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是他对中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总看法和总设计,毛泽东对此进行了毕生的艰辛探索,创造了基本切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观,并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五大创新。它形成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力量的新拓展,形成了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的新思路,构建了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新型和谐式稳定观。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 ,是其社会主义观的理论基石。毛泽东的这一体系对科学社会主义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又存在严重的缺失。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相继解读并实践了科学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升华。邓小平的科学社会主义观集中体现在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两大根本问题上,对科学社会主义内涵的升华则表现在消灭贫穷、消灭剥削、消除极化、共同富裕、富民强国等多个方面。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内涵的升华引领着中国社会主义于世界社会主义的衰微中实现了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准,这是我党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观念。生产力标准理论的提出,无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我们在理论上弄清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生产力标准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将有助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观,继续丰富和发展以实践为特征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将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克服社会主义空想论,在实践中把科学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为此,本文试图围绕这两个方面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完整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第一人,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提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观。但是不能否认,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由于时代的原因存在着重大的理论缺陷。这一理论缺陷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遭受了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成功创立了三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对这三条特色之路 的探索过程中,折射出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今天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路进行了前后相继的探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持续创新。毛泽东开拓了中国独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邓小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文化动力思想是毛泽东关于文化力量内涵、形式、特征等方面的基本观点。从叙事维度分析,毛泽东文化动力观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为哲学基础;以历史语境和现实境遇为文化力量的叙事空间;以人民群众为文化力量的叙事主体。从话语层构分析,毛泽东文化动力观对决定政治方向的意识形态力量、体现生产力水平的科学技术力量和展示精神生活的文学艺术力量展开了叙说。其文化动力思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思想基础、夯实群众基础、增强宣传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分析和判断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对我们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江泽民紧紧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问题,立足于中国的实践,在社会主义发展观、社会主义发展手段、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发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形成了其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科学体系。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社会主义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牢记: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的市场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在此同时,必须切实防止权力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保持社会主义政权,防止权力资本主义出现的根本途径;始终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革命化,是防止出现权力资本主义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1956年以前,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可以凝练为目标与旗帜的设定,这个目标是进入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尚且作为理想蓝图、口号和旗帜来指引革命的前进方向,团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其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尚处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简单镜像阶段,缺乏结合中国具体实际的深入思考与探索。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即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思考领域。然而,他晚年脱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将如何搞阶级斗争视为"社教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犯下了严重错误,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内涵。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既有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发展,同时也包含深刻的教训有待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蕴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渊源、本真精义、培育路径等内容,具有深远的战略性、浓郁的民族性、广泛的实践性、丰富的国际性等特征。习近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进一步回答了“培育和践行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时代课题,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构成,是实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思想引领,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5.
人的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功能作为事物满足需求的特性,与结构紧密关联。由于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存在,结构通常是可选择、可替代的,以服务于功能为目标。只有符合社会主义的功能要求、有利于社会主义功能实现的结构才是真正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赖以建立的结构应当根据功能的要求而不断调整。围绕共同富裕功能的实现,必须摒弃有关社会主义的结构性成见,致力于国家治理体系的革新。为激发市场主体创造财富的活力,应灵活调整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比重以保证充分竞争;为缩小市场机制造成的收入差异,应通过科学的累进税制和转移支付进行有效的再分配;为消除权力寻租造成的分配不公,应实施自下而上的民主与法律至上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人为本"是一个古已有之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含义和所指向的社会具体内容也会不断变化。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底。社会主义制度与"以人为本"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的思想灵魂,社会主义制度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坚持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才能贯彻到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健康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进程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观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有着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观: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特别强调了这一过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坚信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就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希望所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他所坚信的社会主义信念观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由邓小平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决定的。以苏联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设想的,有其历史根源,发挥过重大的历史作用,但也有严重的缺陷,必须进行改革。邓小平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与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主题论作理论根据,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里程碑式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国内外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以其独特的视角阐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方法论及其所把握的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发展规律.迈斯纳以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有关社会主义的论述作为参照系来审视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体系之中,视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科学体系,这种思路有助于我们拓展理论视野和思维空间.但迈斯纳将邓小平理论概括为"实用主义",并与英美的实用主义哲学相混同,是非科学的.迈斯纳在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中所涉及的社会主义的目的和手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唯意志论和经济决定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难易程度及社会主义的平等与不平等等重大理论问题上,既有许多中肯的分析,也有失当和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自信是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对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对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比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当前,需要在理论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在思想上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在实践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来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