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经济发展与妇女解放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关系是一切社会现象最本质的决定因素,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能否在人类社会各个不同阶段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她们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妇女的经济独立,是妇女全面解放和长足发展的先决条件。妇女要取得经济独立,就要积极参加生产、经营及政治活动,参与社会竞争,并具备竞争所需的知识和劳动技能,取得与男子同等发挥潜力的机会,从而改变其从属男子的地位,获得自身解放。在农业经济时代,妇女没有就业机会、没有文化,从而就没有任何经济、政治及社会地位。另外,封建社会妇女“无才…  相似文献   

2.
1950年代,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整合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农村也不例外。在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方面,以下三种因素互相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给妇女参与社会活动赋予“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重大意义;二、把苏联妇女作为中国妇女的榜样,广泛宣传她们的幸福生活及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参与;三、在农村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3.
甘南藏族妇女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静  杨须爱 《兰州学刊》2005,(6):205-207
历史上,甘南藏族妇女无权参与政治活动,在宗教生活中处于从属地位,受教育权被剥夺,社会地位十分低下.但多种婚姻形式的存在和不分男女的财产继承方式使藏族妇女在家庭生活中享有特殊的地位.现代社会中,她们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男耕女织”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性别分工的典型概括,妇女在这种分工中为家庭经济做出了贡献。妇女一生通常要经历女、妇、姑三个阶段,唐宋时期也是如此。在这三个阶段中,她们对家庭经济做出了不同的贡献。但就唐宋两代而言,两个朝代中妇女对家庭经济的贡献并无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后妃与政治     
后妃,是中国传统社会女性中的特殊阶层。她们是封建社会中唯一有可能参与政治的女性群体,又是最直接受政治愚弄的女性。她们既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又没有摆脱被统治者的命运。一方面她们被期待为循规蹈矩的政治表率,另一方面她们又往往成为最高统治集团践踏礼制的工具。身兼双重身份,处身于最高权利中枢,她们对政治的影响,是中国政治史上不可缺少的篇章。后妃既是君王的家眷家臣,同时也是君主政治机构中的一部分。所谓“后”者,本义就是王。最初王与后并无性别区分,尧、舜、禹既可称王也可称后。周代以后,虽夫妻齐体相匹,但毕竟…  相似文献   

6.
1943年开始全面施行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简称“四三决定”),针对过于激进的“妇女主义”影响到乡村社会稳定发展这一问题,倾向于寻找一种实际的方式,以避免乡村矛盾,强调妇女参与生产和增强她们对于经济生产的贡献。新政策在消除农村社会不和谐音、强化人民团结的同时,传统农村父权制家庭结构下性别问题被遮蔽了。延安时期,“新女性”的代表丁玲因与当时的主流观念有所不同而饱受批评。而最终是以丁玲站在“党性和党的立场”作为收束,这固然是当时革命形势的需要,但是,也使得当时隐约呈现的性别问题被搁置了。“延安道路”对性别问题的态度,可以追溯到五四后期左翼革命话语如何整合女性话语,也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所依据的妇女解放理论有着密切关联。对此进行重新审视有助于以更为积极的方式把女性主义结合进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妇女历来深受封建政权、旗全、夫权的压迫。在这些沉重的桎梏下,她们从来没有被当作独立的人看待。是苦难最为深重的人群。鲁迅是一位关注妇女问题的作家,写出了描写中国传统妇女悲剧命运的三部曲《明天》、《祝福》、《离婚》。这三部作品分别依次呈现“守节”、“守节未成”和“反抗未成”三种节烈观念指导下传统妇女的命运。“反抗未成”的爱姑因其异于单四嫂子、祥林嫂的意识状态而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 ,人口问题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经济、政治与社会诸多方面的发展。中国自推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以来 ,城市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得比较成功 ,但是在不少农村地区则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阻力。我们认为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生产力水平的制约、文化观念的影响等因素之外 ,还在于我国农村的家庭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过于庞大。一、调适理论与“国家力量的社会调适”  西方发达国家在近 1 0 0年间 ,实现了家庭人口数量由多到少的转变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 ,它们的国家力量并没有实行今日中国那样的人口政策 ,但通过对这一过…  相似文献   

9.
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权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苏青作品中的女权意识宋彦尽管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与历史渊源,世界妇女的地位却大体相同,她们共同处于“菲勒斯中心”文化中被压迫、被压抑、被言说的“他者”地位。作为与男权中心社会相对立而存在的一个群体,她们是“缺席与缄默”的。法国著名的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知识女性的女权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文联 《船山学刊》2001,(2):111-114
20世纪初,随着妇女的觉醒及先进妇女群体的出现,妇女的权利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她们高举“天赋人权”说思想武器,强烈要求取得女子教育权、婚姻自由权、经济独立权、政治参与权等,并且把争女权与尽国民义务、谋民族独立联系在一起,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先进女性权利意识的加强,不仅有其历史必然性,而且对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和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傅慧明 《学术论坛》2001,(Z1):144-145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男耕女织"、"男外女内"的性别分工天经地义.壮族社会却别有一番景象--"男逸女劳",壮族妇女从古至今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她们扮演的角色,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社会位置.  相似文献   

12.
占美国人口多数的妇女对20世纪美国的社会变革、思想解放和知识革命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妇女的发展问题所体现的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主要表现在妇女的社会地位、妇女参与社会活动的政治倾向及女性主义思潮对美国社会意识的影响等方面.美国社会的发展包含着各族妇女共同创造的结晶;美国妇女的发展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但她们与社会的发展并非总是同步的,移民妇女特别是黑人妇女在传统与现代中没有特定的界线,但不应忽视其在美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天津“历史与未来研究会”召开了以“中国女性”为主题的理论研讨会,就中国妇女的历史、现状和前途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热烈的探讨与争鸣。一、历史的回顾:从社会的最底层到初步的平等中国妇女的历史是这次研讨会上讨论较多的一个议题。与会者认为,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妇女处于“地狱中的地狱”的悲惨境地,没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被认为是传宗接代的工具,并被视为“祸水”。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与妇女解放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事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多年来,学术界对它的发生、发展及影响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进行了十分细致的研究,但关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社会妇女界所产生的影响却讨论的很少。本文拟对此作一论述。一、西安事变前妇女解放运动的状况千百年来,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儒学为统治思想的社会里,中国妇女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男尊女卑”的桎梏下,被排挤在社会之外,成为社会的附属品。直至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高兴民 《北方论丛》2003,23(6):109-11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成熟和完善,自由的人理念与现代私人产权制度的诞生,劳动力商品普遍化程度逐步提高,农民进入城市,构成了市场经济的特征和标志。在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农民被长期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其在经济、政治上的地位和权益长期被剥夺。农民进城这一过程应该选择一条低成本发展道路,即实行‘市场准入”而非“政府准入”。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家庭财产继承制度是中国社会中涉及面广泛,影响深远的一种家庭经济制度.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经历了历史的剧变,由于封建土地制度的制约,农村家庭财产继承权没有像社会政治制度那样产生颠覆性的变革.但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制度的变迁,农村中基于封建小农经济的传统家庭财产继承制也受到了冲击.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断深入,传统小农经济的逐渐瓦解以及妇女在家庭中地位与权利的变化,维持了数千年的中国封建农村家庭财产继承制正朝着新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7.
1989年12月8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1994年为“国际家庭年”,国际家庭年的主题是“家庭一个变化中的世界的资源和责任”.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新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整个社会生活,其中包括婚姻、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对妇女生活方式及婚姻观的影响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增加了妇女的就业人数,妇女参加工农业生产以及文化、教育管理工作,不仅促进了妇女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对妇女生活方式及…  相似文献   

18.
“贤妻良母”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和不同的时代中呈现不同的特质。现从“贤妻良母”在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角色和地位、在妇女解放中的文化阐释以及自身的身份认同与面临的挑战三个角度加以论述。在封建社会,“贤妻良母”仅仅作为没有主体意识的性别符号而存在。近代社会以来,以培养“贤母”为目的而取得的妇女平等的教育权,打开了中国妇女解放的通道。中国共产党使妇女走出家庭,获得了参加公共劳动的权利,实现了妇女解放。然而,女性鲜明的社会性别特征,决定了她们在男性中心社会里不会完全走出“贤妻良母”的角色。所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贤妻良母”的角色既得到了认同,又面临着危机。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今年在视察安徽农村时说:“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中有三大创造,这就是: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以家庭联产责任制的实施,亿万农民在政治上也开始了从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走向组建村民委员会由自己参与、管理跟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村政事务的民主制,这就是被人们称誉为中国民主政治新曙光的“村民自治”。充分认识村民自治这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出现的历史过程和她的社会作用,对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建设,都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中国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从属性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已成为中国家庭权力结构模式中的最具代表性的模式,在传统的中国农村尤其是这样。在现代中国农村,这一模式所占份额虽有所下降,但主体地位却并没有改变。但在这一模式中,妇女对家庭经济增长的作用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