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合理诉讼构造与我国刑事程序的完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实现刑事诉讼目的 ,国家不仅要通过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宣示刑事诉讼追求的价值目标 ,而且还要确立实现刑事诉讼目的的活动原则、程序 ,各专门机关及诉讼参与人的地位、相互关系 ,以及体现诉讼主体间基本关系的格局。这种刑事程序法律规范所确立的构成刑事诉讼的各基本要素之间的诉讼地位和相互关系 ,就是刑事诉讼的构造。建立合理的诉讼构造 ,必须以符合诉讼规律的科学理念与原则为指导。为此 ,以符合诉讼规律的科学理念与原则为指导 ,明确我国刑事程序完善的方向 ,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构造 ,实现刑事诉讼目的 ,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犯罪嫌疑人在国外刑事诉讼中作为重要诉讼主体,早已存在.在我国法学研究和刑事司法中,犯罪嫌疑人所占地位,长期以来都不重要,相应的研究颇为不够.犯罪嫌疑人在我国作为刑事诉讼主体和当事人,则是今年开始实施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下称现行刑事诉讼法或刑事诉讼法)新设的,他是原刑事诉讼法中的被告人被划分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而形成的一类具有独立特征的刑事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的很多规则在实践中失范,其根源是缺失以人本精神为指导的诉讼理念和漠视对诉讼主体程序利益的保护.本文以刑事诉讼程序个人主体性为思考维度,通过挖掘刑事诉讼程序个人主体性缺失之根源,分析个人主体性缺失之表现,提出我国建构基于人本精神的诉讼理念和注重程序利益保障的刑事诉讼机制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主体地位,给予其广泛的诉讼权利。但是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民事诉讼中的受害人相比较,被害人的权利还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为了实现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目的,必须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从法律推理的视角看,佘祥林案和赵作海案的处理都违背了基本逻辑顺序,是典型的从结论找理由的倒置的变异的法律推理,而当时的语境是法律推理被倒置的始作俑者。在政法传统的制度模式中,政治对法律的制约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法律的运行缺乏相对独立性,这为法律推理的倒置提供了制度语境。在有罪推定的思维模式中,自证其罪和刑讯逼供伴随着惩罚犯罪的刑事诉讼目的居于主导地位,无罪证据被忽视、掩盖和不予采信,案件在进退维谷中久拖不决,这为法律推理的倒置提供了思维语境。在主客二分的主客体关系模式中,国家专门机关以国家主体的身份自居,被追诉人则被当做工具、客体和对象,这为法律推理的倒置提供了主体语境。要想矫正被倒置的法律推理,避免重蹈佘祥林案和赵作海案的覆辙,就要改造和重构语境,实现从政法不分到政治与法律良性互动,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从主客二分到主体间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的地位与诉讼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英 《理论界》2001,(1):28-30
随着刑事诉讼越来越关注被害人利益、被告人利益、国家与社会利益的平衡 ,根据传统的以被告人与国家相对立为中心的诉讼理论而构建的诉讼构造也受到了冲击。我国新刑诉法对被害人当事人主体地位的确立 ,给原有的诉讼构造注入了一个新的因素 ,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及其与其它诉讼主体的相互关系便构成了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的新内容。然而对被害人在诉讼构造中所处的位置及对原有诉讼构造的影响未形成一个清晰认识 ,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深入探讨。在传统的刑诉目的理论中 ,无论是“正当程序”与“犯罪控制模式” ,还是“实体真实主义”与“正当程…  相似文献   

7.
刑事证据展示制度是英美当事人主义对抗制刑事诉讼发展的产物,是刑事诉讼公正和效率的关键保证,英、美等国建立了较完善的证据展示制度,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日本、意大利两国司法改革后移植了对抗制程序或其本质要素,废除了“卷宗移送式”的起诉方式,也先后建立了证据展示制度。我国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没有确立真正意义上的证据展示制度,导致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有碍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的实现,因而设立证据展示制度势在必然。  相似文献   

8.
开]事诉讼国际接轨是一个由刑事诉讼的趋同逐步走向一体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国际接轨有一定的反映,但与国际标准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顺应与国际刑事诉讼接轨的趋势,我国刑事诉讼法在正当程度、人权保障、司法独立以及刑事证据制度等方面应进行再修改,以体现刑事诉讼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9.
人权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诉讼目的的确立,诉讼主体职能之配置,诉讼结构之建造,无不受制于人权保障的理念,并为人权保障的理念所左右。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如何,是一个国家人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着一个国家民主、文明与进步的程度,因此,我国从刑事诉讼的立法到司法,应始终把完善冤案、错案预防机制,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考察:以刘涌案和佘祥林案为标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刘涌案和佘祥林案为标本,对中国刑事司法改革进行了全景式的考察。本文认为,刘涌的从生到死,佘祥林的从死到生,对于中国刑事司法来说,具有标本的意义。从表层来看,首先涉及的是刑讯逼供问题,刑讯逼供的屡禁难止是中国刑事司法的一大病灶。从深层来看,关键的是司法权的依从与独立问题。此外,还有民意与司法的关系问题。本文认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成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