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从无神论、宗教反实在论和宗教批判实在论三个哲学视角论述了宗教哲学中的语言观。无神论否定宗教语言 ,认为它是一种颠倒的日常语言。宗教反实在论则从人的自律角度出发 ,认为宗教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用的 ,可以用于维持和继承传统的价值观。宗教批判实在论肯定核心的宗教语言具有指称性 ,宗教语言实际上是基于人类对实体的回应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现代西方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的解决,是有着特殊的方式的,通常的观点即认为是融合的观点,未必是恰当的解决方式。本文从争论的实质与两派发展的趋势论证了这场争论的解决方法,认为,对科学理论的认识,需要反实在论的观点;而对科学实践的理解则需要科学实在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课题,也是一个持续发生和发展着的课题。从古希腊的实体论与非实体论的分野到中世纪的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从近代英法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对垒到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自在之物”和“绝对理念”的对立;从新老实证主义的实在概念到人本主义哲学的反实在思潮;从形形色色的实在论、非实在论到内格尔的新自然主义和胡克的自然主义实在论纲要,从W·塞拉斯的科学实在论到普特南的趋同实在论和本格的科学唯物主义;从库恩的范式论到黑崎宏的日常实在论;从理查德·罗蒂的协同性实用主义到大卫·格里芬的后现代化科学观等;无不反映这一课题在哲学论战史上的强劲生命力。因此今天深入探讨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争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这种争论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库恩、劳丹、范·弗拉森与反实在论郑祥福当代科学哲学中的反实在论,是库恩、劳丹、范·弗拉森、法因与罗蒂等人科学哲学思想之集合。然而,由于法因与罗蒂的思想拥有大量后现代哲学的特征,不仅否认科学实在论,而且也否认反实在论,因此,前三者就成了反实在论的典型代...  相似文献   

5.
实在论是希兰科学诠释学的一个核心内容和显著属性。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活世界本体论,一方面赋予了科学活动的前理解,另一方面从定义上将科学实在论与知觉和现象学方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奠基于知觉的视域实在论,回答了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的实在性判据;以上述内容为基础的理论客体的实在化理论是科学诠释学实在论的核心,理论客体实在化的途径是阅读仪器文本以及由知觉呈现理论客体,实在化的条件是具身化主体的在场以及理论客体同时被理论和实践所负载。  相似文献   

6.
当代语言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是围绕着语言的意义问题而展开的,其争论的焦点是语句的真值条件是否独立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坚持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真值条件语义学,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则坚持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辩明条件语义学,两种理论的分野在于是否接受二值原则。其中反实在论以抛弃二值原则,诉诸直觉主义而表现出鲜明的后现代特色,体现了某种革命性变革,具有深远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进行比较研究作为其反实在论哲学首要的、基本的策略,达米特通过语义上溯,把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转化为语义学问题,从而找到了解决争论的关键。在正确理解意义理论与形而上学关系的前提下,达米特运用自下而上策略,试图寻找一个适当的意义理论作为解决争论的基础。为了彻底坚持其反实在论的哲学立场,达米特拒斥二值原则,把直觉主义逻辑作为其形而上学的基础。达米特的反实在论诸策略不仅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语言描述与客观实在的关系问题,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哲学问题的新视角、新方法,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80年代就开始活跃于科学哲学舞台的反实在论(准确地说是反科学实在论)是作为科学实在论的对立面而产生的。尽管在它与科学实在论的激烈论争中从未占过上风,但是它对科学实在论的冲击以及对科学哲学发展趋向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准实在论的问世就可以说是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激烈争论的产物,而且表明了科学哲学中形形色色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有一种折衷、综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学实在论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揭示了为科学实在论辩护的论证策略的困难所在 ;分析了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对实在论的诘难以及这些诘难本身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实在论陷入困境的内在原因 ;提出了实在论未来发展的三种可能的出路 :超越现实 ,走向可能 ;超越分割 ,走向整体 ;超越实体 ,走向语境  相似文献   

10.
反实在论是从两个途径对实在论发难的:一是否定某些论说(例如伦理)的语句不具有真值;二是否认语句有客观的潜在超越证实的真值,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提出了三个基于语言理解的反驳,这一反驳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