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意志在认识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其中最基本的是 :定向作用、控制作用和调节作用。意志在认识中的能动作用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主体意志的变化与其所处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并非绝对同步的。主体意志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单独拓展对主体意志认识中的作用的研究 ,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是历史上哲学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此问题较为自觉研究的 ,只有德国古典哲学家 ,特别是康德。康德的图式说不仅提出了认识过程中主体的心理机制和认知结构问题 ,把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更加凸现出来了 ,而且开创了现代认识论一些重要问题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论述认识主体、认识客体和认识工具是人的认识创新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认识主体为认识创新明确了方向,认识主体的意识创造性是认识创新实现的灵魂。认识客体是认识创新展开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客体对认识创新具有制约作用。认识工具是认识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桥梁,认识工具的价值性是认识创新活动有效展开的基础,认识工具的创造性是认识创新活动成果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4.
任何认识活动都包含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只是在不同的认识活动中二者的比重不同罢了.如果说人类理性的高度发展能逐步克服认识活动中的自发性、盲目性和狂热性的话,那么贯穿在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意志、信念、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则是不能克服的.人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用理性来制约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自觉地去培养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符号的创制是人类智慧的突出体现。符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它使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从浑然一体的状态中得以分化 ,从而使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得以确立 ;②它使主体作用于对象的外部活动内化为头脑中的运演操作 ;③它使人类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成为可能 ;④它使人类对事物对象的研究更精细 ,更准确 ,更具创造性 ;⑤它使社会性的认识活动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论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理性因素作为主体认识结构中的一个恒常性要素,对主体的认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意志、需求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起着选择、调节控制和驱动的作用,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发展起突破和创造的作用。把握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认识过程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主体能动性在认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体具有能动性,表现主体能动的选择性、目的性和创造性在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体能动性所产生的认识结果是否正确要依靠实践检验,认识与实践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主体在认识活动中能动作用的发挥要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环境、所使用的认识工具和所认识对象的自身规律性等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但人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学习专业知识和运用科学方法充分有效地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而形成对客体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8.
企业观是关于企业的总的根本看法,它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十分重要.通过剖析当前企业观中的主要认识问题,特别是价值观中一些模糊认识,提出应该倡导和坚持劳动创造财富、义利并举、尊重员工主人翁地位、事业凝聚、依法治企、勤俭办企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符号的创制是人类智慧的突出体现。符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它使认识系统中的主客体从浑然一体的状态中得以分化,从而使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得以确立;③它使主体作用于对象的外部活动内化为头脑中的运演操作;③它使人类思想情感的表达和交流成为可能;④它使人类对事物对象的研究更新细,更准确,更具创造性;③它使社会性的认识活动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过程中 ,传统认识论强调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主导性作用。人本主义突出了非理性因素在认识中的作用 ,这种作用表现为 :刺激认识目标的实现 ,确定行为目的 ,调节思维定势 ,实现善和美的追求。非理性因素的探讨对于理解认识过程的辩证本性和认识过程的完整性 ,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风险决策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作者综合了国内外有关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作者本人的实证研究结果,着重对风险决策中决策者的认知模型、认知要素、认知策略以及认知差异进行了分析。决策者了解风险决策中的认知心理因素,有利于提高风险决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认识的有效性是指认识在人类活动中发挥的功能、作用;有效率的认识(即认识效率)是指认识有效性在量上的多与少、高与低的规定性问题;从认识的有效性与有效率的认识(即认识效率)相统一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过程,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明喻与暗喻的语义认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喻和暗喻的使用是人们对语言认知的一种结果,对比它们产生的语义认知发现,其相同点是它们都必须确定认知域和语境,不同点则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本体与喻体语义关系和语义认知内涵上。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生态脆弱地区牧户的实地调查,通过建立Logistic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现状及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牧户对生态畜牧业的认知程度较低,同时政府对生态畜牧业的宣传情况、政府技术推广情况、政府对疫病和药物残留的监管情况、牧户的专业化程度、牧户使用畜牧良种情况、畜牧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等因素对牧户的生态畜牧业认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是针对网络环境下人们对网络语言“网语”的认知、使用情况、“网语”与汉语言关系、“网语”评价等问题而进行的一项调查。着重从男女、城乡、学生与非学生等三组数据提出分析,指出网络语言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社会及语言的发展不能拒绝“网语”;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网语”,并将之深入到工作、学习和日常交际之中,对此现象应当重视并细致分析,进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并特别注意到学生人群的认知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越来越受到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因此对网络语言的发展特点研究可以预测出人类语言的概念体系。从隐喻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我们认为其发展规律主要是语言符号的所指发生变化,从具体的实物转向抽象的感受;随着所指指向的变化,语言符号不断发生变更,从而预测的语言新生与沉寂。  相似文献   

17.
东西方刑法理论的文化思维虽有所不同,但东西方犯罪构成体系大体相同,从刑法保障人权机能的本源来看,刑事归责的最终归宿均应是“责任主义”。在对行为人进行责难或否定性评价时,考虑违法性认识这一主观要素,是责任主义确保刑法保障人权机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也符合责任主义保障人权不受肆意侵犯的根本宗旨。虽然违法性认识或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中暂无确切地位,但为了更好地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我国犯罪体系也有必要引进违法性认识这一犯罪构成要素。在德日刑法中,违法性认识是独立的责任要素,是故意犯或过失犯必须同时具备的。结合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内容,把其归入我国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手机造型语意认知评价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量化的语意差异分析法 ,研究消费者对手机造型认知的感觉与产品设计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他们认知产品的因素 ,从而为设计师提供一种有潜力的可行方法 ,以帮助设计师利用产品语意差异的认知 ,更有效地为消费者开发产品  相似文献   

19.
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的哲学范畴,任何事物都具有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之分;作为人类的特殊活动形式——创造认识,它的本质也具有一般本质与特殊本质之分,它的一般本质就是它和其它认识的共同本质(即它的能动反映本质),它的特殊本质就在于它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中后叶,东来的耶稣会士出于传教的需要,先后研习日语和汉语,使得日语和汉语相继与葡语、拉丁语等欧洲语言发生了语言接触.汉语在汉字文化圈中的通用文地位,自然让传教士们将认知东亚语的重点放在了汉字这一完全相异于拉丁字母的意音文字之上,他们以反切法、假名等梵语与汉字汉文相接触的产物为基础,逐步建构了一套音素文字视角下的对汉字的解析和认知体系.这套体系与现代认知语言学家总结出来的人类对言语理解的体系性模型,也即从语音知觉,到字词识别,到句法,再到语义的信息递进式加工次序惊人一致.传教士们这种对东亚语言的科学认知模式,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对东亚的语言尤其是汉语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