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后勤给养是战争成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给养方面的困难,往往使军队的伟大胜利的光芒消失,各种力量耗尽,退却成为不可避免".可见给养对战争的重要性.而军粮的供给,克劳塞维茨在他所著的《战争论》一文中把它分为四种形式:即屋主供养(由军队驻扎的当地居民提供给养)、军队强征、正规征收和仓库供给.在整个甲午战争中,除了  相似文献   

2.
一、本系统内容概况 “全国县情资料文献检索系统”,是根据军队后勤业务工作需求,将全国范围内各县和县级市的兵要地志情况,通过计算机管理实现兵要地志资料信息处理、检索、打印、摘录和转储自动化,为军队后勤部门准确掌握全国范围内各地兵要地志情况数据,适应未来战争突发性  相似文献   

3.
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鼎盛朝代。其军事力量的强大,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军队的优劣涉及诸多方面,如军队的来源、征集方式、训练、统领、调遣、编制、武器装备及后勤给养等等。本文仅就西汉军队的主要征集方式——征调与招募作些初步的探讨,以就正于史家。一西汉军队的主要征集方式是征调。早在楚汉战争时就已实行了征调制度。汉承秦制,实行普遍的  相似文献   

4.
陈峥 《理论界》2011,(7):110-112
黑旗军在越南期间,从建军到参加中法战争,其后勤补给呈多元化渠道。为了保证粮饷、枪械等物资的供应,黑旗军依靠自身经营、缴获敌资、越南政府供给、清政府和各阶层民众的援助等途径来筹集急需物资。但这些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满足近代战争的需求,对黑旗军抗击法军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军事史证明,战争依赖于经济条件,依赖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换句话说,战争高不开后勤,后勤制约着战争,后勤补给的保障程度决定了战争的规模、持续的时间、进程与结局。春秋时期的战争当然离不开这个规律。作为战略家思想象的孙子在总结春秋时期军事后勤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比较系统成熟的军事经济理论,因而成为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经济理论家。春秋时期军事后勤实践与理论夏、商两代虽发生过不少战争,但难以区分专职后勤部队,西周、春秋时期则产生了专职后勤部队。西周设有专管军事后勤的官吏,称道人、旅师、…  相似文献   

6.
李晨 《南方论刊》2009,(2):87-87,83
军队物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是审计人员对采购绩效性进行评价的依据,提高审计效率、适应军队物资市场化采购的需要,是优化军队物资采购效益评估的需要。本文通过科学性、整体性、可测性和简易性原则,来构建经济效益指标、军事效益指标、环境效益指标,希望能对此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汉代是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发展史上的丰碑,它系统继承前代的军事后勤思想,又在大一统的帝国体制下,将其全面推向极致,最终成为古典军事理论的典型代表。汉代的军事后勤思想源于长期艰苦的战争实践,植根于务实进取的精神土壤,是中华兵学的瑰宝。汉代军事后勤思想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在战略层面上可归结为四点:重视战略储备,提倡举国体制,讲求长久效益,注重后方保障。这些思想元素贯穿于汉代的军事活动,对于国防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长权  荆博 《理论界》2014,(6):174-176
军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战争指导理论教育引导官兵,使官兵通过纷繁复杂的战争现象,充分认清战争的根源、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功能和战争的制胜机理等关于战争的基本问题。本文以现代战争形态演变的视角,从战争动因的扑朔迷离模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战争性质的判断,武器装备的效能升级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战争制胜机理的定位,作战方式的"慈化"趋向消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战争准备的指导等方面探讨了军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价值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时期,以往驻军不多的江西成为战争的重灾区,清朝传统的军事和后勤体制被打破。沉重的军费负担和统治者竭泽而渔式的括民之术,对当时及以后的江西政治与社会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1941年日本殖民当局在台湾成立"皇民奉公会"的目的,是为了将台湾人民训练成"皇民",以使台湾不但在物资上成为日军南进的基地,而且在人文上成为日军南进的支撑点和人才养成所。它在体制上实行总裁制。其主要职能是强制台湾人文日本化、增产增收、筹集战争物资、征兵征工等。"皇民奉公会"受到台湾人民的普遍抵制。  相似文献   

11.
信息社会滋生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催生信息化军队。提高军队信息素质就是提高战斗力。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是军队信息素质现状的必然要求;提高信息素质是军队建设信息化的必要前提。必须加大官兵信息素质的教育力度,构建官兵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平台,建立提高军队信息素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据文献记载,在西周、春秋时代,车战是战争的主要形式。当时军队的编制、战略、战术和武器装备等都依战车而制定。因此,考核先秦的战车制度,对于了解研究实行过车战这一历史时期的战争特点、战争方式、军事学和军事史等方面是重要的关节。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初期的波罗的海地区是大国角逐的重要舞台。为打破法国封锁,维持地区间的贸易联系,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之初就派遣舰队介入波罗的海,试图运用军事手段来保障本国的地区贸易军需物资来源和商业利益。为维持舰队存在,英国发展出了一套可靠的后勤制度,建立了合理完善的军需供应体系,使海军在战略需求与支援需求间找到了有效的平衡点,不仅确保了战略目标的成功实现,也为其保持海权优势,成就海洋霸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军队和军权是政权的基石。如何合理地管理军队和分配军权 ,是一个政权能否稳定的关键。魏晋两朝的军事领导体制大致相同 ,但两个政权的成败走向却迥然有别 ,这与两朝在相同的军事领导体制下对军队和军权采取不同的管理分配方式有关。魏政权行都督之制授权地方 ,建军司作有力监督 ,置中军居中威慑 ,从而保证了中央集权和朝政的稳定。西晋政权以都督授宗王 ,以封地就督区 ,罢州兵 ,弱中军 ,从而使刚刚取得统一的政权不久而亡  相似文献   

15.
研究军用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全过程,是国防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国防经济本质上是消耗性经济,因此研究国防消费的效益,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国防消费的性质、特点和发挥效益的重要性国防消费包括战争消费和军队的经常消费。国防生产部门的产品是军事特殊消费品,从实物形态看分为两种:一种是武器装备,是战争的特殊消费品;二种是军需品,是军队的特殊消费品。从价值形态来看,国防经费是国家财政支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支出不收  相似文献   

16.
黄尊严  陈德金 《文史哲》2002,1(6):129-136
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中的态度与责任如何 ?长期以来 ,日本的某些史学家或把他说成是这场战争的反对者 ,或把他视为被军部和政府拖入战争的被动角色。通过对明治天皇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的言行及作用的探讨 ,可以看出 :明治天皇是这场战争的直接推动者和领导者。无论是战前的扩军备战、建立战争体制 ;还是亲自批准向朝鲜派出军队、对华发表宣战诏书、坐阵广岛大本营、协调内阁与军部在战略和策略上的分歧、筹集战争经费、鼓动日军的战争狂热 ;抑或是操纵马关议和、决定接受“三国”干涉 ,等等 ,明治天皇自始至终都扮演着积极主动的角色 ,发挥出了专制君主和最高统帅的作用 ,故犯有“破坏和平罪”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宗旨是“三服务、两育人”.十多年来,高校广大后勤职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大胆改革后勤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通过经济承包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等形式,逐步打破了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式、福利型自我服务体系,调动了广大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后勤改革的实践说明:正确理解和运用人本原理对于准确地把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力度,促进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探讨西汉军队的领导体制,是研究西汉军制史的一把钥匙。因为军队领导体制是军队的中枢,军队的编成、编制、装备、战略和战术等诸方面的变化,最终都要反映到领导体制上来。同时,探讨西汉军队领导体制,还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视西汉专制主义中央政权的发展轨迹。本文就此呈疏浅之见,敬请指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军事机构从无到有。伴随着军事机构的日渐庞大,军队领导体制也开始形成。到西汉时期,随着文武分职制发展,军队领导体制日趋完善。从制度上说,其时中央军事行政系统,设有太尉(大司马);中央禁卫军系统,设有卫尉、中尉和郎…  相似文献   

19.
蔬菜产供销体制是社会对蔬菜经济再生产全过程实行管理的一种控制模式。它能否顺利实现并促进经济发展,取决于它具备的机制、谋取达到的目标、采取的调节手段和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这四者间是否协调并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这是本文的出发点。 一、蔬菜的统购包销体制及其内在矛盾 从1960年开始,天津蔬菜的产供销确立了统购包销体制。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蔬菜的统购包销是一种单目标的行政机制集权控制模式,是国家在经济困难、物资匮缺、城  相似文献   

20.
明代盐业为封建官府严格控制,是支撑王朝运转的重要物资基础。山东盐业生产达到了较高水平,盐业运输在山东物资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明中期以后,山东盐业生产和运销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