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5,(7):231-23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贯穿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篇的红线。《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展开表述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定义,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工作布局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重点任务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主要目的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王婵 《山东社会科学》2022,(11):176-182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法治的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借鉴其他国家法治发展成果,更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智慧结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指导思想,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人民是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全方位深化与拓展的新阶段。全面把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当代主题,深刻总结新形势下全面依法治国的丰富实践经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四个全面"完整表述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其统一性既表现为以统一的价值主体、统一的理论基础、统一的作用范围,也表现为共同立足于应对国内矛盾、国际纷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背景,更表现在作为奋斗目标、发展动力、保障机制和根本领导,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上升到新高度和新深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制度建设的角度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时代,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融为一体的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建构遵循着自身的理论逻辑:其逻辑前提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良性互动,其逻辑起点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转化为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治理,其逻辑体系是由根本主题、实践指向、价值取向、基本面向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构的理论逻辑,对于深刻理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制度建设的原创性贡献,对于完整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全面优势,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的回应与转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百年现代化之路袁国友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和框架系统、全面地反映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其“内容丰富、博大、精...  相似文献   

6.
从人的需要的满足角度看,文化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现实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目标指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中心主题,由回答和解决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基本理论和范畴所构成的丰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的建构初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完全符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它将使我国人民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目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理解和实践更清晰、更深刻、更主动、更积极,也必将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方向,从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四个维度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基本出发点,以发展为中心,实事求是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切实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当代中国人乃至以后几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性、系统性,决定了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要有整体性思维。错误社会思潮的严重泛滥,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构成了带有根本性和整体性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和危害被系统揭示,错误社会思潮的泛滥趋势受到有效遏阻。我们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三者的有机统一,并将这一完整的思想体系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是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进程中。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为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党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崇高价值维度,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一理论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共同富裕理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理想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质就是要构建以共同富裕目标为核心的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3.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果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所蕴涵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本文仅就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表现出的导向力、凝聚力、协调力、感染力和推动力等方面作一粗浅论述。 一、科学理论的导向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蕴涵的最根本的精神力量。也就是说,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失去了其导向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的全面涵盖和实践成果,推进着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与实施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指向,推进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建设发展与话语创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学术发展研究,反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方法和话语思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发展的应然要求和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5.
《纲要》分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依据,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线索和理论突破,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深入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必须有效地发挥《纲要》的重要作用,以《纲要》为线索,全面、系统地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着力进行理论创新,逐渐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多层次构成的、逻辑严密的系统理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同质共向,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连结,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小康社会思想和战略步骤思想的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思想的丰富与深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法治思想推进到新境界;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思想的有力推进和重大发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在理论形态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成果,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随着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的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必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科学的理论支撑与指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胡锦涛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试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条件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实践历程突出地表现出了三大时代特征:发展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一统性与多元性的有机统一.这充分展示了我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性的"理论自觉",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9.
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要引导广大人民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认同,营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良好氛围;要搞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在根基;要加大改善民生的力度,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民众基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内生动力;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方面的榜样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在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中,以较大篇幅专门论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对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内容和基本目标、具体任务进行了阐释,这对于我们搞好文化建设工作,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对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提出在革命战争年代,我党十分重视文化工作。毛泽东曾提出,“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