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初年广东社会阶层变动简析丁旭光社会变化较诸政治变革而言,其过程多是缓慢渐进的,某些政治变动可能不足以引起社会发生深刻的根本的变化,至于靠一场革命就要推动整个社会骤时变化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辛亥革命而言,明显的社会变化也只有在某些层面才出现。孙中山从...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的是"社会转型"和"转型危机"问题。本文涉及的不是概念问题,而是由概念所反映和折射出的现实问题。本文认为,不存在一种由"政治社会结构密度"和"社会资本增值"所规定的"社会转型"和"转型危机",这种规定既不可能是客观可量化的、文化中性的,也不可能是事前可独立确定和历史直线必然的。现实里往往不是"制度变革需要与社会结构基础相适应",而是"社会结构基础需要与制度不变革相适应"。本文强调:改革可能导致革命,但改革也可能导致"统治能力"的上升和"革命愿望"的落空。"革命愿望"不可能单独决定历史的进程,"统治能力"的制度性流失以及"统治成本"的突然暴涨才是社会危机与革命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历史发展主要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是突变过程,二是渐进过程。渐进过程是相对于灾变过程而存在的:首先,渐进过程是突变的必要准备阶段;其次,渐进过程是社会变革的完善阶段;再者,渐进过程中各种因素发展的差异,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变革的进程,造成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在一个大的渐进过程中往往又出现许多小的突变事件。历史发展不仅呈现阶段性,而且呈现连续性,突变过程犹如一个个关节点,渐进过程就是线,将其连结成由低向高不断发展的曲线。从时间上讲渐进过程占绝大部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渐进是历史发展的主要部分。渐进过程可分为稳定、平缓型的和充满冲突的跳跃型的二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这篇比较性的纵向的研究涵盖15个国家、50年时间。社会中发生的急剧变化导致了3种现象的衰落:阶级选票、宗教选票、以及政党所扮演的角色。与此同时,在说明选举情况中种种变化方面曾一度起过显著作用的社会阶级和宗教,如今已不再具有这种作用。和一种广泛的看法相反,在多数欧洲国家中对人们的政治行为起主要作用的是宗教而不是社会阶级。而如今的选民已更加独立也更加个人主义化了。  相似文献   

5.
从一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体现的是社会关系中的一种状态:人们各安其职,各得其所,互相协调,和睦共处。但是,达到这种局面往往意味着具备了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在社会分工与分配领域运用了同样的衡量标准,人们虽然不能实现彼此平等,却能够体现社会公平。二是全体社会成员能够比较均衡地获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利益,人们虽然不能得到数量平等的好处,却可以得到比例公平的好处。三是社会建立了覆盖全体成员的保障体系,从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平等条件开始逐步向保障人们受教育的平等条件过渡,社会关系环境呈现出渐进发展、日益完善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论结合     
结合,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接触得最多、运用得最广的概念之一,在报告、讲演、交谈和文字材料中屡见不鲜。而人们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不予深究。作为哲学范畴,结合虽然已提出两千多年,但至今对它的研究还不很系统,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结合范畴和结合方法在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革命变革方面起过重大的作用。恩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每一次大转型,都会带来观念的大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体现在道德行为、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但是,尤其重要的是认知领域的变革。15世纪至18世纪的社会变化,产生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尔后它又为辩证法所代替。在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撰写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所实现的认知变革,就不可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在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同样体现了一种认知变革。这是需要理论工作者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张新 《理论界》2006,(1):61-62
“北京共识”把中国的成功归结为渐进过渡的方式,但它只描述了中国渐进过渡的政策经验,而没有提炼其中包含的过渡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无法真正成为“共识”。西欧社会从封建地主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过渡,总体上遵循了从分配领域的变革扩展到交换领域的变革,最终对农业生产这一封建地主经济的核心领域进行变革的渐进过程。综合历史经验和中国的实践,过渡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遵循从分配领域向流通领域发展,最终进入生产领域的渐进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流民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问题 ,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一个跨世纪的战略课题。在历史上 ,它是困扰中国历朝统治者的严重社会问题 ,王朝的治乱兴衰往往取决于对流民的控制程度。在当代 ,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革之中 ,社会转型、社会组织方式、社会驱动方式、社会控制方式的转换 ,社会结构的调整 ,特别是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不平衡 ,必然导致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民工潮涌 ,泥沙俱下 ,其潜在的能量得以充分宣泄。如此严峻的现实不能不驱使我们穿越时空隧道 ,去追寻前车之鉴。池子华先生的新著《中国流民史·近代卷》 (安徽人民出版社 2 0 0 1…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法制也同样面临着一个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变革,这个转型、变革的过程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这种历史性的跃进,导致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法律现象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往往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使法律在客观上形成不同的历史形态,不同类型的法律有着迥然相异的价值目标和依托。法的关系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展,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进,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李岁科 《南方论刊》2015,(3):66-67,70
"渐进的社会工程"理论是西方思想家波普尔提出的思想理论,在社会发展选择上强调尊重社会自身"生长",而不是由人们去进行刻意的道路设计;在社会发展状态上注重渐进可行的改进方式,而不是突变式的变革;在社会发展要求上偏重于通过改造社会去服务人,而不是偏重通过改造人去适应社会;在社会发展对象上要求同样注重公众性质和私人性质的利益。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深入研究波普尔"渐进的社会工程"理论,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往,描绘传统的中国家庭时,往往是家和人祥的“三世同堂”。虽然依着历史的脚步人们渐渐淡忘了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的诸如《四世同堂》、《家》这种理想家庭的典范,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家庭做为社会细胞的一个分子也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目前,我们中国人的典型家庭一般是由父亲、母亲、一个或两个孩子(少数民族)组成。以往的时代里,传统与道德观念明确地指导着人们应如何相处,如何生儿育女,现如今,社会道德标准已不能完全决定谁什么时候应与什么人结婚,以及生一两个孩子传宗接代,更不用说什么父母之命了。当然,“…  相似文献   

13.
论技术的文化意义顾速现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同时也是导致社会文化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前者,人们已经给予了充分的注意和论述,但对后者,人们却往往不自觉地忽视甚至贬低了。为此,我们在此重点讨论与一般的科学有所区别的技术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西学东渐、中国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的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符合学科发展需要。本文从现代化的新视角讨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开拓思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曾作为西方学术界中的专有名词,用以描绘自中世纪以来人类状况急剧变化的进程。今天,现代化已成为我们这一时代的热门话题。现代化的路如何走?推动农业社会顺利地走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农民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人们往往首肯英美,并把研究目光投向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阶级;在对社会主义必然性及其进程的认识上,人们援引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重视工商阶级的历史作用,并没有把农民提到很高的地位。而今,在我国农村改革面临困境和又一次契机之际,在有不少人滋生重工轻农思想的…  相似文献   

16.
有清一代,以咸同之际的太平天国革命和湘淮军崛起影响尤著,在急剧的社会动荡和变革中,儒生士子走出皇权军事庇护的故道,纷纷厕身军伍,形成了一时的士绅“武化”社会现象.士绅染指军事与士之失位,导致士为四民之首的传统社会秩序和社会主导价值发生重大变化,其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探讨这一历史现象,对于认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文化变迁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英国谷物法变革(1815—1846)的重新解释及对现实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15—1846年间英国谷物法的变革是保护贸易制度向自由贸易制度过渡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对这段历史史实的重新考察和分析,揭示了收入分配成本相对变动原理,它可以解释国家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演变。英国政府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选择谷物法而不是自由贸易下的转移支付来实现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并可以节约分配成本。1815—1846年间,英国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使谷物法的分配成本—收益发生改变,边际上的积累最终导致了谷物法的废除。这种渐进的、积累的变革方式,为英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制度环境。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探讨在WTO的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粮食安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更新。作为“时代的镜子”,文学不能不对此作出自己的反映。近年来,一批改革题材的文学顺应时代的潮流产生了,文学领域出现了众多的新人形象——改革者,在这些改革者身上,“往往表现出一种一反传统观念的‘异端’”。“异端”,顾名思义就是指那种不符合“正统”观念的思想和言行。日新月异的变革,使社会呈现出错综复杂五颜六色的状态。生活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熟悉的观念和信条前进。在变化了的生活面前,人们习惯了的某些认识、判断,政治、政策观念,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历史大变革时期,由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利益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社会道德状况的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历史时间,社会结构变迁乃是历史时间的流动。在历史时间中不存在永恒不变的历史单元。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视角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中有着具体而丰富的表现形态,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具体化地表现为对历史前进承担着不同角色的社会成员。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急剧发生的时代,这个主体被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抽象的社会基本矛盾并不能引导发展具体问题的解决,对处于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而言,社会基本矛盾往往表现为现存经济体制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形态,在中国现阶段则表现为体制转型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