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工业的发展是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格局发生重大逆变的非常时期取得的 ,由于其自身性质与作用的局限 ,农村工业不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发展 ,也不能对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农村工业向城市工业的转换 ,是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
全国知名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在不同年代各领风骚 ,使两省农村工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两条不同的改革发展道路 ,产生两种经济运行机制。本文通过对江浙两省农村工业的发展分析比较认为 ,企业体制与企业运行机制是造成江浙两省农村工业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企业体制是特定历史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的产物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 ,企业体制也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当前 ,农村工业企业的体制创新 ,要顺应国际性的发展趋势 ,逐步向产权多元化、经营多样化、组织规模化、管理科学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农村社区政府职能要由行政干预型向服务型转变 ,政府要成为服务企业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大跃进"期间,农村掀起了大办工业的狂潮,加上追求"一大二公",强调发展社有经济,农村工业很快变成单一社办工业。盲目发展起来的社办工业远远超过了农业的承受能力。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国家对社办工业进行了大力调整。江苏省社办工业调整,压缩了社办工业规模,改变了农村工业集中在公社的局面,把农村企业的公社大集体所有制变为生产大队、生产队甚至个体的更小的所有制,恢复了农村家庭副业、农村小手工业以及小商小贩,为搞活农村经济,丰富人民生活,为江苏省国民经济的好转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志军 《殷都学刊》2008,29(2):46-48
子口税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扩大对华贸易、倾销商品、限制中国的内地通过税而强加于近代中国的一种新的税制。在子口税制度下,进口产品凭借子口税特权,打破了从通商口岸到内地市场的一切关税障碍,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无疑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削弱了民族工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促进西部农村工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 ,推进西部农村工业化进程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要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要开发、利用高新技术 ,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优化 ;推动西部农业的发展是西部农村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 ,大力调整西部的农业结构 ,发展西部的乡镇企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面临着体制障碍、技术障碍和阶段障碍,任重而道远。转型过程也将耗费巨大的成本,但是长期收益相当可观。中国工业绿色转型有四个必由之路:即积极发展现代制造技术;运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通过基地建设获取集聚经济效益;发展"静脉产业"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该创造良好的绿色转型环境:完善绿色考评体系;实施绿色税制;健全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支持绿色金融。  相似文献   

7.
农业以及农村工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活力的部门之一 ,农村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工业 ,还可以充分地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因而 ,相对于城市的保守性 ,农业以及农村是制度创新的主要源泉。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部分是由于资源禀赋差异造成 ,更主要的是由各地区制度创新能力不同造成的。因而落后地区应重视农业的发展 ,以便在此基础上为建立农村工业积累必要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有效的制度原则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工业政策和措施,促进了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支持了抗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原有不合理的工业生产布局和工业内部结构。国民政府的工业政策也促进了国营工业的发展,并对民营工业发展产生了双重的影响。国民政府的工业统制政策作为抗战时期的非常措施,在战争前期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随之产生的弊端也加剧了抗战后期工业生产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东北既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又是传统的老农业基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应当与建设现代农业相结合:振兴老工业基地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和支持,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应当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没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农产品很难找到更好的出路,农民就难以快速增加收入,而农民手里没钱,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就是一句空话;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应当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工农联动,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必须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路子,这一路径的畅通热切期待着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走出“二元经济”困境。而“两个趋向”理论不仅解释了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原因,即在工业现代化初期,普遍存在工业剥夺农业的趋向,造成农业发展严重失血,从而致使农业与农村严重落后于工业及城市的格局;同时也指出了摆脱二元经济困境的出路,即在工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后,普遍存在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向,给农业大力输血,使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农村实现城镇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两个趋向”理论的提出,是对国内外工业化进程规律的深刻认识、精确把握与高度概括,它已吹响了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号角,为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两个趋向”理论,把握工业反哺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脉搏,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等田 《兰州学刊》2004,(6):153-15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欠发达地区而言,实现这个目标的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村工业的发展。而农村工业的发展包括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两个方面,其中,总量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因此,农村工业的结构升级关系全局、影响深远。本文拟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促进农村工业结构升级的途径,提出从战略产业发展、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技术升级、产业投融资和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推进农村工业结构升级的策略。一、加深对农村工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开辟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新篇章.工业文化作为现代工业社会的主导文化,在价值观引领、精神力量支撑、保障高素质人才供给、提升工业产品国际竞争力、构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文化桥梁等方面对引导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与实现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相匹配的工业文化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驱动力.当前引发制造强国建设问题的根源在"人",未来应以文化人,运用工业文化力量根治"人"的问题,大力推进工业文化建设,重点突破制约工业文化发展的认识障碍、体制机制障碍和传播障碍,进而推动制造强国建设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何晓波 《兰州学刊》2013,(12):120-126
民族地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是一种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带动乡村社区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发展的一种农村现代化方式.这种模式既改善了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又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和乡土特色,使村民在农村地区就能够分享到与城市生活等值的现代文明.文章把工业乡村发展模式与东部发展得较好的华西模式做横向与纵向、形式与内容、时间与空间的对比研究,旨在于总结出工业乡村发展模式对民族地区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国内外工业旅游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的重庆却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工业优势开发工业旅游。通过分析工业旅游产生的背景及国内外的发展状况,探讨了发展重庆市工业旅游的必要性,并用SWOT法分析了重庆开展工业旅游的可行性,并提出了重庆市工业旅游开发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5.
低碳试点城市南昌市工业碳排放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欠发达城市,工业能源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工业碳排放对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纵向、分行业、横向三个层面对南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估算与分析,提出了南昌市实现工业低碳发展的路径:通过传统产业低碳化、低碳产业支柱化带动工业结构低碳转型;通过低碳产业价值链延长、空间链拓展促进工业低碳可持续发展;通过跨国、跨领域、跨产业的合作推动工业低碳发展品质提升;通过多元化、阶段性产业政策加快工业低碳发展环境优化.  相似文献   

16.
民营经济发展与老工业基地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文 《理论界》2005,(4):21-22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关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要转变思想观念,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加强法治建设,保护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转变政府职能,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消除民营经济参与国企改革的体制障碍,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鼓励民营经济加快自身制度变革与技术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创新资本包括战略创新、结构创新、组织创新以及文化创新,广西工业企业的创新资本发展存在科学研发人员偏少、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企业组织建设以及文化建设滞后等障碍。发展广西工业企业的创新资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人力资本开发战略;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广西工业企业各产业的结构趋同化程度;强化组织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资源配置能力;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创新体系;深化各种创新,促进创新资本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浙江农村工业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与古典式市场经济制度环境和工业化初期阶段性特征相适应的产业组织,其最显著特征是产业内企业数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企业之间分工合作的组织化程度低,非价格竞争能力普遍很弱。这种与短缺经济条件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的产业组织总体格局,已成为制约浙江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快农村工业的产业组织重组,提高农村工业的组织化程度,已成为浙江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乡工业发展特征的对比研究苗长虹(河南大学地理系)作为工业,农村工业和城市工业在产业性质、结构组成、功能行为及其发展演化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但是,由于我国农村工业是在城乡分离和二元结构鲜明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使得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家庭工业是指农户家庭独立经营的工业。它的产生和发展,使乡镇企业成了从乡镇到村寨到家庭的多层次的农村工业结构,成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一条新路。现从黔西南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谈一点认识。一、家庭工业的兴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黔西南州乡镇企业发展很快。截至1984年底,已有乡镇企业14,008个,家庭经营的占94.9%;乡镇企业产值5,057.78万元,家庭经营的占76.5%,在家庭经营的企业中,绝大部分属于家庭工业,已成为乡镇企业的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