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婷婷 《北方论丛》2008,1(3):121-124
现代社会,人们在尽情享受发展所带来的丰盛宴席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迷失到这种发展观及其实践设定的困境之中.在西方发展理念支配下,发展日益凸显出一系列带有全球性、人类性的问题与困境.建立在传统人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现代发展观念已使发展本身处于它的内在矛盾之中.解决西方现代发展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建立一种新的发展观--以人类生存为基础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消费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红娥 《学术界》2006,3(2):78-88
自进入工商社会以来,尽管人类社会已经多次实现了发展观的转变,但是现代化建设与伦理道德的维护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个两难困境仍未得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与工商业社会相适应的理论范式没有建立起来。这就要求顺应时代的变化,实现理论范式的转变。在继承和发扬马克思的生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注重消费的生产作用发挥的理论范式,即消费发展观。消费发展观的建立不仅能消解现代化建设中的两难问题,又能解决困惑发展中国家已久的节俭美德的去留问题,从而最终促进发展中国家工商业社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发展观的主体新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久强 《学术研究》2002,1(2):31-34
人类要走出困境,需要自觉的主体精神的觉醒,并且要将这种自觉的主体精神具体化为指导人类发展的实践理念,即形成合理的合乎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观。新的人类文明发展观,是以自觉的主体性为其哲学内核的,它要求主体性的自觉弘扬,要求人类理性的合理运用,要求用类的眼光来看待发展,要求以更新了的自觉的人类中心意识、人类主体意识去寻求自由之路。本文从主体发展观、理性发展观、类发展观和新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可持续发展观四个方面来阐述新的发展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合理、繁荣等一切美好价值的代名词,不发展就意味着社会停滞和倒退,发展成为评价一切的终极尺度.正是在西方这种发展理念支配下,发展日益凸显出一系列带有全球性的问题与困境.事实上,西方现代发展的危机并不是发展的手段出了问题,而是发展本身出了问题,即西方发展的价值取向问题.因而,解决西方现代发展危机的唯一出路是建立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以人类生存为本的新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改善了人的生存状况,使人不断地向真正的生存状态前进。然而,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矛盾突出,社会体制层面、文化层面和个体发展的冲突与张力导致人类陷入生存困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才能使人走出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统发展观带来了全球性的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环境危机以及人的精神异化,生态伦理发展观则由于一系列的理论悖谬而陷入了困境.发展伦理学正是在反省人类生存危机、积极吸收传统发展观和生态伦理发展观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目的是探索出一条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之路.作为公平的正义是发展伦理学的核心价值,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伦理学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7.
刘振洪 《阴山学刊》2006,19(2):112-115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面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多层次综合目标体系的发展战略;是追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综合战略;是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创新、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发展战略,更是一个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统一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不讲道德”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把“发展”主要等同于数量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如此空洞贫乏的发展概念不可避免地将当代社会引入了发展危机。为走出困境,我们需要回头读一读历史唯物主义的著述。创立于一个多世纪前的历史唯物主义结合经济伦理原则对发展概念进行了科学阐释,其走出经济增长和工具理性的空穴,更加关注主体之人所拥有的更多、更充实的全面自由。本文试图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进行一番解读,从而彰显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深远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外发展观的演变与当代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世界各国尤其是我们发展中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总结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逐步形成的战略思想,是当代中国选择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实现国强民富、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无论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会面对发展问题,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所谓的发展问题,应是人的、关于人的发展问题,是人作为人的应有之义。传统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差异及转变就是使人由单向度迈向多维度,使人由片面、异化的人之面貌恢复全面、真正的人之面貌。追溯发展问题的根源,归结一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在批判和反思现代性的过程中体现了它的建构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张稳态经济发展观;反对现代国家主义政治现,主张社区主义或社会共同体政治;反对现代个人主义文化精神,主张注重创造性和精神作用的文化精神;反对现代"非生态论"世界观,主张整体有机主义"生态论".这些观点有助于当今人类社会转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也能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陆昱 《理论界》2008,(12):19-21
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进程的一般性、系统化的抽象概括与理性认识,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等方面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经历了经济层面的单一发展观、社会维度的综合发展观、历史视野的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嬗变与价值扬弃的辩证过程。而科学发展观以对人类以往发展观的内涵嬗变与价值扬弃的方式实现了发展观的历史转型和时代确证。  相似文献   

13.
试述“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世纪国内外的各种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这表明我党对自身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必然会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充分发展;促进人、自然和社会的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的辩证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发展观研究的起源和演变的过程考察分析了传统发展观及其弊端,新发展观的提出及其主要特征;其次简要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并揭示其现实意义;最后论证分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社会辩证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发展现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进程中,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政治表达和具体贯彻,也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内涵的拓展和贯彻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自身生产的基本思想和人类自身生产与社会发展观演进的科学规律。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伦理观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绿色发展观进行探讨.绿色发展观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支持,绿色发展观的内部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绿色发展观的深入必须考虑到伦理观,考虑到人与自然是绿色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绿色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不仅体现着马克思的时代精神,而且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使人在自然当中合理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的统一,才能真正让绿色发展观贯彻到底,让人类共享绿色发展的硕果.  相似文献   

17.
发展观的演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海燕 《理论界》2005,(5):14-15
自从有人类以来,人类就始终面临着发展的难题,并且一直为发展而作着不懈地努力。虽然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但是人们对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战略的制定,影响着发展道路的选择。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观,将严重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正确的发展观将有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错误的或片面的发展观将带来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因此,发展观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演进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理论的历史演变,依据其对发展本质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五代不同…  相似文献   

18.
自 1 98 5年奥尔多·拉维特提出全球化这一概念以来 ,全球化这一概念就在国际上流行开来了 ,人们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等不同学科的角度 ,对全球化问题作了各种各样的探讨。本文从哲学角度 ,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为方法论原则 ,对全球化作一简要探析。一、全球化是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唯物史观指出 ,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人类社会发展到我们称之为全球化的时代 ,也是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体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生产力的角度看 ,全球化首先是科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人类的追求。在马克思、恩格斯将永恒发展视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后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相继得出了反对教条主义、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 ,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王强 《学术论坛》2005,7(4):5-8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坚持社会革命与技术革命并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借鉴中突破了传统发展观。同时,他"以苏为鉴",从社会主义发展起点、发展动力、发展道路等方面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总趋势,积极探索和建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发展路线、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和发展理念上形成了一系列宝贵认识,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和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