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品格,实质上乃作家人格的外化,人格中交融着作家的气质、修养和经历,对于新散文的第一批开拓者冰心来说,浓郁的诗人气质、宁馨儿的生活经历是构成其早期审美品格诸因素中的两大要素.在回忆与现实的构思框架上,冰心以"崇高美"为支柱,用细致而娟秀的材料,在中国现代散文领域树起一座精致秀美的散文雕塑.  相似文献   

2.
文学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作者审美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倾向于在更高的意义上关心人,从而引起读者在道德、人格、精神上的震撼。冰心的短篇小说《我的学生》展示了一位普通知识女性短暂而又美好的一生。但她“美”的一生却让读者长久地留连与赞叹。她集心态美、理性美、诗性美、英雄美和人情美于一身,由此构成了作品卓异的审美价值,也是冰心生活理想、审美理想的艺术体现。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散文一反传统知识分子对脱俗的形而上的追求而走向世俗,以一种执着的现世精神来肯定人生。同时,她为自己散文定下的审美高度又使她超越了对俗美层次的展示与认同,成为她与一般描写生活情趣、走向世俗的作家的根本分界。张爱玲的散文以其内容与艺术上的独特个性为现代散文吟唱了一首华美别致的乐章。  相似文献   

4.
《寄小读者》和《山中杂记》是冰心留学美国期间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它们充溢着天然的生态之美,主要表现为:以“母爱”为现实根基的生态平等之美;用“童心”拥抱自然和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之美;去国怀乡的“家园意识”.冰心潜在的生态立场成就了她独特的创作个性和作品内涵,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被称为”文坛祖母”的冰心,以她80年的写作生涯,展示了中国“五四”文学革命发展到新文学的伟大轨迹,在她流畅如风、澄明如水的辞藻篇章里,涌动着爱和美。  相似文献   

6.
“散文是我所最喜爱的文学形式。”这是冰心在一九五九年的一篇《关于散文》中的第一句话。我们知道冰心是在“五四”初期以问题小说的创作步入文坛的,同时也以哲理小诗显示出她的才华,然而她最喜欢的却是散文。她的散文以细腻温柔的笔触,微带忧愁的情调,清丽飘逸的画面,隽永典雅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风靡了整个文坛,“而隐隐的产生了一种‘冰心体’的文字。”“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与模仿”。那么这种“冰心体”文字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而使一代青年所为之倾倒呢?这就是本文企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艾雯是一位活跃在50年代台湾文坛上的女作家,她的散文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艾雯善于汲取各种文学艺术样式的养分,这就使她的散文兼备了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味美,小说的故事趣味美,蒙太奇技法的洗炼、含蓄美以及音乐般的语言节奏美。由此,艾雯的散文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审美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8.
清丽典雅是冰心散文的审美风格,它既体现为婉约典雅的文字和轻灵自如的笔调,也表现在其所蕴含的单纯而真挚的情感。这一风格奠定了冰心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但也遭致一定的非议和批评,被认为是传统的合谋和伪饰的做作。事实上,清丽典雅实现了对古典意境和语汇的吸收和融化,标志着冰心散文的成熟,也有力地反击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质疑。  相似文献   

9.
朱自清的散文有着超乎寻常的美感力。意境美和动态美是他的散文的两大特点。所谓意境,就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意境中意与境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荷塘月色》就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典范。优美的散文,还必须讲究构思,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构思方面,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眼”的安设。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在动态的过程中创造出动态美,这是朱自清散文的又一特点。他在写散文时,有意识地追求艺术审美表现的动态化,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就有着多姿多彩的动态美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散文有一种情趣美,于世俗中追求美的情趣,表现出率真、轻灵和闲适.她的散文充满了情趣和机智;精妙的语言和丰富的知识,映衬着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她用天才和智慧,营造了一篇篇充满活力的美文,体现了现代散文的审美趣味.张爱玲的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审美观照,正是因为其透露出的信息显现着超越时空的美感,使过去和现代在审美趣味上得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1.
散文美有多种。散淡美应是构成散文独特审美品格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情感浓淡适度、意境清新淡雅、结构自由疏放、语言朴实自然,这亦应是散文美学规范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婉末 《社区》2009,(20):55-55
每当我在上班路途中的公共汽车上。在众目睽睽下从一休闲包中掏出《席慕荣散文经典》或《冰心散文集》时,我总感到有年轻人在拿讪笑的目光看着我说:什么年龄了。还在举着冰心的“小橘灯”追求席慕荣的诗意和浪漫?这女人脸上的褶子和她幼稚的心不相符吧?!然而,我意会不可言传地在心里与他们辩解说:“你们可否知道冰心的《小橘灯》闪耀着的是人性之美的光辉?可否知道《席慕荣散文经典》是席慕荣和我年龄相仿时才写出来的吗?”这些“经典”的读者群是不分年龄段的。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的情诗是他爱情生活的留痕,《我等候你》是他对陆小曼痴情的见证。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徐志摩的爱情观、生活观,即追求爱、自由与美;也体现了他的艺术观,即诗歌的目的不是表现政治理想,而是抒发内心情感。这首诗按情感的自然流动分行,不讲究压韵和格式的整齐,具有浓厚的散文风格,同时兼具绘画美与音乐美,被认为是他最好的一首抒情诗之一。  相似文献   

14.
散文美丰富多彩 ,散文美的核心内容是表现人的情性美 ;散文美在艺术形式上表现为形神兼备的意象美 ;散文美的根源在于作家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读冰心二十年代散文,深感其别有蕴藉。她的每篇文章都是一片绮丽的云锦。咀嚼着那些美丽的字句,便仿佛与一位博贯古今、闲雅真纯、充满爱心的现代纯情才女对坐谈心——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精神亦为之升华。 温柔,这是冰心早期散文(主要指二十年代初期创作)给予读者最初的、也是最真切的审美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16.
冰心,这位人所熟知与敬爱的女作家、本世纪的同龄人,已走过了70余年的创作历程。从“五四”运动时跻身于新文学文坛,到今日仍挥笔不已,这在文学史上实为罕见。 “四人帮”横行时期,冰心曾搁笔近10年之久。从写悼念毛主席的文章起,她又拿起笔来。在欢庆“第二次解放”的日子里,冰心奋笔抒写了悼念周总理的诗和散文。接着,她又陆续写出一篇篇的散文、小说、评论……在文艺的春天里,冰心“志在千里”,如她所说,“生命从80岁开始”。她以惊人的毅力和乐观的精神,两次战胜疾病,用饱满的热情和一颗依然年轻的心,创作了累计在二百五十篇以上的作品,迎来了自己创作生涯中的又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7.
在以往的文学评论中 ,对庐隐的作品评价基本上是定格在茅盾先生的“作品是以人生是什么的焦灼而苦闷的呼问为主题”的观点上。这一评价是不全面的。庐隐的散文展示了她对生活的挚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同时表现了她由此而生发的对于人生美与艺术美的追求。这是其作品中亮丽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说到冰心,人们会立即想到她的散文,她的诗,她的小说,以至于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今的中老年读者,在自己美好的青春岁月里,大都有过迷恋冰心作品的颠狂日子。也许,有些人至今还在自己意识的深层,潜留着同青春岁月混化一体的醉人美感及心灵振颤的余波。其中,“冰心体”散文所引起的读者的感应,恐怕较之其他体裁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19.
论冰心早期儿童散文的抒情性——读《寄小读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心(谢婉莹)是我国五·四以来第一个有影响的儿童文学作家。她的文学创作始于“五·四”时期。她在小说、新诗、散文等方面都很有成就。比较而言,冰心最喜爱的还是散文,而且自认为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甚于了解成人的心理,因此写了不少给孩子  相似文献   

20.
散文的和谐是人们在认知自然、开拓生活和表现生活的创作中 ,长期形成的一种对散文的审美习惯和审美心理 ,并以此来显示作者内心生活体验和情感的韵致美。散文的和谐美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以此充分展示出散文情致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