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位于我国东海之滨,是中世纪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历史学家们赞誉她为“海上丝瓷之路的起点”。早在伊斯兰教创立初期,即有阿拉伯穆斯林航海至此经商贸易,并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公元九至十四世纪,是泉州港的黄金时代,定居于此的阿拉伯穆斯林数以万计,他们  相似文献   

2.
我国和阿拉伯国家相隔千山万水,但相互间的通商却很久远.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就是中阿人民友好关系与经济联系的有力证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根据平等互利原则,逐步发展了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1955年的万隆会议后,我国扩大了在亚非地区的影响,有力推动了我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关系的发展.埃及、叙利亚、也门、伊拉克、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等是首批与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与我国签订贸易合作协议的阿拉伯国家.70年代末,除少数海湾国家外,我国与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建立了全面的经贸合作关系.进入80年代后,我国和阿拉伯国家的贸易关系又有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同海湾国家的贸易,由于双边正式外交关系的建立而突飞猛进,贸易额均超过了其他阿拉伯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几乎同所有的阿拉伯国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国际问题的学术团体——中国亚非学会迎来了它的“而立”之年。中国亚非学会成立30周年庆祝会于4月20日在北京举行。庆祝会由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林华轩主持。中国亚非学会会长、著名学者季羡林首先在庆祝会上讲话。他在回顾了亚非学会的成立、发展及其活动之后说,世界正处于大变动的历  相似文献   

4.
伊本·白图泰与泉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于1346年6月抵达我国泉州,同年10月或11月离开泉州回国。他在游记中赞美了泉州的自然风光,记述了泉州的船舶、瓷器和丝绸及其生产情况,提到他在泉州会见的穆斯林和富商,大多实有其人。  相似文献   

5.
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于1 346年6月抵达我国泉州,同年10月或11月离开泉州回国.他在游记中赞美了泉州的自然风光,记述了泉州的船舶、瓷器和丝绸及其生产情况,提到他在泉州会见的穆斯林和富商,大多实有其人.  相似文献   

6.
中巴一直是友好邻邦,中巴友谊源远流长。瓜达尔港正式由中国运营,这是中巴友好合作的象征,是促进巴基斯坦经济的措施。但是,瓜达尔港对中国的战略意义也是非常巨大的。本文将从瓜达尔港的重要区位谈起,介绍瓜达尔港辐射的中巴能源与贸易通道,最后分析其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阿拉伯医学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阿拉伯都有悠久的文明。在公元七世纪,中阿人民之间就有贸易、文化的广泛往来,从而促进了各自的经济、文化、科学发展。本文试简述一下阿拉伯医学在中国的情况及其对中医发展的影响,以飨读者。最早的中国和西亚(含波斯)的医学交往,可以追溯到唐朝初期。大唐盛世,丝绸之路开辟了我国与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造船业和航海比较活跃的阿拉伯又从水路同我国沿海地区进行贸易。囿于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从吉达、亚丁等处开来的阿拉伯船队,运载的货物大多是宝石、椰枣和少量的香料、药草,我国向那里出口的是金、银、铅、锡、杂色帛、茶叶和瓷器等。开元六年,唐玄宗在广州、杭州、泉州、扬州等沿海地区开辟商埠,增设市舶司,大大便利了双边贸易。  相似文献   

8.
万隆会议是当时绝大多数亚非国家为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的操纵,独立自主地解决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而召开的一次会议,主旨是增进亚非的团结和合作,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会议一年后,中埃正式建交,埃及由此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从此,我国同埃及开始进行频繁的经贸和文化往来,并逐渐扩大至周边国家,使我国与其他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很大发展,迅速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9.
万隆会议是当时绝大多数亚非国家为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的操纵,独立自主地解决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而召开的一次会议,主旨是增进亚非的团结和合作,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会议一年后,中埃正式建交,埃及由此成为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从此,我国同埃及开始进行频繁的经贸和文化往来,并逐渐扩大至周边国家,使我国与其他中东国家的关系出现很大发展,迅速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所编《泉州伊斯兰教石刻》一书,最近由宁夏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收录了截至1982年发现的泉州两百余方伊斯兰石刻,包括我国最古老的清真寺,伊斯兰世界最古老的圣墓,  相似文献   

11.
浩淼的印度洋是连接亚洲和非洲的天然水路,也是亚非人民进行贸易的水上通道.早在公元前,阿拉伯人已扬帆在印度洋上,开拓了亚洲和东非的贸易往来. 2000千多年前,阿拉伯人的商船就穿梭于印度、波斯、阿拉伯地区与东非之间.公元2世纪,著名的地理学家克劳迪乌·托勒密在其名著《地理学》中记录了阿拉伯人在印度洋上的贸易路线.他写道:“阿拉伯商人告诉我们,他们并非沿着子午线航行,而是偏西;当他们从拉普塔返回波斯时,则再次  相似文献   

12.
《光明之城》(《The City of Light))一书的作者是13世纪意大利犹太商人雅各·德安科纳,英国李脱·布朗出版社1997年出版。据称这位商人兼学者的作者在公元1271年即南宋度宗成淳七年,到达“光明之城”,即我国的泉州因此《光明之城》是一本比《马可·波罗游记》更早的欧洲人访问中国的游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此书凡30余万言,记述了雅各由海道前往泉州经商的经过和见闻,涉及泉州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之丰富,远非同时代其他西方作者旅行记所能及、如果此书内容真实,必将有助于泉州历史以及宋元史乃至中国海外交通史的研究。本文摘自此书第四章《无比繁华的贸易城市》(1271年8月25日,雅各告诉我们那一年是中国的“羊年”,这位安科纳的商人在他50岁的时候抵达了刺桐)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的穆斯坦绥里亚大学是一所实行免费教育的综合性大学,建于1963年,现有学生15,000人,设文、理、工等9所学院和2个研究所,亚非研究所是其中之一. 亚非研究所建于1980年9月,是伊拉克唯一的一所专门研究亚非问题的研究所.所址建在巴格达穆斯坦绥里亚大学校本部,与语言学院为邻.  相似文献   

14.
历史背景亚非两大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也是世界文明的摇篮。远在公元前3000多年,在尼罗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就分别出现了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出现了人类的早期文明。我国黄河流域和印度的恒河流  相似文献   

15.
高耀松  张娟 《科学发展》2010,(10):91-98
无水港(亦名干港),一种建在内陆地区但具有和沿海港口基本相似功能的现代物流中心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缓解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港口拥堵,推动内陆经济发展,并且能够作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腹地,为其贸易量的积累、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发挥重要作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过程中,服务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保持一定规模的货物贸易比重仍然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一个条件。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贸易量在世界的比重逐渐攀升,港口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如何争取到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将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构想初探 ——以海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猛  李爱民 《城市》2018,(5):58-6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为我国进一步全方位对外开放指明了新方向.笔者认为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具有区位、 港口、 政策、 经验和风险可控的优势,并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总体思路、 基本原则、 重点任务及制度设计的初步构想,为我国持续推进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玉涛 《城市观察》2021,73(3):118-125
物流发展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支撑.随着系列新政的落地,海南物流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进展,货物来源流向的全球趋势加强,贸易投资和物流发展相互促进的局面初步形成.但从自贸港建设的要求审视,海南目前的物流能力、服务水平和管理体制等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当前既要充分把握自贸港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又要深刻理解海南发展物流的特殊性复杂性,从海南实际出发顺应客货分离和以储代运的物流发展趋势,大力提升物流规模能级,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不断完善规划和监管制度,充分发挥中国国际消费博览会等平台功能,探索新型道路融资方式并适时纳入自贸港创新案例.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的扬州到阿曼的苏哈尔,是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东西两端国际贸易港。若再从中阿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来看,正如阿曼民族遗产、文化大臣费萨尔在《现代辛伯达航海记·序》中所说:“阿曼北部的苏哈尔城,在与中国的贸易中,起过重大作用,以致一位阿拉伯地理学家称  相似文献   

19.
一.阿里改革是亚非国家实现近代化改革的先驱,对亚非和中国都有影响在亚非国家的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改革,也出现过许多杰出的改革家.十九世纪上半叶,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则与历史上许多改革有所不同,过去的改革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是各国在旧制度范围内的调整和改良.阿里的改革是处在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已经胜利,资本主义近代化正在凯歌中行进的时代;落后分裂的埃及相继遭到法国(1798-1801)和英国(1807)两次侵略,强敌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全球化的视角和世界历史的视野,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亚洲与非洲间的印度洋,并将其喻为"亚非地中海",将其视作一片海洋空间、跨国空间,视作一个交流的十字路口和一座不同文明间的桥梁。而"亚非地中海"上那些进行商业流与资金流的港口和城市网络,则构成了经济霸权的矩阵,并在"全球本土化"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的共存体现了相互竞争的同时性,地区和全球之间普世化和特殊化趋势的相互渗透。本文通过对《中等城市和城市网络》、《亚洲港口城市(公元1600-1800年)》、《亚洲的地中海》三部著作的阐述,详解了关于"亚非地中海"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