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行政学视野中,环保公众参与是环境行政民主、环境行政法治和环境行政发展的要求;环保公众参与有利于促进政府环境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公众监督政府和避免政府失灵,有利于促进公众对政府的理解和信任。为了促进环保公众参与,需要拓宽和畅通环保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和健全环保公众参与机制,大力推行环境信息公开,加大环保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态度逐渐受到开发方和环保主管部门的关注。公众参与已经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机制为利益相关者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一个利益博弈机制和平台。文章以近期典型的环境群体性为例,简要分析了公众参与环评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程序,从公众参与的主体、信息公开、反馈机制和司法救济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现行公众参与环评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应从扩大公众的主体,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完善环评信息公开制度,强化舆论监督;构建和完善环评的司法审查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真正落实环评的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3.
环境权是伴随着人类环境危机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权利。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对于维护环境权、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现行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在信息公开、参与公共决策以及参与救济机制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完善我国环保公众参与的法律机制,应提升信息公开有关法律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公共决策公众参与制度予以实体与程序性保障,建立适合于各类监督参与主体的监督方式,完善环保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公益诉讼三大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4.
在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我国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一系列探索,但实施效果与当初预期还有相当差距,动力不足是重要表现之一.深层原因主要有法律制度不健全、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保守、法官排斥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案件成本制约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沦为空话等.因此,必须从完善实体法、构建系统的环境诉讼程序机制、改革环保法庭体系设置、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健全公益诉讼基本理论作为推动力,将司法实践上的松绑作为混合动力,将公众参与作为根本和持久动力,构建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动力机制,摆脱环境公益诉讼动力不足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环境保护法》修订案首次明确将公众参与确认为我国环境保护的原则之一并确认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一项程序性权利。然而,《环境保护法》修订案并未就公众参与制度作出框架性规定,而是将完善公众参与程序的义务施加给各级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鉴于我国环境决策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上述立法进展,本文将结合国际公约及域外立法经验,从微观层面着手纵向分析我国在不同的环境公共决策层次上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现状。此外,本文也将横向分析我国地方法规、规章和部门规章中公众参与制度发育和形成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厘清新法和既有法律法规所形成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框架,进而对《环境保护法》修订案中涉及公众参与的条文进行评述,更加明确地识别我国在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相关立法方面的进步与不足,以便在“查漏”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补缺”。  相似文献   

6.
论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中国现行法律有关公众参与规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目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尚存在五个方面的不足,即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众参与相关的权利,政府亦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国家的经济手段运用不够,以及环保团体、群众组织和公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效率不高等。建议从立法、行政、经济、教育等方面加强公众参与,同时要充分发挥环保团体的参与作用。公民和环保团体的积极参与,对中国的环境保护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公众参与,因为公众参与有利于解决长株潭城市群的环境问题。要构建相应机制,促进公众参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即鼓励和引导长株潭城市群的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宏观上促使公众牢固树立科学的生态观;微观上强化公众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8.
论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管理是一项国家职能,但也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环境危机加剧,全球环保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公众参与极大地推进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已从个别国家的实践发展为公认的环境法准则,各国有关公众参与的范围、形式、程序、途径及法律...  相似文献   

9.
促进公众参与是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务实之举,探析公众参与意向则是在无法观察到公众参与行为时的通行做法。针对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这一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濒危物种,以来自16~40岁的536个中国公众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从态度、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保护知识和社会人口特征5个方面出发,运用描述性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探析年轻公众的保护参与意向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受访者对赛加羚羊保护持积极态度,感知到参与保护的责任和社会压力,保护参与意向高,但对赛加羚羊了解有限,认为参与保护有一定困难;(2)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态度、保护知识和学历依次对保护参与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3)量表信效度和模型拟合度良好,拓展的TPB通过了实证检验,可以有效解释保护参与意向。为促进公众参与赛加羚羊保护,建议加强科普宣教、拓宽公众参与保护渠道。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事业离不开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江苏省环保事业的重要保障.当前,在环保事业公众参与领域,江苏省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如利益相关性原则体现不足、自上而下的被动参与较多等.为此,当前应从注重利益引导、出台可操作性的明晰化法规、大力扶持环保NG0等方面着手,推动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不仅对公众环境意识的形成和提高有重要影响,还会导致社会公众在消费和投资方面进行“逆向选择”。充分的环境信息披露可以从公众消费和公众投资两个方面间接影响企业的环境决策和环境行为,人口过密企业对环境规制的新人和环境规制有效性的提高。然而,由于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监督的弱质性,我国环境过程中社会公众对政府和企业应有的监督作用未能发挥出来。因此,政府应该加大环境信息披露力度,提高环境信息透明度,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为环境规制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公众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余艳艳  单胜道  何尧军 《社区》2008,(22):18-19
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并且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绿色社区的核心要素是社区环境管理,目的是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公众的合作,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让环保走进每个人的生活,加强居民的环境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大众对环保的参与。在绿色社区建设方面,各国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也缺少比较成熟的经验,我国的绿色社区建设更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绿色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从政府、企业和居民角度,提出我国绿色社区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多种因素交互影响、多个行动者互动的结果。本文着重从环境意识的提高、环保NGO的推动、大众媒介的导引等方面分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现代民主理论主张行政权的运作通过各方合力来完成,参与是民王的基础,而各国政府治道变革的实践为公众参与政府公共管理提供了契机.在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公众环境意识的觉醒、环保NGO的广泛兴起,为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作为制度安排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应贯穿于环境法律实施的全过程,这一制度的应然逻辑构成应当包括环境信息知情制度、环境立法参与制度、环境行政参与制度、环境司法参与制度,以及出于保障上述制度实施的程序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法治发展40年,也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发展和建设的40年。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由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构成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权利体系和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规则。总结经验,公众参与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公民环境权利的题中之义,是提升环境决策质量的重要保障,是调动公众环保力量的必然路径。面向未来,广义层面的公众参与应当注重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狭义层面的公众参与应当通过完善主体界定、推动信息流动、推进协商参与和加强社会监督等实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内涵、意义和法律依据,论述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指出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实施中存在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支持、调查对象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保政务的透明度较差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不仅有助于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端,也能够减少政府环境决策失误,提升环境监管的水平。为使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活动能够正常进行,需要相应的知情机制、表达机制、制约机制、救济机制和激励机制作保障,为此,我国应当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相关立法,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主动公开环境信息,并搞好民间环保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海洋环境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要使公众参与切实有效地实现其功能,需要具备一系列前提条件。从公众方面来讲,需要具备海洋环境意识和海洋专业知识技能,同时需要借助必要的组织力量;从政府角度来讲,需要采取鼓励与支持的态度、加强海洋环境信息的公开化建设,以及建立具体的参与机制来促进海洋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国家环境治理的公众参与机制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A)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机制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研究提炼了影响机制发展的六项结构因素,包括政府信息透明度、司法体系支持度、社会监督的有效性、ENGO的发展状况、新闻媒体自由度、公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定性比较分析发现,“芬兰模式”和“美国模式”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机制发展的代表性模式;公众的环保意识是机制发展的基础,健全的司法体系、环境信息的透明和新闻报道的自由是成熟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机制形成的充分条件;成熟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机制一般有特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一定的符合环保要求的硬件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社区,其目的是通过政府与民间组织、公众的合作,把环境管理纳入社区管理,建立社区层面的公众参与机制。本文从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宣传教育等角度分析了绿色社区的作用特点,从政府引导、利益追求、责任分担等视角阐述了绿色社区建设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