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俊强 《学术月刊》2023,(6):180-192
李悝制《法经》,商鞅以之相秦,改法为律;萧何以秦《法经》为基础,增事律三篇而成《九章律》;魏晋修律以《九章律》为蓝本,增加篇目成《新律》及《泰始律》。这一古代律典沿革的谱系并非真实存在,而应是刘邵等律学家与臧荣绪、魏收及唐修《晋书·刑法志》众史官层累地制造出来的。他们之所以制造此谱系,当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释诸家制造“道统”“释统”之风影响所致,是有意为之的历史书写,不能以信史待之。  相似文献   

2.
深刻缜密 自成体系──评《胡应麟诗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刻缜密 自成体系──评《胡应麟诗论研究》赵永纪明代胡应缴的《诗致》,是中国古代诗话中编排较有系统的一种。陈国球搏土的《胡应战诗论研究》是对胡著的独到研究,细细读来,感到收益非浅,许多地方可谓先得我心。《诗该》开篇第一段,就论述了诗歌由四言直至律绝的...  相似文献   

3.
《大明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部重要法典,高丽王朝末年传入朝鲜半岛。朝鲜朝建立后,正式接受《大明律》为朝鲜朝的刑法,并根据国情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如修订、翻译出版《大明律》执法指导书籍《大明律直解》,还通过与朝鲜朝固有法的比较以及实施过程补充和调整《大明律》的内容,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朝鲜朝法,该法使用了500多年,对朝鲜朝封建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于《易》"师出以律"之律,历代注家有不同的说法。而事实上古代乐官在战争中曾扮演重要角色,而"师"在上古时代,具有军事、教育、掌乐等多种职能。因此,《易》所谓"师出以律,解作乐律是最为准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三农"问题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因过度开发资源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等,使得这一地区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社会冲突呈高发态势。从新闻文本的框架分析入手,考察《人民日报》《南方周末》两家面向全国的报纸,《贵州日报》《云南日报》《甘肃日报》三家地方省级党报,《春城晚报》《兰州晨报》《贵州都市报》三家地方都市类报纸,从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从中探讨西部欠发达地区党委、政府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过程中如何与传媒形成良性互动,以及传媒如何发挥好社会体制性利益表达管道中的作用,并就此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唐宋诗歌的光辉成就,早在古代就得到了诗家重视。除了各种各样的唐诗选本和宋诗选本以外,还有许多唐宋诗合选本,较为著名的如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清代姚鼐的《五七言今体诗钞》、乾隆十五年御定的《唐宋诗醇》,近人又有高步瀛的《唐宋诗举要》等等。这些选本尽管在当时被誉为名本,风行海内,极受推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只为士林所重而人民群众却感到陌生了。然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法制起源很早,《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夏商两代的刑法相当残酷,除墨、劓、膑、宫、大辟五刑而外,又有醢、脯及炮烙之刑。春秋战国之际,子产“铸刑书”,赵鞅“铸刑鼎”,李悝“制法经”,实为封建法制的先驱。其后,秦有《秦律》,汉有《九章律》,曹魏有《新律》,两晋有《晋律》,北朝有《北魏律》、《北齐律》和《北周律》,南朝有《梁律》、《陈律》。隋的《开皇律》集南北朝立法经验之大成,而唐代的《唐律疏义》和《大中刑律统类》更加完备。其后,宋有《宋刑统》,明有《明大诰》、《大明律》、《明会典》,清有《大清津》和《大清会典》。历代都有法可依,且有一套审判、司法、监察机构和制度,所以,那种认为中国过去“无法制”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当然,中国古代法制与现代意义的法制确有不同,因为,现代法制是与民主相依,而封建法制则与专制伴生,老百姓对此非常明白,把它叫做“王法”。本文拟从两方面对中国古代法律试加评说。先讲“礼法兼治”,后讲“王法”特征。  相似文献   

8.
《冥报记》是初唐志怪小说集比较独特的一种,其主旨为"因果报应".冥判故事描写冥间法官如何依法判案的事,从表面看荒诞不经,但仔细推敲,又感到它与初唐社会生活相通,反映出初唐统治者"依律慎刑"的法律意识,似乎与《武德律》《贞观律》《唐律疏议》丝丝入扣.  相似文献   

9.
唐代律赋的形成、发展和程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律赋是唐代在齐梁骄赋的基础上,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对人才选拔与甄别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演进和发展与骄赋的关系最为密切。然而也有人因此混同了两者,如徐师曾《文体明辨》说:“至于律赋,其变愈下。始于沈约四声八病之拘,中于徐质隔句作对之陋,终于隋唐家取士限韵之制。”他把骄赋后期对声韵偶对的刻意追求直接视为律赋的开端,显然是欠妥的,因为当时赋体尚未固定为官场试土的形式,它的许多艺术特点也还没有程式化。前人对律赋形成和特点的论述,以清人孙梅《四六丛话》最为别切:“自唐迄宋,以赋造土,创为律赋,用便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三律论     
写文章,究竟有无规律可循?这是古人今人都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晋代陆机在《文赋》中说:“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宋代陈骙著有《文则》一书。这里的“条”、“律”和“则”,都是“规律”的意思。 1962年4月19日《文汇报》发表了林柷敔同志《文章学初探》一文,他提出了三条文章的规律:衔接律、侧重律、变化律。但我们仔细考虑一下就会发现:笔墨侧重、波(氵兰)变化不一定是每类每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11.
把这两个名字联系在一起,人们是不会感到奇怪的。早在1937年,郭沫若就在《中国左拉之待望》一文中,对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三部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誉他是“中国的左拉”、“写实的大众文学家”。著名文学家曹聚仁,也在《小说新语》里盛赞李劼人为“东方的左拉”、中国“左拉型”的“写实主义大师”。这些论见是独具慧眼的。首先,两位作家都写系列小说。左拉写了《卢贡·马卡尔家族》,全面展现了法国第二  相似文献   

12.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从《法经》到《大清律》历代成文法典的权衡比较来看,留存比较完备而又有代表意义的,主要有《唐律》、《宋刑统》、《大明律》和《大清律》。《宋刑统》主要是照抄《唐律》,《大清律》是照抄《大明律》,实际上只有《唐律》和《大明律》是真正独立的“典范”。人们一般都肯定《唐律》是我国封建法  相似文献   

13.
许翼心 《学术研究》2007,(7):153-157
郑贯公是辛亥革命准备时期一位重要的民主革命派宣传家。1900年至1906年间,他先后参与六家报刊的编辑,其中包括:创办并主编第一家海外留学生期刊《开智录》,主编近代报纸的第一个文艺副刊《中国日报·鼓吹录》,创办和主编第一家文艺性革命小报《有所谓报》。他率先将通俗文艺引入报刊,并编撰了最早的一部政治小说《瑞士建国志》,创作了大量反帝反封建的新粤讴。他堪称中国近代报业怪杰,文界革命急先锋。  相似文献   

14.
秦政府非常重视公物管理,不仅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且有如《仓律》、《厩苑律》、《效律》、《金布律》等一系列严密的法律规范公物的管理。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秦从一个西戎小国成为称雄于诸侯国的大国,最后统一中国,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法制史上,自商鞅“改法为律”以相秦,至秦统一,前后不到一个半世纪,秦律便因袭《法经》而确立;汉初萧何继秦律作《九章律》,秦律的影响却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从本质上讲,秦律上承李悝《法经》,下启汉、魏诸律,中经《唐律》,下迄《清律》,没有哪一朝代的法制能脱出它的巢臼。从律学的确立、推广、统一而论,如果说秦律为历代诸律的蓝本,实在是不算过分的。因之,治秦史及中国法制史者,莫不重视秦律的研  相似文献   

16.
朝鲜太宗时期,“一遵华制”已成为王朝的主导性话语。在此语境下,“华化”政策加速推动,制度的“华化”是其中的关键,在法制领域便是推动《大明律》的深入适用。然而,朝鲜官员们对《大明律》这一外国法律体系非常陌生,难于理解与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朝鲜人重启了翻译《大明律》的工作,同时还以发布权威解释等方法厘清律意,并对《大明律》本身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正。与此同时,太宗还先后在官僚群体与普通民众中开展了推广与普及《大明律》的运动。然而,《大明律》作为一种外国法体系,与半岛的“土俗”存在张力,受到了民众的抵制。为此,太宗君臣不得不对《大明律》中一些与本国土俗、国情不合的条款做出变通,使之具有适用性。“华化”进程就是在这种矛盾冲突的情况下,不断开拓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义"、"事"之别与"今"、"古"之争及其现代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学史上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对于孔子和《春秋》的看法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今文家视孔子为一政治家 ,因此 ,今文家以“春秋重义不重事”为方法论而重“义”轻“事”即重论轻史 ;古文家认为孔子是一位史学家 ,他们强调《春秋》的“史”的意义 ,故古文家重视对于六经中的音韵训诂、典章制度的考据。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学风 ,对于中国学术的“现代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清朝对藏区法制的立法思想和立法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统治者入关以后,面对国内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感到旧律已不能适应统治全国的新形势。为了维持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决定一方面暂依旧章,采用《明律》;另一方面,组织人员,创制新律。1647年(顺治4年)制定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大清津》,颁行全国。这部《大清津》,说是创制,实为《明律》的翻版,没有多少新的内容。康熙年间在藏区制定了《十三法》、《十六法》。雍正年间从“蒙古例”中摘选适用于藏区的条文,制定了《番例条款》。乾隆年间制定了《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与《钦定章程》二十九条。乾嘉以后重修律例…  相似文献   

19.
《二年律令·秩律》的中二千石秩级阙如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阎步克 《河北学刊》2003,23(5):148-150
今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 ,最高一秩是二千石。有学者认为 ,《秩律》缺中二千石诸简。作者经过考辨则认为 ,汉初原无中二千石一秩 ,故《秩律》这部分并不存在缺简。  相似文献   

20.
按语:由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承担,汪石满主编的《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研究》一书,是《邓小理理论研究书系》中的一本。该《书系》是全国多家出版单位共同编辑出版的政治理论方面的大型书系,不久将和广大读者见面。这里刊出的几篇文章是《邓小平的现代化理论研究》一书部分章节摘要。谨以此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邓小平一生追求的目标,就是中国的现代化。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他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摆脱了以往照搬别国模式的做法,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独特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