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慧 《人才瞭望》2009,(8):30-31
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正式提出。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经过两三年的调整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毕业分配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考上大学不再意味着进入保险箱。而且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也不再缺乏,  相似文献   

2.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三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征征 《人才开发》2001,(10):17-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也经历了一个转型期,从最初的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到与市场经济逐步接轨。新世纪初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三大转变。 一、毕业生观念从理想化到现实性转变 就业,对于大中专毕业生来说,是跨出校门、跨上社会的第一步,也是人生道路中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3.
王豪  沈力 《人才开发》2001,(5):47-47
近日,秦皇岛市举办了“2001年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这是新世纪秦皇岛市举办的首次大型人才交流会,也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以来,“国家不再负责分配,毕业生全部走向市场”的第一次盛会。500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进场求职,230多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偌大的广场人流如潮.场面十分火爆。  相似文献   

4.
于茂清 《人才开发》2007,(10):44-46
大中专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为充分掌握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促进毕业生最大程度地就业,最近,我们采取召开座谈会、书面调研、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市2003年以来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面临的机遇与困难,提出了下步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中专毕业生集中择业的时候了。大中专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竞争上岗已实行多年。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除了各级部门广开就业渠道、提供政策扶持及优质服务外,广大毕业生该如何面对这一形式?笔者想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才瞭望》2009,(2):47-47
为帮助困难大中专毕业生尽快就业,焦作市人事局日前在全市开展了救助帮扶困难毕业生活动。 一是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落实。重点是学习、宣传和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制定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7项具体措施.以及省市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确保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高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近日,河南省焦作大学、焦作市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2007年毕业生公益性双向选择洽谈会,吸引了省内外26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2800多个,有6000多名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上会应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500多人,为大力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年”活动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8.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事关社会发展和民心安定.事关每个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迅速波及我国的方方面面,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破解新形势下的就业难题,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既需要毕业生们认清形势.摆正心态。树立信心,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大中专院校高度重视。更需要各级人事人才部门准确把握形势,完善服务措施,拓宽就业渠道,拿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姚峰 《人才瞭望》2005,(10):24-25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从国家统一调配的管理体制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转变,企业已从被动接受国家配置大学毕业生转变为真正拥有用人自主权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大学毕业生也从被动服从国家分配转为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择业和支配自己的劳动力。在这种人力资源流动相对宽松的制度下,企业如何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以及如何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性,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丁珏 《人才开发》2009,(8):48-49
今年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高峰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萧山作为全国经济的发达地区.历来是各地毕业生集聚地。为此.杭州市萧山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为重点.全面扎实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措施.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中专毕业生通过人才市场直接与用人单位进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代替了过去那种单纯靠政府统包统分的办法。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分析,当前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 一、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是造成就业难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2.
劳务市场     
我国的劳动力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劳动力市场是势在必行。 一、建立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资源流动和配置都要借助于市场来实现,劳动力市场是市场经济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市场。 计划经济下的用工制度是阻碍企业搞活,弱化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来国家实行固定工制度,对劳动力实行统分统配,忽视了劳动力,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决定的劳动者有权支配自身劳动力的特点,影响了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最佳结合,影响了企业的活力和生机。而劳动力进入市场,既反映了劳动者有权自行支配自身劳动力,劳动者个人和生产资料形式上的分离特点,又体现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的特点,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是一套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用工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劳动力必须进入市  相似文献   

13.
《人才瞭望》2009,(6):46-46
一是送才上门,需求对接,帮助毕业生就业。采取送才上门方式推荐达成就业意向80多人次,现场促成了3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提高了招聘效率,真正做到了需求对接。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由统包统分转变为国家方针政策指导,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不断的深化和改革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市场暴露出一些问题,由此带来的违约现象也越来越多,并引发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几方面的利益冲突。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违约现象的日益增多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并需积极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5.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真实地了解毕业生目前就业状况、就业心态和倾向.寻求影响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和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最近,我们以“毕业生就业倾向”为题,在正在找工作的毕业生群体中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就业观念、就业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努力提升焦作市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中专毕业生已逐步走向市场,自主择业。但目前由干一些机制不够健全,或受其他因素影响,一部分毕业生感到就业困难,尤其是一些临近毕业的学生有很大思想压力,影响了正常学习。目前,毕业生之所以感到就业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单位人员臃肿,岗位满员。二是部分毕业生期望值过高,就业渠道受限。三是“关系网”、“人情风”的存在,把一些有才能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四是部分单位领导在认识上存在有偏见,不愿接收女性毕业生。五是一部分毕业生层次较低或专业不对路。六是部分地方经济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7.
一是搞好登记、摸清底数。严格落实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和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制度.结合局正在开展的城乡劳动力资源调查,采取上门核查、人户采集、逐个登记等方式.共登记未就业毕业生368名,发放《就失业登记证》236本。二是搭建平台.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就业服务月”“就业援助月”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2次;  相似文献   

18.
李晓康 《人才瞭望》2014,(11):63-64
2014年以来.获嘉县就业服务中心从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多策并举.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强化小额担保贷款、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等重点工作.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引导和帮助有创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就业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9.
采取三步走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每年平均接收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2008年。在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该市人事人才部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多措并举。积极探索“三步走”的办法,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渠道,使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升.其中本科生就业率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日前,阜宁县人民政府出台了99年毕业生就业政策,对部分毕业生实行“保底”就业,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多渠道择业和自主创业,并严禁用人单位向毕业生收取费用,从而给广大毕业生吃了一颗“定心丸”。 该县规定:凡国家普通计划招收的统配生、优等生、特困生,通过人才市场“双选”未落实单位的,由人事部门下达计划,指令性派遣到有关主管部门落实就业单位。对到三资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国营经济单位就业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由县人才中心实行人事代理,保留原身份不变,工龄连续计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规定,各用人单位对接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