科领域为历史、人文学科综合、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等;有参考文章的书评占比较高,其篇均参考文献量呈增长态势;书评合作水平较低且基金资助占比极低。我国书评全球占比很小,主要发文学科与全球总体一致,无基金资助记录。从数量规模、领域与载体、学术思想交流、评价功能四个方面讨论,并给出关于著作出版、期刊建设、学术评价、繁荣学术和学术"走出去"战略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学术发展中的马太效应通常体现在学术资源的"向少数绩优者集中"趋势、学术系统的"金字塔"结构以及学术个体的"竞争合作"状态三个方面。马太效应对学术资源配置、学术知识生产和学术共同体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兼而有之,有必要通过调控确保马太效应在学术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学术评价与马太效应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调控马太效应应从强化开放评价、推行分类分层评价、改进匿名评价、提高评价测度性等方面对学术评价机制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6.
评价学术图书影响力,能对学术图书作者、作者机构、编辑、出版社等进行激励与鞭策,能有效揭示图书学术价值,扩大推广利用,促进世界范围内交流,能从专著的角度对学科建设及科研项目等进行评估。评价学术图书影响力有同行专家评价、引文评价及Altmetrics评价等三种方法。鉴于同行专家评价、引文评价存在的问题,Altmetrics正在成为一种更易实施的学术图书影响力分析评价新方法。论文介绍并分析了国内外学术图书Altmetrics影响力分析评价的理论研究现状,介绍了国外5种典型的学术图书Altmetrics影响力分析评价工具——Altmetric.com、Bookmetrix、Plum Analytics、World Cat Search API、Scopus Article Metrics。论文提出,为推动国内中文学术图书Altmetrics学术影响力分析评价,应对中文学术图书Altmetrics相关理论、数据来源及采集方法、数据指标及体系、工具、学科实证分析等内容进行系统研究。论文发现,随着国内外图书Altmetrics理论、工具的不断完善,Altmetrics可为国内中文学术图书影响力分析评价提供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了基于不同评价主体价值判断的高校教学评价多元话语体系。其中,不同的评价主体参与反映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多元评价主体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些行动逻辑和价值冲突,如教师与学生评价之间的知识效用冲突、教师与高校评价之间的价值判断冲突、教师与同行评价之间的学术逻辑冲突等。基于此,教学评价应该从把握“教”与“学”的平衡点、注重核心价值而非工具价值、促进公允性和学术性相结合、遵循学术逻辑而非政治逻辑、推进学术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连接等方面着手优化,以期推动高校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浪费学术资源,损害学术共同体的利益,侵蚀着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有学者自身、学术管理与评价、学术法规等多种因素。防范学术不端,必须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和诚信制度建设,淡化学术管理中的行政化色彩,建设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术不端问责制度,从而构建起集教育、预防、监督和惩治于一体的学术不端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对跨学科教育与研究日益支持的背景下,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改革的一个突破方向。当前,我国大学整体上处于由独立学科模式向学科会聚模式过渡的初级阶段,部分研究型和综合性大学正在从金字塔式的单学科学术组织向矩阵式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模式转型。与此同时,我国大学学术组织模式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历史积弊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学跨学科教育与研究发展的结构性障碍。因此,我国大学应该从跨学科战略、人才培养模式、投入机制创新、评价机制完善和社会网络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设计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变革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h指数的科研人员学术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NKI引文数据库为数据源,收集h指数≥10共985位科研人员的相关信息,阐述h指数的特征及其在科研人员学术评价中的适用性,从发文量、被引频次、年龄、科研单位、学科类别、地区等方面对h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和对比研究,揭示h指数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说明h指数的利弊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h指数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h指数综合考虑论文产出数量和影响力,能够比较准确地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但自身也存在局限性;(2)h指数与被引频次有较强的相关性,与发文量关系较弱,与科研人员的年龄无关;(3)h指数在不同科研单位、不同学科间的差异很大,不适合用于跨学科之间的比较;(4)不同省份科研人员h指数平均水平有显著的统计差异。  相似文献   

11.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继"985""211"工程后适时推出的又一项高等教育重大战略,而学术影响力正是"双一流"建设成效的重要评价依据,因此,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对学术影响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通过python及Gephi等文本挖掘技术,对"双一流"建设政策文件中与学术、科研相关主题词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双一流"建设政策对学术、科研要求主要体现在学术组织建设、学术评价机制、学术前沿与创新、跨学科及产学研、国际学术合作等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基于高校教师对这五个方面的认知情况,提出加强高校教师对"双一流"建设及学术影响力认知,构建基于"学科"的学术组织,切实发挥学术组织的学术作用,以及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学术评价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学术评价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重成果发表的载体,轻内容本身、重成果境外发表,轻国内首发、重成果数量,轻研究质量、重理论研究,轻资政对策成果等倾向。解决学术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难题,需站在系统和战略高度,加强评价治理体系建设。治理体系呈现主体多元性、信息共享性、方法科学性、结果反馈性等特点。治理体系的建设应由政府主导,多主体协同参与,并建立包括评价组织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等在内的多种评价机制,才能实现评价治理体系的良性运行,进而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学术评价制度论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的本质是求真,其灵魂是创新。学术评价是对学术活动价值的判断。学术评价制度的产生以自然科学的充分发展为前提,但受社会制度、社会发展阶段等特定环境的制约。学术评价制度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目前我国学术评价制度以量和业绩点的评价为主,偏离了学术评价的本质;与国外评价制度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改进我国的学术评价制度应从遵守学术活动的规律、建立"学术信用"制度、完善"同行评议"、建立第三方的学术评价组织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学术评价已经成为学术界和科技界关注的焦点。当前,我国学术评价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体制与机制、评价标准与评价主体等问题,缺乏明确与科学的评价参照系是导致评价结果不科学、不客观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价参照系是一组与评价客体同质且相关的参照物集合。评价就是基于评价参照系对一组评价客体的比较。没有参照物,没有比较,评价结果就毫无意义。评价参照系的构建受到评价活动主体的视阈与价值导向、评价客体自身的属性和评价主体的视阈与认知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学术评价活动中常常被忽视,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准确。从科学史和历史理解的评价范式来看,学术谱系具有学术评价参照系的一些基本功能,可以作为学术评价参照系的实例。学术谱系的构建,为评价参照系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有非常大的变化,从相差数倍到相差上百倍。为探讨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有如此大差别的主要原因,使期刊影响因子既能体现学科内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也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学科期刊之间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差别,本研究结合JCR数据从理论上分析了学科内期刊数量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随着学科内期刊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比较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没有多大意义;对期刊影响因子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改进方法较好地消除了期刊影响因子对学科内期刊数量的强烈依赖关系;改进的影响因子更客观、更有效、更合理,不仅能有效地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而且也使不同学科之间期刊的影响因子具有较合理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6.
学术评价是学术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效的学术评价为学术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高校的学术管理活动中,学术评价包括对高校科研成果、教师工作等多方面学术活动的综合评价。本文从学术评价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学术管理活动的现状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学术腐败的表现及其危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术腐败是指学界一些集体和个人为谋求个人和小团体私利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活动中采取的种种非理性和不规范的行为表现。目前学术腐败主要表现在官学一体化、学术研究的功利化与商业化运作、学术评价活动的非理性化、文人相轻与学术的不公平、泡沫学术和泡沫教育等方面。学术腐败现象的蔓延不利于学风建设 ,弱化了我国学术水平的提高及与国际学术界的接轨 ,既危害社会 ,也危害个人。  相似文献   

18.
学界和业界对学术期刊研究的重点是如何构建科学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如何从宏观层面评价学术期刊在国家科研实力提升方面的作用,对学术期刊本身具有学术评价的微观功能却很少关注。事实上,小到具体科研机构的职称评定、奖项评审,大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三大体系”、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发挥的效果与水准。当前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是学术期刊存在的重要价值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界的学术研究生态,进而影响着我国在国际上各项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地位。基于此,首先,本文对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的研究背景、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学术成果评价的阶段划分为初次评价和二次评价,评价的阶段不同,学术评价的重点也应该不同。在初次评价阶段,学术期刊的评价功能应体现在对学术成果的整体评价上,评价的内容从选题创新性、研究规范性到论证完备性都要进行评价;在二次评价阶段,学术期刊对学术成果的评价关注点更多地应放在学术创新性和社会影响力方面。其次,对现阶段我国学术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失灵的现状进行梳理,发现存在低质量学术论文大量涌现、学术期刊的学术不端现象频现、刊发或转载的学术论文选...  相似文献   

19.
论地方高校学术梯队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的水平、质量和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梯队建设水平的高低,加强学术梯队建设是地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地方高校学术梯队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必须从合理制定学科建设目标、大力选拔培养学科、学术带头人,优化学术梯队的资源配置等八个方面着手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学术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是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环节。本文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相关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指出了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求评价理念与评价导向必须以坚持原始创新为目标,加快推进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创新,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评价客体的多维评价特征,构建综合性、多元化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同行评价机制,优化同行评议程序,提高同行评议过程透明度,充分发挥同行评议在学术评价中的作用。此外,学术评价的学理性研究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评价学自身的学科体系构建问题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