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与高丽的典籍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渭生 《浙江学刊》2002,(4):149-154
高丽自古与中国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典籍交流是文化交流极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按时间顺序,略述宋朝与高丽朝在三个方面的典籍交流,即儒家经典和其他诸子百家书籍、医药典籍及有关验方、《大藏经》等佛典交流,以及与典籍有.关的印刷交流的丰富内容及其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高国祥 《社科纵横》2009,24(12):114-117
地方志是从史籍中演变产生的一种记载地方史料的著作形式,在历代典籍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阐述了地方志的形成、演变和发展过程,通过对西南地区历代郡县建制和旧志遗存、整理情况的分析性介绍,论述了古籍整理和数据化需要开展的学术阶段,以及当前古籍利用所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古籍整理的当务之急是弥补古籍传承相对出现的语言裂痕。古籍整理不仅要从形式上复制,使其化一成百广为流传,更重要的是对古籍进行标点、注释和繁简文字的转换等普遍适应社会阅读的基础整理工作。对古籍内涵充分理解,避免盲目崇拜,从古籍尤其是地方旧志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是文化传承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任学礼先生专事"汉字生命符号"创新学说的研究,其著作虽尚未出版,而影响已经很大——任氏的"新说"被一些教授、学者、作家和诗人推崇备至。如"南京师范大学中文教授、江苏古籍出版社编审、《实用大学语文词典丛书》主编、《汉语大词典》主要编纂人员"余清逸在为任氏大著所写的序言中就说:  相似文献   

4.
也谈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队伍的相对稳定马倩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丰富的古文化遗产中,有大量年代久远、数量浩繁、内容丰富的文献典籍,等待我们去抢救、挖掘、整理、出版、研究、传播和运用。早在1981年9月,中央下达了《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  相似文献   

5.
《青岛画报》2022,(4):74-77
雕版印刷被称为印刷史上的"活化石"."自有印版,文明之化,乃日以广".中国古代典籍中,用雕版印刷的古籍也占到九成以上,雕版印刷术的诞生,使手抄书籍的种种缺陷得到弥补,大大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其诞生对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2009年,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6.
梁凤莲 《探求》2023,(6):114-116
<正>古代典籍留存到今天,除了及时抢救和保护现有的珍贵文献,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当代人的努力,那就是用当代思维去激活古代典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理解、接受、欣赏,进而发扬光大,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永不熄灭。而经典传承的第一步便是理解,普及是无法忽视的桥梁。《广州大典》耗时十年编纂,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汇集了上下两千多年、4064种珍贵的广州古籍文献,编成520册,于2015年出版。如此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日戏剧交流的基本经验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宋延平几乎随世纪诞生而诞生的20世纪中日戏剧交流,又即将随世纪的结束而走完百年历史行程。百年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台阶,也是中日戏剧交流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段落。因此,认真总结过去经验,探索未来新路,在世纪之...  相似文献   

8.
简评《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王平全景式描述中日文化交流2000余年历史的大型丛书《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最近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和日本大修馆书店分别出版发行。这套由中日双方共同擘画、联手编撰、合作出版的10卷本丛书,被列为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并荣获亚洲太...  相似文献   

9.
由浙江古籍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小说史丛书》 ,构架恢弘 ,创意多新 ,引人瞩目。其中有断代小说史六种 ,体裁小说史四种 ,题材小说史四种 ,还有从理论方面综合论述的史著四种。它们互补互映 ,相得益彰。王汝梅、张羽合著的《中国小说理论史》( 2 0 0 1年 1月第 1版 )就是这套丛书中独具特色的一部。笔者最近有幸细读全书 ,深感这是一部探赜阐幽、辞约旨达、扎实丰厚的专著。1 .资料丰赡 ,精雕细刻 ,立论平实。据本书《后记》可知 ,这是王汝梅先生以本科专题课和研究生学位课讲稿为基础修订深化而成的 ,“已讲授了十六七年” ,是“十年磨一剑”…  相似文献   

10.
刘平中 《唐都学刊》2012,28(3):67-73
《函海》是与《汉魏丛书》《津逮秘书》《知不足斋丛书》“共列为四部”的清代著名私刻丛书。《函海》并非成于一时一地,亦非成于李调元一人之手,其版本源流复杂,一书多至八版,累计收书二百二十余种,千余卷,号称“天下奇书”。该书所刻皆白汉而明诸人著述未见之书,有功于《永乐大典》一书之流布,有补于《四库全书》遗珠之憾;专刻蜀中耆旧著述特别是明升庵未见书及己著书,有助于巴蜀典籍文献传承、蜀学文脉之延续。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日关系发展史 ,佛教文化的东渐对发展两国关系、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起着重要作用。虽然 ,中日两国古籍都记载 ,日本的佛教最早于公元 552年 (一说公元 53 8年 )由朝鲜半岛的百济传入的。可之后的一个半世纪的 ,佛教文化的交流主要是通过中日两国僧侣的互访互学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 ,自隋唐以来 ,有一大批僧人 ,扬帆蹈海 ,历尽艰辛东渡日本 ,如唐朝的道旋、鉴真 ,宋元的道隆、普宁、正念、祖元、清代的心越等。他们大多是受日本僧人或之前寓居日本的中国僧人的邀请 ,去日本讲经说法。唯独元初赴日的一山一宁 ,是受元朝皇帝派遣 ,…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典籍与典籍文化———读《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何林夏(北京100875)周少川先生的《中华典籍与传统文化》一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通过对中华典籍的学术传统,及典籍产生、传播过程的研究,从文化学的角度,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许瑛 《日本研究》2008,(4):71-74
中日两国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始于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两国通过政府、企业、民间友好人士进行了多层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合作,取得了丰富成果。以此为基础,在中日两国战略互惠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下,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合作和交流上将会迎来新的机遇。中日两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合作和交流将会成为未来中日关系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制度演化对中日经济关系的意义——为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而作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莽景石通过两国政府和民间的的努力,自从二十五年前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日经济交流使两国互惠互利,并逐步开始实现相对...  相似文献   

15.
研究《淮南子》的力作刘金海《主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之研究》,是一部研究我国汉代典籍《淮南子》的学术专著。作者安乐哲(RogerT.Ames)是美国汉学家,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专攻中国古代哲学。安氏汉学基础深厚,著述颇丰,在东西方文化比较和交流领域...  相似文献   

16.
王丹 《社科纵横》2010,(2):98-99,107
古籍数字化是网络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古籍在古籍的标点、版本、笺注、古典文学研究及古典审美方面显示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和前景。人们希望计算机和古代文学两个学科的结合,能开出娇艳的花朵。但是,数字古籍的发展仍然是利弊并存的。  相似文献   

17.
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任主编、中日28位学者共同撰稿的《中日汉籍交流史论》一书,作为《日本文化研究丛书》的第3种,日前己由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中日两国学者友好合作进行汉籍宏观研究的又一丰硬成果。一、构思新颖,思路独特众所周知,从中国秦汉之际开始,随着中原民族不断地向四周迁移,便逐渐构筑起一个涵盖中国几十个民族,横跨朝鲜、日本、越南等数国的东亚汉字文化圈,连延—千多年。在朝鲜发明谚文、日本创造假名、越南借用罗马字之前,汉字曾是东亚各国通用的文字,汉  相似文献   

18.
2011年4月2日,日本现代化历程研究丛书发布会暨日本现代化历程、经验与教训学术研讨会在南开大学举行。日本现代化历程研究丛书,由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杨栋梁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相似文献   

19.
共书佛教“黄金纽带”的新篇章——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随笔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杨曾文日月不居,光阴流迁,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已经度过25个春秋。在这四分之一的世纪里,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各个领域之间进行了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为两国乃至亚洲、...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排除了统治阶级横在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路障,而且也打开了恢复和发展中日两国文学交流的道路。战后四十年来,两国的文学交流日益频繁,而做为交流媒介、手段的文学翻译事业也得到不脚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