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社会中信息产业的兴起,需要用新的概念和测度方法来鉴别和分析与信息有关的活动。本文提供了有关“信息社会”,“信息产业”和“信息工作”的定义,详细讨论了分析信息产业结构的两种方法,提出了信息经济的一种新的分类模式。这一模式对建立在四个产业——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产业——基础上的信息社会的本质作了分析。这方面的研究为政策提供了启示,对信息社会的结构调整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1946年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现代化信息革命的来临,人类从此进入一个全新信息时代。以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柱的信息产业迅速崛起,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5%,新兴工业国家为25%——40%。据世界信息产业协会统计:预计到2000年,全球信息服务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美元。由此可见,信息产业的发展是多么的迅速,也就是说现在的社会和将来的社会是一个大规模的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信息化浪潮中,图书馆又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这个信息浪潮  相似文献   

3.
从信息资源论到信息环境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人类逐步跨入信息时代的时候,人们日益清楚地认识到,信息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信息与物质(材料)、能源(能量)一起,构成了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于是,许多国家,首先是工业化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新的资源观——信息资源论。  相似文献   

4.
Li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Lib2.0环境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从宏观——发展Li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联盟、中观——创建高校网络知识社区和微观——鼓励并支持用户参与信息资源内容建设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今,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传统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使人们的生活、思维更加丰富、复杂和多样化。世界跨入了新时代——信息社会。信息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从科技发展看,知识信息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与归宿,并伴随科学研究全过程。无信息交流与利用就无科学研究。如果一个国家能将古今中外知识信息收集齐全,  相似文献   

6.
编辑工作者以其特殊的传播方式和手段,进行和实现着信息积累、信息传播,从而形成了一个人类社会的巨大信息宝库,这些标志着人类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信息财富,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开发和利用信息,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的潮流。做为人类文化知识的缔构者、组织者、传播者——编辑,掌握信息、利用信息、增强信息意识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相似文献   

7.
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学习和创新的基本素质之一。高校图书馆应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中的教育职能作用,笔者提出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充分利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场所——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二是充分利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课程——“文献检索与利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城市信息     
《中国农村》2009,(9):76-78,80
新京报社发布网络信息服务业务京探网正式上线 2009年8月26日,新京报网正式上线,新京报社派博公司旗下的内容增值服务和网络服务产品——掌上新京报和京探网(wwwiingtime.com)同时发布。当天,新京报社还宣布与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关系,联手运营百度地方贴吧中的龙头——北京吧。  相似文献   

9.
高校信息走向市场浅议孙秀华“20世纪中期以来,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已把人类推向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已使人们把信息和物资、能源一起并称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信息作为生产领域中...  相似文献   

10.
传统哲学的两大信条——"存在=物质+精神"、"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物质"——不能恰切描述信息世界,需要在对存在领域进行重新分割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本体论学说,并以此作为新世界观和新哲学的基础。邬煜创立的信息哲学正是这样的一种新哲学,他的全新存在领域分割方式是:"存在=物质(直接存在)+信息(间接存在)"、"客观存在=物质+客观信息"、"信息=客观信息+主观信息(精神)"。存在领域的全新分割方式从物理活动的层面描述了质-能形式和信息形式的共在性,揭示了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物质(质-能)和信息的二重化存在的特征,这同时也改变了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解读方式,引发了哲学领域的全方位变革,从而导致了人类哲学的第一次根本转向。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公司不能保证客户身份信息安全?让我们进入身份信息盗窃世界看个究竟。仅仅7个月前的新闻报道现在听上去就已经觉得滑稽可笑了。当时美国联邦检察官办公室称: “美国政府宣布国家发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身份信息失窃案件。”此案的疑犯菲利浦·卡明斯——一个35岁的英国移民——已经承认在此事件中的扮演了主要角色,他利用工作之便获得的信息,实现了如美国政府所指的“窃取了超过3万人身份信息的庞大计划。”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上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是海量信息 ,另一方面却是垃圾信息 ,有用信息难以查找 ,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网络生态环境的危害 ,并初步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科学成果和科学信息正式步入市场,逐步引发了包括商务信息、项目综合开发规划、企业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文化产品等各类商品的交易,从而使信息市场得以形成。这对信息资源的聚散地——图书馆来说,无疑是挑战,更是一种机遇。早在1987  相似文献   

14.
以下是欧洲委员会提交2月25日至26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的7国集团部长会议讨论的全球信息社会共同规则: ——在世界各地,信息和通信技术正在带来一场新的革命,它将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这场革命的中心是信息的电子处理、存储、重获以及通信。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时代农产品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国内外农产品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的比较,分析了中国农产品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原因,阐述了加速中国农产品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网络环境下中国农产品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信息平台建设方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针对信息资源利用主体——农户,进行了农户信息服务体系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加快网络环境下中国农产品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若干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当前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情报与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对信息、情报分别给予了全新的解释.尤其对情报,明确区分了情报与科技情报,指出情报既不能混同于普通信息,也不能囿于科技情报的狭小范围,对情报的范围作了界定;提出“情报是被当作社会集团竞争手段的那部分信息和知识”,指出情报工作的目标在于“采用各种常规和非常规的手段,搜集竞争对手方面的、与竞争活动密切相关的新信息和新知识——情报,并及时传递给己方情报需求者”,从而揭示了情报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七国集团”2月25日至2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部长级会议,提出了建立“全球信息社会”的设想,并确定了与此有关的11项示范计划。 一、总体目录计划——设立全球多媒体目录清单,使人们通过电子手段获悉有关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发展全球信息社会方面所有重大项目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信息传播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演化、影响广泛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信息传播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传言”阶段——群体意识唤醒时期、“流言”阶段——群体意识形成时期、“谣言”阶段——群体应激行为时期等,其作用机理为媒介传播、群体关注、政府介入等相互推进与相互协作.同时,基于系统的整体性、非线性和自组织性,提出预警、干预和评价等三种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的有效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9.
在对国外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体系进行简单梳理,并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的实践进行粗线条勾勒的基础上,提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体系的构建框架:秉持一个公开的理念——以公众为中心,形成一个公开的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搭建一个"网站+平台+数据库"的公开信息集成服务平台,构建一个公开的监督保障与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一音乐信息是作曲家通过音乐媒介传送给听众的具体的音乐内容,亦即音乐的形象、语言和音响。音乐信息的界定和它类似的概念相比较具有如下几点特征: (一) 目的性——音乐信息的创造,是作曲家为了表现自己的多种感受,并希望引发共鸣,从而使听众通过理智来认可的艺术。因此,音乐信息的目的性表现为情感、理智和审美三个方面。 (二) 约定性——音乐必须使用人为的某种音乐体系进行创造与表现。听众必须熟悉这种音乐体系及其惯常技法才能真正感受、理解、欣赏音乐。虽然,音乐具有激发并作用於人心理或生理反馈机制的功能,但未接触过音乐的人对音乐的感受结果往往与作曲家的原意不尽相同,这是因为音乐信息有特殊的结构技术体系的约定性和由此而产生的信息实体,需要审美一方必备一定的知识素质;音乐信息的约定性规定了音乐自身的存在样式与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