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加强职工群众政治参与是发展经济,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的客观需要。目前兵团团场职工政治参与的政策制度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政治参与的热情和参与意识有所增强,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渠道不断创新,内容不断扩大;同时也存在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低,参与的信心不足和参与能力较弱,参与的制度执行不到位等问题。职工政治参与的制约和影响因素包括经济、政治体制及其运行不完善因素等。兵团应通过发展经济、健全制度、创新载体、规范干部行为和提高职工素质等方面,促进和提高职工群众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2.
某些经济学家认为,世界经济在本世纪最后10年的变化之如此深刻,以致可以说形成“世界新经济”和“国际经济新秩序”。所提出的“世界新经济”和“国际经济新秩序”范畴(后者不应与联合国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混为一谈,尽管这一范畴不完全是源于政治和科学的变化,但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能对世界经济范围内发生的变化作充分的分析。 可以把下列趋势归结为现正在形成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洲国家出现多种形式的还政于民,这是非洲民主化后政治发展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是国际与国内、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实等多因素互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在这其中,主要因素有冷战之后国际环境的变化,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联合国、非统、非盟以及非洲地区性组织与非洲主要大国的态度,军人对待政治的态度等,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这种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际体系包含国际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社会要素,国际法作为国际体系的规则载体,既是体系社会要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也是建构体系价值的制度性平台.良好的国际法律秩序(以力量相对平衡的国际体系为前提)应是建基于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权力与道德规范的合拍,而不是单纯法律规则对权力政治的“委身”.受当今国际社会“无政府”现状与实力政治的制约,国际体系的构成与国际法的运行还普遍存在“重秩序、少正义”的价值缺失,但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关系渐趋均衡化、网络化、人本化的发展也为国际体系的道德与法理重建提供了要求和可能.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东亚经济一体化前景普遍悲观,这是由众多制约因素造成的。东亚各国国情差异、不对称相互依存、外向型经济、民族主义观念及现实主义思维、所谓的“安全困境”、日本的消极态度、中日关系障碍、核心国家牵引动力的缺乏和国际合作机制缺失等各种消极因素,从不同领域不同方位释放阻力,阻滞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其中,民族主义肇始的安全疑虑和政治歧见的“裂变”,影响尤甚。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大国政治博弈加剧,“全球南方”的战略地位与价值日益凸显。地位和角色的转变赋予了“全球南方”独特的理论价值,其逐渐超越传统以经济属性为主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概念,成为具有更丰富内涵的国际政治新概念,为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提供了新视角和路径。全球南方国家均非美西方盟友的核心成员,未处于国际权力体系的中心地位,具有相似的国际境遇、利益诉求、发展任务和政治主张。在国际秩序重构方面,全球南方国家主张以联合国宪章和原则为宗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实现平等共治、合作共赢。在全球气候治理领域,全球南方国家普遍面临经济发展、消除贫困的迫切要求,主张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捍卫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国际经济领域,全球南方国家倡导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主张坚持多边主义和公平贸易,通过改革与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应对挑战,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南南合作,不仅有助于推动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能为完善现行国际秩序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国际政治的新变化与联合国未来的关系。文章提出,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到多极的转变,全球化趋势,政治的经济化,东西力量对比的西方化和国际政治主体的多元化,是过渡时期国际政治的新特征。联合国结构的调整和对全球问题的关注,经济与政治的并重,地区集团的影响,决议的西方化,是国际政治新变化所决定的联合国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非经济因素是指经济因素以外的其它各种因素。在了解和研究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问题时,必须重视非经济因素的作用。非经济因素包括社会政治因素、地区文化因素、区域安全因素等方面,它们程度不等地制约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的集体经济制裁是国际社会应对处理国际问题的一种特殊措施和方法,但实施这些制裁需要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目标国和第三国的国际贸易、投资、合作、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权等的不利影响。由于国内人权保护状况以及复杂的国际环境等因素,“一带一路”战略沿线的一些国家存在着遭受联合国集体经济制裁的客观现实风险。为此,进一步分析明确联合国集体经济制裁在制定和适用上的规范要求以及联合国已经开启和正在逐步完善的有关“援助受实施制裁影响的第三国”的程序机制和方法,并对维护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贸易、投资权益,提出法律应对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联合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也面临维和行动失效、军控与裁军艰难、反恐能力不足等重重困境。在这方面,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决定了联合国难有作为,联合国自身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尽管遇到诸多危机,但联合国是不可替代的国际组织,将继续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交换范围的国际性扩大,必然要求国际性的社会交换秩序,进而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而社会基本矛盾的国际化,又必然推动解决矛盾的责任主体的"一体化",即推动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体化"的发展。成立于二战之后的联合国,作为国际经济秩序的组织保障,承担着规范国际交换秩序的政治职责,实质就是国际一体化的社会上层建筑的组织形式,就是国际一体化的政治实体。联合国的发展趋势,必然是成立"联合国政府"。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诸如环境恶化、贫富差距、金融危机、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国际安全等问题,实质都是交换秩序上的问题,问题的解决都属于政府性职能的建立。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现实努力中,"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实质就是要发挥联合国的政府职能的作用;"加强联合国建设",必然是加强联合国的政府职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纯水机浓水比例控制调节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UN Comtrade数据库数据,分析了1995—2016年世界大豆产品贸易演变特征,并以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国和中国、荷兰、日本等主要进口国为例,利用修正的CMS模型分阶段对世界大豆产品贸易变动进行了效应分解分析。研究表明,随着世界大豆产品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其贸易市场结构和贸易产品结构都较为稳定,贸易市场集中度和贸易产品集中度一直均较高;从主要出口国看,持续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是引起世界大豆产品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原因,竞争力和出口结构也是重要原因且其作用方向及作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从主要进口国看,国际市场供给和竞争力是影响世界大豆产品进口变动的最主要原因,进口结构也是重要原因,竞争力和进口结构的作用方向及作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人道主义干涉理论起源于西方,其实践活动也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20世纪以来,西方大国为扩张势力范围,越来越多的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对他国内政进行干涉。在西方国家高举"新干涉主义"大旗的今天,中国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和获取必要的战略资源,应当加强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影响力,坚持国家主权原则,抵制新干涉主义,实现和平崛起。  相似文献   

14.
目前的西方研究大都关注特定文化和政治背景下的中国如何看待全球治理问题。这些内容包括:(1)儒家思想中的不干预和自我治理倾向;(2)社会主义中的集体主义道德观强调用说服而不是单边主义来解决世界冲突;(3)源于不发达而产生的劣势损害了自信;(4)二战以来联合国和美国控制主要国际组织的行径令人反感。由此认为,全球治理格局中的中国风格是被动回应的而不是积极主动的,是问题解决导向而不是目标驱动型,全球义务与改革任务更多地聚集于主要大国而不是处于衰退中的国家。也就是说,中国目前仍然主张通过依靠世界主要国家的自主治理模式来树立全球领导力,那种仅仅依靠闭门式的说服行动和反对公开制裁的例证来干预失败或衰退国家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5.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它的成因可以分为经济技术因素、社会政治因素、GATT/WTO规则因素三大类。其中,经济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各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有别,各国消费需求的层次不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政治因素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消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贸易政策被用作国内外政治斗争的工具;GATT/WTO规则因素主要包括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效用日益弱化,TBT规则被贸易保护主义滥用。  相似文献   

16.
在近期爆发的美、英对伊拉克战争中 ,“注重人道主义保护 ,防止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是联合国安理会及国际舆论对交战双方的一致要求。国际人道主义法成为战争中世界各国评判交战双方军事行动性质的主要依据 ,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战争孕育了国际人道主义法 ,国际人道主义法在现代战争中迅速发展 ,又反作用于战争 ,制约着交战双方的行为 ,影响着现代战争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毛瑞鹏 《国际论坛》2013,(3):13-18,79
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内部团结是决定其能否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以集体力量争取权益和扩大影响的重要因素。联合国大会为我们考察发展中国家的分化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分析表明,冷战后七十七国集团成员在联大的投票背离率维持了稳定的水平,没有出现明显的前低后高的变化。这反映出冷战后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分化。然而分析也表明,尽管发展中国家在裁军和国际安全、非殖民化、中东等议题上的一致性并没有减弱,在社会和人道主义议题上的分化却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18.
集体安全制度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是传统国际法向现代国际法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当前国际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美国政府以“先发制人”自卫权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体现,给国际社会增添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对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构成了巨大威胁与冲击,同时也为集体安全制度的调整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空间碎片管辖权及主动清除的法律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上空间物体、空间碎片的概念不明确,关于空间碎片管辖权的确定尚存争议,国际社会关于空间碎片主动清除的法律依据尚不能达成共识。根据外空系列条约的规定,可以进行"主动清除本国空间碎片"的合法性论证,例如登记国的管辖权、所有权国的所有权、发射国的监管权等。同时,根据国际法上的原则、规定和判例,可以找到有利于"主动清除非本国空间碎片"的依据,例如"同意""危机情况""船舶残骸清除"等。中国应当在做好充分法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空间碎片主动清除技术、国际谈判策略、国内法律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分析了全球非政府组织间串连、在不同国家主导下接轨、与联合国系统作多种领域合作,进而在不同领域发挥了各种不同的作用,其达成全球治理的方法也包含了联合国的行动和其他国际政府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和政府间合作的协议。本研究在检验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的同时,观察非政府组织发挥其国际影响,与全球非政府组织串连、与联合国系统合作并发展"伙伴关系",充分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使非政府组织力量有机会融入到全球治理的架构中去。本研究提出,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非政府组织通过跨国性活动参与全球治理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政治议题。因此,建构一个非政府组织跨国合作的模式,参与全球治理的机制,以便促进人类社会同步发展的目标,是一件重要而又迫切的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