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知识之大、能力之大和人格之大,其作用对个人来讲在于培养和造就一个精神贵族;对社会来讲就是要培养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大学精神既要体现出民族精神,又要具有先进文化之特征。大学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和造就有知识、有能力、有人格的人,进而促进社会发展。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加以实现,所以大学教育目标又可分为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2.
走出“人的现代化”理论研究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现代化”是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现代化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其主要内容有 :①现代人是现代组织机构的产物 ,坚决反对在社会化问题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精神分析学的人格理论。他认为一些人在儿童期形成的人格之所以终生不变 ,其原因在于生活环境的恒常性 ,并不是人格本身的不可改变性。实际上 ,只要生活环境发生剧烈变化 ,必然会使人的人格发生变化 ,甚至在环境的变化中 ,有些因素对人格的变化有十分强烈的影响。人的现代化就是在生活环境变化的影响下 ,一个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的过程。②现代人理想模…  相似文献   

3.
胡靖华 《浙江学刊》2003,(4):196-198
个体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与人的生理、心理和教育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较为密切。本文试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体人格发展和完善的关系 ,论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性人格的教育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试论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活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是由文化塑造的,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所处文化情境塑造的结果。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表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它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和熏陶的结果。把人格界定为文化的产物,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跟动物的区别之处在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人类创造了文化,但对每个个体来说,文化又塑造了他。人是文化中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个人对特定文化内化的结果,也是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5.
申玉梅 《社科纵横》2009,24(6):57-59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大学只有真正领会创新教育的实质,才能紧紧围绕创新教育的核心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本文阐述了创新人格的内涵,并且从当代中国杰出的创新人才"年度中国经济人物"性格分析中,探讨中国当代大学生创新人格的非智力影响因素,分析当代大学在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怎样创设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为培养创新型大学生提供可供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文从人与社会互动的角度,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人的现代化问题。文章对中国人的人格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影响人格现代化的因素和实现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文章认为,就我国当前的实际而言,迫切需要社会在组织结构上进行调整,在思想意识上加强引导,以培养和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格先导性特质。  相似文献   

7.
佟君 《日本研究》2009,(3):91-93
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中体现了人本主义理念,主张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抓好教育就是要从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的角度出发,既要教授知识,又要培育人的"良心",做到两者兼备。教师是教育的"关键",要树立人本主义理念,家庭是教育的"原点",父母要尊重子女的人格,还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本文仅就池田大作教育思想中的人本主义理念,提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曹亚丽 《社科纵横》2005,20(6):228-228
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人类文明发展,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出审美直觉的意识,培养出具有对周围世界处于良好健康、融洽的态度和心理品质和人格完善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心理学、伦理学等角度展现对道德人格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条件,并从社会和个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宏观背景与微观心灵互动探索优良道德人格的培养出路。最后,反观优良道德人格发展中的决定性因素—个体道德实践理性,进而强调现实的人类个体对客观社会的伦理现状进行主观能动性改造的积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时代美育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以培养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而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标志是人格发展上的和谐.和谐人格由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和真善美相谐的道德人格两个层面构成,二者的统一是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当前,西方消费主义所蕴涵的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价值取向,造成了大学生心理结构要素中实用理性因素的过分膨胀和感性因素的畸形发展,使大学生的内在自我与心理人格和谐遭到严重破坏;其自我中心主义本质及所倡导的"符号消费"观念,对大学生与外部世界和谐共处所形成的道德人格和谐造成了强烈冲击.为此,高等学校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美育作为一种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以塑造健全完满的人性与和谐的人格为终极目的,并全面渗透于德育、智育之中,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及和谐人格建构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