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如百合香     
杨晔 《女性天地》2013,(10):51-51
闺蜜梅朵最近实在不顺。丈夫住院半年多,不见病情好转。因为照顾丈夫,梅朵不能按时上班,只能离开单位,去打短工。她的家庭收入一定有问题,可是我们每次通电话时,她都很轻松,说自己过得很好。我大大咧咧地问:“需要帮忙就吱声,别抹不开面子。”她淡然地笑说:“放心吧,积蓄很多,还有钱吃饭、买药。”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的76岁独居老人应靖忠老先生,今年已是第六次受邀参加由该区老龄委举办的“感受亲情·共享关爱——虹口千名老人迎新春年夜饭”活动。每次吃完年夜饭,吃饭的情景都要在他脑海里重复“回放”若干遍,那个开心劲儿一个春节过完还有余热。记者在采访中不时见到与应老有同感的人,一顿“年夜饭”给老人带来的幸福感真是弥久恒远。  相似文献   

3.
轻蔑     
轻蔑何立伟一个朋友来电话,邀我去一个地方吃饭聊天。我问,是个什么好地方?他说出一个电影院的名字。我有些呆,问:到电影院去吃饭?那朋友说,哪里哪里,如今那地方已是吃饭喝茶,表演什么民族风情啊、歌舞节目啊一类的民俗村了。“你都不晓得?”朋友在电话里狠狠地...  相似文献   

4.
《职业》2008,(10):76-76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必须有职业,因为要生存.要“吃饭”;而一个人要想有职业,要想有很长远的职业,就必须有个好身体、好心情,因为职业本身也要“吃饭”,需要我们的身体不断地提供能量。繁忙不能成为我们回避健康的借口,对于健康问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睡前看看书.放松一下.希望这些书对我们能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语汇的革命 那天去安定门外的“九头鹰”和一个许久不见的朋友吃饭。等菜的工夫,那朋友把“九头鹰”自办的内部报纸拿起来,无聊地看。然后递给我。  相似文献   

6.
女婿拜寿     
女婿拜寿有个新女婿去岳父家拜寿,妻子嘱咐他说话要多带“寿”字。于是,他在岳家见了蜡烛叫“寿烛”,卯.了点心叫“寿糕”,见了面条口叫“寿面”。岳父十分高兴。吃饭时,敬酒。酒泼在岳父的衣服上,女婿惋惜地说:“哎呀!弄脏了寿衣。”陈修生女婿拜寿@陈修生...  相似文献   

7.
神圣的爱情     
半年前,大学时最亲密的室友安娜有了“男朋友”,每次打电话来,言语中都透着欢快,小女孩般向我讲述她的“男友”,—个小她9岁的男生对她的好。安娜结婚5年了,丈夫长期张香港和深圳之间奔波,—年在北京的家里吃饭睡觉的日子加起来不足50天。  相似文献   

8.
母亲真的老了,变得孩子般。缠人,每次打电话来,总是满怀热诚地问:“你什么时候回家?”  相似文献   

9.
《上海科学生活》2001,(9):30-43
每次给他打电话,只要我一说出“张老”两个字,他就会马上接口,亲切地呼出我的名字,哈哈笑道:“我已经听出来了!”  相似文献   

10.
我妈妈今年78岁了.是个性格开朗、心胸豁达的老太太。她吃饭口重,饭前常趁我不注意自己去捞咸菜.怕弄盘子弄碗的有响声。就用筷子夹.弄得咸菜汤洒了一地。丈夫看见了.不动声色地用抹布擦干净……这样一次两次.天天如此。一天吃饭时.她又如法炮制。我暗示丈夫别擦。等他上班走了,我说:“妈,你夹咸菜怎么不用碗接着点呀?”  相似文献   

11.
邂逅是人生最美好的际遇之一。 记得有一天打车,上车的时候司机对我摆摆手说:“哎呀,我要去吃饭了,都9点了。” 站了半小时才打到车的我心中一急,说:“师傅您放心,我下车的地方有个砂锅店,便宜又好吃,很多师傅都在那里吃饭。”他看看我,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2.
那时候他们都很穷,穷得只能在食堂吃饭,没法上馆子。而他们是那么厌恶在食堂吃饭,倒不是嫌饭菜不好,而是厌烦那些目光。“坏小子”与“淑女”相爱了,这可是个爆炸性的新闻。他周围出现了许多挑衅行为,他知道那些哥们是吃醋了,他只是淡淡一笑,他有了她的爱情,变得安分。而她的身边突然出现了许多好心人,  相似文献   

13.
《上海科学生活》2002,(7):90-93
“民以食为天”、“吃”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但“吃”可不仅仅是把食物吞入口中,咽到肚里这么简单。2000前的孔老夫子便有高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确实,不但小老百姓要吃饭,贵为皇帝也一样要吃饭。只不过御膳房里做出来的饭菜选料更精当、工序更繁复,其中的奥秘颇为有趣。从本期开始将开辟“御膳房”这一栏目,陆续为读者做一些有关的介绍,使大家有机会了解“御膳”这一特殊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吃饭时不要说话!”自三岁孩童能够独立进餐时起,这一原则已深印小小脑海,并一直跟随他们成长。于是,吃饭时即使是平时谈笑风生的人都遵循这个规则——吃饭时少说话。原因有两条,一则,吃饭时说笑易将食物呛入气管,造成气管阻塞,轻者引起咳嗽,重者阻塞肺部气管,阻碍肺部氧气交换。二则,吃饭时说说笑笑,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当年在延安时,每年春节都要在枣园小礼堂请村里老乡吃饭,每家也都会携软糕、油馍、黄酒、麻糖等物来给主席拜年。吃饭时摆十几桌,每桌都有一位领导作陪,饭菜无非是些家常货,绝无半点特殊化。毛泽东给大家敬酒时总说:“大家都是我的邻居,不要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做客勒!”于是家家都把家里打扫干净,等着主席光临。但每次毛泽东去各家拜年总是来去匆匆,不吃饭更不喝酒,他怕破费了老乡呢!  相似文献   

16.
赵文静 《老年人》2010,(5):27-27
周末带儿子回家看望父母,刚摁响门铃,父亲就出来迎客了.他笑呵呵地对我和儿子说:“快进来,我正在包饺子哩!”落座后,我朝屋里瞄了一眼,却不见母亲的身影。一问才知道,母亲出门办事去了,不回家吃饭。  相似文献   

17.
冷兵器时代结束,西洋人的“奇技淫巧”将我大清打了个稀里哗啦,从此,传统的中国武行、镖行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靠武行吃饭的人诸如燕子李三、大刀王五之流也就成了近代史上的绝响。习武之人既然不能将一身的本事货与帝王之家,吃饭就成了问题。于是“授徒传艺”民间武馆纷纷成立,名为报国,实为生计。到了现代,大宗人马靠习武吃饭已不可能,但靠共同的爱好联络感情,强身健体,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还是有的。这是就整体而言。个别时运不济,落了单的也有,如张有余——张先生是也。  相似文献   

18.
看了周立波的“笑侃大上海”,忍不住的失望。“笑侃三十年”中那个挥斥方道的周立波不知哪里去了,剩下的是在台上尴尬地讲冷笑话、炒冷饭的滑稽戏演员。“波波今天讲的事情和明天讲的事情是有不同的,有妙语,很新鲜,每次我也想笑”,“非著名京剧演员”关山不遗余力地在台上为周立波宣传着。这是爱屋及乌的夸张,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人民公社运动兴办起公共食堂,农民在食堂里“放开肚皮吃饭”,觉得我们的粮食吃不完了。可是第二年农业歉收、吃饭不要钱的公共食堂即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20.
张峰 《老年人》2011,(6):12-12
一般的饭馆酒店,都设有包厢。据笔者多年观察,包厢的妙用大致有三个好处。 一是请客人吃饭并非只是为了吃饭而吃饭,饭桌上当然有远比吃饭喝酒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办。比如:说些联络感情甚至巴结谄媚的话;拍下一些原本不该拍的板;签下一些原本不该签的字。所谓“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可以可以”是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