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近10余年,网络广告在世界范圈里迅速发展,现已形成了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广告市场,不仅是因为其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网络广告还改变了广告主、广告代理商传递信息的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方式.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与传统媒介广告相比,网络广告的传播形态正发生着变化,已成为融合了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传播方式优势的综合性广告形式.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互联网和数字电视的发展,为广告商提供了直接向受众和消费者传播信息的新的媒介传播渠道。本文简要说明新媒体与网络广告发展联系及特点,并对目前的网络广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消费者心理视角的网络广告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广告心理效果评价是推进网络广告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设计一套衡量消费者对网络广告产生心理反映的调查问卷并分析调查数据,得到了反映网络广告心理效果评价的九个因子,即购买信息、情感驱动、主题认知、适应能力、媒体运用、记忆效果、亲和程度、时代气息及结构布局,从而构建了一个凸显网络特征的网络广告心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价模型。据此,作者认为提高网络广告心理效果,应关注伴随网络发展带来的消费者的一些新需求,即个性化消费、希望获得感官享受、紧跟时代潮流及布局突出广告主题等。  相似文献   

4.
一、"网络广告"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网络广告的概念及其对中国广告业的影响 网络广告是广告主和广告发布者在遵循互联网协议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平台,由广告主自行或委托ISP建立的、基于www的站点或网页,以推销商品或提供服务为终极目标的经济信息或非经济信息传播形式.一般来说,网络广告也包括广告主、广告媒体、广告受众、广告信息和广告效果五个要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网络广告形式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局限性。讨论分析了网络广告形式多元化的根源和优势。认为多元化将是网络广告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并预测未来的网络广告将在电子商务、实时多媒体和三维虚拟现实等广告形式方面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网络正在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和交流方式,网络广告作为独特的新型媒体比较传统广告媒体给广告信息传播带来了形式与实质的变化.网络广告的页面视觉元素在遵循着传统的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方式的同时,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赋予了平面元素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网络正在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和交流方式,网络广告作为独特的新型媒体比较传统广告媒体给广告信息传播带来了形式与实质的变化。网络广告的页面视觉元素在遵循着传统的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方式的同时,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赋予了平面元素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网络信息可信度感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消费者对网上商品信息的可信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采用了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对通过调查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网上信息的可信度评价影响着消费者对网络信息的使用:消费者最信任的网络信息来源是网上中性信息,即来自综合或专业网站上的相关产品新闻报道、行业调查报告等信息,最不信任的是来自网络广告的信息:消费者对网上信息信任度与网络使用、网络知觉有用性、网络知觉易用性以及信任倾向正相关,与消费者的网络依赖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借助文字、图像、声音等多模态相结合的模式引起目标群体的注意,这是网络广告的常用手段。在对网络广告《账单日记》中信息的多模态传递方式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隐喻和转喻是网络广告传播的有效途径;隐喻的使用具有多层性、多向性的特点;隐喻的转喻扩展形式有助于实现隐喻和转喻二者间的模式共现;隐喻和转喻的处理方式更加贴近命题—意象—图示的理想认知模式,所以网络广告更容易达到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0.
网络广告公信力的缺失,不仅会让网络虚假违法广告屡禁不绝,而且会让消费者继续蒙受损失,从长远来看,还不利于整个网络广告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着力提升网络广告公信力、净化网络广告市场环境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伴随限房、限贷、房产税等政策出台,我国商品房市场价格一直涨跌不明。商品房降价补差广告引起不少争议:购房者认为这是商家的承诺,在房屋降价时应当兑现;房产商仅将其视作宣传手段,不承担任何责任。降价补差广告的特殊性决定需要借助理性人客观评价标准分析法律属性。文章建议,在限制降价补差广告的基础上,将其定性为要约列入买卖合同,并明确其与欺诈性广告的区别,以保护消费者的信赖利益以及合理预期,促进商品房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个性化网络广告推荐技术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广告作为新生代的广告媒介,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其优势主要表现交互性与生动性方面。但是在面临网站信息同质化的趋势,通过信息差别来细分市场,以此创造网站的竞争优势已十分困难。而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的发展,将是提升网络广告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分析目前个性化智能推荐技术在网络广告应用研究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将复杂性系统理论应用到网络广告的研究中,在理论上将突破传统理论研究范式的限制,对于研究网络用户消费行为和消费群体间的传染机制,提升网络广告的传播范围,将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广告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广告信息传播以及广告信息价值增值活动。网络平台是受众参与传播信息和体验商品价值的良好舞台,因此,网络广告的信息传播过程同时也是信息价值的不断增值过程,即网络广告同时应当强调信息资源的深度挖掘、信息资源的增殖开发、信息资源的价值提炼和核心信息价值链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对于价格不明合同的价格确定问题,我国新合同法和各国民商法的规定,在许多情况下无法适用,出现了立法上的缺漏,造成了实务上的无法可依,建议对新合同法第62条作三点补充解释1.没有相同产品的,可依争议产品之同类产品或者近似产品在合同订立时履行地市场类似交易中的正常销售价为可比价,确定争议产品的公平价格;2.争议产品之同类产品,在合同订立时的履行地市场未曾销售或者虽有销售,但销售数量、价格,不能作为公平价格进行比较的,可依该同类产品在适当的其他地区正常销售时的可比价格确定争议产品的公平价格;3.如果上述规定均不宜适用,可以争议产品之同类产品或者争议产品本身的生产成本加税费、合理利润和其他费用之和为其公平价格.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的产生是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形式的体现,网络广告已成为具有广阔前景的广告形式。是目前大部分网站的主要赢渠道。作为企业也有必要了解这一广告形式.把握未来网络经济中主要的宣传途径,系统、有效地投放网络广告。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以双向互动的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将用户置于信息生产与交流的中心,构建了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为广告传播开拓了新的媒介空间。多元化的自媒体应用平台为广告的传播创造了便利渠道,也使自媒体广告发展出多样化的类型和传播形式,随之产生的互动传播机制需要得到深入研究。基于对传播学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自媒体广告形态及传播特征的现实考察,展开对自媒体广告互动传播机制的理论性研究。研究认为,在自媒体网络中,传者与受众关系发生了质变,这使广告信息的传播获得了包括媒介性、社交性和文化性等不同层面的动因,也因此给广告信息的传播形式和动态带来各种趋向的影响,使其呈现出碎片化、差异化、场景化和长尾化等特征,继而改变了广告反馈的应对及广告效果评估机制。自媒体广告的传受关系动因、信息传播动态和广告反馈、效果评估机制具有迥异于传统广告的互动特性和优势,这为自媒体广告互动传播的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媒体广告效果的内涵和外延均大于广告效果。媒体广告效果包括销售效果、商誉增长效果和口碑传播效果。而纳—阿模型和巴斯的新产品扩散模型恰好能反映全新产品和品牌在媒体投放广告时的商誉增长效果和口碑传播效果。在纳—阿模型和巴斯的新产品扩散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媒体广告产出模型和媒体广告投入产出比指数,来解决媒体广告产出大小的确认问题和媒体广告价值高低的比较问题。这不仅有利于厂商的媒体选择和确定广告预算,还有利于媒体的科学经营。  相似文献   

18.
将一次网络交易抽象为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买卖双方博弈行为的分析,得出网络交易纠纷频发的原因。并通过对模型进一步扩展,分析当前网络交易规则存在的缺陷,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提高市场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是传媒行业采用新技术的产物。网络新媒体是其中成长为主流媒体的典型代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让人们能够更为便捷地获取信息,具有互动性、主动性、个性化和移动性等便利传播特征,但也存在绝对公信力差、不良信息泛滥等诸多问题。因此,互联网治理也是一个国际性的共同问题,各种相应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往往落后于技术的进步,向网络管理和政府管制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行语“不要不要的”可以表达不同的语义内容,语境适应力极强,在句子中经常充当补语和谓语,有从短语词汇化为状态形容词的趋势。基于其强烈的夸张性和主观性,“不要不要的”经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网民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与宣泄,如网站BBS的标题、网络文章,网络聊天室对网络游戏、娱乐话题、新闻热点的跟帖讨论,商品推广、广告宣传等。语言内部的类推作用、社会与心理因素、网络文化的助推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了“不要不要的”的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