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一与多」的对立统一规律兼评《物质·意识·场》苏祖荣一、问题提出:唯物辩证法要加以解释和发展1.1879年,恩格斯完成了一篇题为《辩证法》的论文。该文把辩证法的最一般规律概括为:(1)质量互变规律;(2)对立统一规律;(3)否定之否定规律。2.这三...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这是对中国社会性质的一种界定与基本认识。这种认识与界定既是对传统中国的反思,又是对中国现实的把握。现代深深地嵌入在传统之中,中国人直接或间接地受传统伦理的影响和支配。伦理场域是中国人开展社会行动的依托,行动者在伦理场域中占有位置、施展策略、获取资源。因此,伦理场域是理解中国现实国情和中国人行动逻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经济学中的边际思想和边际分析法,建立了社会激励效益的分析模型,并通过对社会激励的效益分析,得出结论:(1)激励效益与激励量、激励分配方式及受激励者个人品性有关;(2)激励效益与激励量之间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关系;(3)激励效益与激励分配方式之间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关系;(4)社会激励过程能够进行,是以大多数人认同社会所倡导的行为方式或价值观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4.
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各项职能,对于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社会团体为例,它在社会管理领域的主要职能来源于三个面向,即:面向会员———规范会员行为,促进行业自律;面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促进资源整合配置;面向政府和其他团体———促进利益协商与对话,参与公共决策。在此过程中,社会团体对于激发社会活力、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为促进社会团体的发展,调整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关系、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过去,笔者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没有给予过关注,首次在著作中涉及这个问题是在2000年初版的《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三联书店2000年版)一书,谈到影响美国20世纪初发展的思潮部分。我在书中表达的意思概括起来是:19世纪中叶发源于欧洲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找到了最适宜的土壤;但是“如果完全按照斯宾塞的理论听任社会沿着弱肉强食的道路发展下去,美国就不会有今天,或许早已引起革命,或许在某个时候经济崩溃。事实上,另一条线,对于不平等的批判和主张政府抑强扶弱的理论一直存在。它…  相似文献   

6.
社会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从它创立之初起,就一直在探索着一个问题:社会是怎样构成的,它的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何在?这种探索一直受到自然科学的强烈影响,以至于今天,当我们看到在社会学研究中引入系统论、协同学、耗散结构论、突变论、信息论等诸多横向理论时,我们并不感到惊讶。相反,这倒为我在本文中将物理学的“场”概念运用于社会学,探讨社会场增加了信心。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起义前,无论是太平天国的策源地———经济落后的广西,还是起义者农村政治的主要实践场———富庶的江南地区,社会状况均表现出同样的特点,即由于人口与土地的矛盾而导致的土地问题和由于地方行政腐败而导致的社会不公问题突出。太平天国起义者必须对广大农民要求土地的神圣诉求和渴望公正政治的愿望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8.
中国为什么反复出现“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的周期现象?市场经济提法已取得共识,但其良性发育与运行的根本性条件是什么?深刻而丰富的社会场思想,对此及其它种种社会之谜将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社会场是一类区别于人、财、物等“有形”(社会性)物质的场态(社会性)物质。它虽然“无形”,但却是存在于任何社会之中的客观实在。象电磁场存在磁力线一样,社会场亦存在其场力线。在古今中外的人类社会中,存在于主权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场,最为常见的场力线分布图或称场力线结构图有如下四类(图中是所谓的标准形):  相似文献   

9.
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结构转型与制度变迁 ,在经济上表现为由传统自然经济 (包括它的变形———计划经济 )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社会组织形式上表现为由传统共同体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的转型 ;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由传统的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的转型 ;在文化观念上表现为由传统的专制———奴性文化向现代的民主———自主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总体上看 ,现代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同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共同体社会相比给个人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空间、机会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网络分析--一种重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作为一种应用性很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介绍了与社会网络分析相关的社会网络及其基本结构特征和社会网络分析的主要概念 ,归纳了两种分析取向———即关系取向和位置取向———各自的基本内容 ,并总结了它的基本特征。文章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结构 ,并对社会网络分析提出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普列汉诺夫曾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社会结构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一)生产力的状况;(二)被生产力所制约的经济关系;(三)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四)一部分由经济直接所决定的,一部分由生长在经济上的全部社会政治制度所决定的社会中的人的心理;(五)反映这种心理特征的各种思想体系。”①普列汉诺夫的理论概括,揭示了社会心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及其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中介作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政治制度通过社会心理对社会意识形式起决定…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在功能上存在着内在的契合(耦合)性,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社会管理领域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表现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形成,社会结构出现了固化的趋势,社会矛盾、冲突集中爆发等,对和谐社会建设构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发挥社会工作在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应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当前在宏观(国家)层面,应着重通过完善社会政策、健全福利制度以强化社会工作协调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正的功能;在微观、中观(个人、群体、社区)层面,应通过提供切实的专业服务以满足普通民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需求,在突出社会工作应对社会风险功能的同时,强化其预防社会风险的功能;并以加快推进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和本土化作为确保上述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对多元国际社会概念作出基本界定的基础上,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多元国际社会形成机理作一考察。先是指出战时各种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的战时合作,弱化了战前意识形态间的对抗;其次二战造就了战后国际社会共存的现实政治情势(如超级大国的崛起和核武器的出现等);再者二战直接推动了战后亚非民族国家体系的兴起.使国际社会在政治和地理上具备了全球意义;总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多方面确保了多元文明共存共荣的国际社会在战后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本刊特稿推动理论创新繁荣社会科学曾绍阳(1.1)哲学研究必须走马克思指出的“两条道路”———访《广义唯物论第一篇:物性论》一书作者朱广启葛恒云(1.9)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从人生哲学到生死哲学郑晓江(2.1)反叙事:重塑过去与消解历史———叙事学研究之二龙迪勇(2.7)伟大的理论创新———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札记曾绍阳(7.1)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回眸及其历史经验余伯流(7.4)略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创新黄慕亚(7.10)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曾丽雅(7.14)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及确保经济增长的对策。文章认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1)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2)低结构状态下生产能力过剩;(3)预期变化致使购买力分流,内需启动困难;(4)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加剧,出口增长持续下跌。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确保经济增长的五种对策,即:(1)搞好投资性灾后重建;(2)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3)运用财政贴息杠杆,引导社会投资,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4)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拓农村市场;(5)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与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讨论广松涉曾试图展开的社会哲学的方向性,其中包括这方面文献的综述〔1〕。尤其在内容上要达到的目标是———同时考虑广松所解读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提到的协动关联(Zusammenwirken)、社会威力/权力(sozialeMacht)论以及国家论〔2〕———后期的广松曾试图以怎样的理论思路来展开议论,并籍此讨论对今后社会进行展望的广松社会哲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西班牙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有关所谓“历史记忆”的社会政治辩论。1936--1939年的内战笼罩了社会记忆的其他层面,其中也有对西班牙历史叙述的回顾。这一辩论甚至导致了对负责实施《历史记忆法》(Historical Memory Law)的巴尔塔萨·加尔松法官之起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提出:(1)笼统地认为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能令人完全信服的;(2)研究人口分布的决定因素应考虑其时间、空间上的变异性;(3)人口分布的决定因素可以是社会、经济、历史或自然环境等因素,或是它们的组合  相似文献   

19.
刘立光 《天府新论》2021,(2):107-116
文章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对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社会认同感对青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 (1)从整体来看,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感较弱;(2)社会认同感对青年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确实具有促进作用,但与其对中老年流动人口的影响相比,作用较小;(3)在青年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中,职业类型和本地有无住房等因素最为明显。文章认为,社会认同感并非流动人口的单维度反映,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本地人对外来人口的接纳程度,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在考虑本城市经济和科技等外生因素之外,还应该考虑如何让本地人和外来人口更融洽地相处和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20.
政治从“三个代表”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朱文根(1)不断创新:邓小平理论生命力的源泉张文煜(1)是科学理论还是“薄弱环节”———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过时论”辩析凌宏彬(1)世界历史与个人解放袁一达(2)如何看待人文主义与世界和平问题———评克莱斯·瑞恩《异中求同》陈立柱(2)解放思想的典范理论创新的丰碑———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邢军(2)陈独秀科学思想评析张洪波(2)试析中国实现第三步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模式选择———兼论率先现代化与强迫现代化李建民王丽霞(3)战略思维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