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静态职业选择模型和前景理论,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创业行为影响的理论框架,从收入视角和行为视角对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剖析。利用GEM数据库和EM-DAT数据库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促进了个体创业行为;(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创业行为的影响过程,包含心理感知的中介效应,通过提升机会感知和降低风险感知,促进个体创业行为;(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个体创业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收入异质性、时间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特征。本文基于研究结论,从创业宣传、政策落实、产业创新以及信心构建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六十年成立60年以来,突发灾难治理取得巨大成果。在突发灾难治理理念方面,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治理理念;重视“缩减、预备、反应、恢复”四阶段并重;由政府独家治理到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合作治理的转变。在突发灾难治理体系的发展方面,逐步完成了整体危机管理系统、国际合作治理突发灾难体系、治理突发灾难的技术支撑体系、多方参与治理突发灾难的体系的建设。突发灾难治理法律和政策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展望未来的突发灾难治理,将坚持以人为本,更重视系统研究和协调,灾难治理机构将趋于常设中心加部门联动的模式,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突发灾难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影响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双因素理论视角对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进行研究,指出我国政府在改善公务员个体行政行为方面应着力于提升公务员个体的新媒介素养、职业认同感,完善公务员队伍的奖励机制以及加强对公务员的行政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4.
道德伪善是个体并非出自真实的行善动机而又害怕付出"代价"的一种行为倾向,也是现代道德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道德伪善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价值定向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失调理论以及双加工理论。影响道德伪善的因素有: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和社会文化特征。道德伪善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道德的"双重标准"、知行脱离的行为进行反思。未来需要从各个方面对道德伪善进行研究,特别是本土化和跨文化的研究。文章对道德伪善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梳理,以期为未来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协调博弈作为一类特殊的博弈,在过去几年受到广泛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协调失败和适应性行为两方面.针对Huyck等研究个体适应性行为的局限性,将近视理论和虚拟动态理论进行扩展.基于实验调查数据,分别找出适合低均衡组和高均衡组的自适应行为模型,同时研究单个个体的适应性行为.研究发现,对于低均衡组,虚拟动态理论是预测中位数最适合的模型,近视理论是预测个体行动最适合的理论模型;对于高均衡组,虚拟动态理论在预测中位数和个体行动方面命中率都是最低的,且大部分受试者基于近视理论预测行动的命中次数最大.该研究丰富了适应性行为研究的相关理论,同时表明了个人利益和团队利益一致的重要性,慎重对待每一次选择并尽可能多参考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基于马尔可夫和博弈理论探讨一类群体的学习与行动过程。在政府监督下某类被监督个体行为是随机的 ,概率转移矩阵被使用描述个体行为的选择 ;又由于群体的行为是大量个体行为的聚集 ,马尔可夫—生灭过程理论被用来阐述群体行为的形成和学习过程。博弈论被应用解释个体行为的选择过程 ,确定出个体的转移概率。政府管理者应当关注和了解群体信息 ,为其制定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激励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行为需要有效地激励 ,有效地激励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不同的激励理论分别针对人性、需要、动机、目标和结果等方面对人的行为做出了分析和解释 ,各种激励理论都有其贡献和相对的局限性。作者对激励理论从不同研究角度进行了划分 ,然后对几种典型的激励理论从研究内容、对人类的贡献以及所研究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得出 :需要得到满足不一定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实施一项激励不一定会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主要是调动公平者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强化控制人的一些行为等几点看法。并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不同的激励理论 ,调动不同个体的积极性 ,调整个体的行为 ,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模拟论是解释个体如何理解他人心理及对他人行为进行预测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对模拟论有关心理理论的实质、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实质及相关实证研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其观点进行初步评价。从目前的理论争论及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模拟论的独立性普遍受到了研究者的质疑,如何与其他理论观点,尤其是"理论论"的观点相融合对其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理性选择理论试图将经济学范式引入社会理论建构,在借鉴经济学对于个体行动的基本假设基础上,集中讨论微观层面的个体行动如何过渡到宏观层面的系统行为。针对基于经济学假设的理性行动模型的缺陷,科尔曼提出自我理论,通过讨论个体的社会行动决策过程,为解决社会学理论中经典的结构与能动关系,即微观/宏观问题中的宏观到微观过渡问题奠定了基础。科尔曼的自我理论是对社会研究的本体———个体进行理论建构的尝试,这正是当前社会学理论的全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背景下,为增强应对各种风险和危机的社会韧性,需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有助于提升应急管理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效率。文章从“志愿服务工作的诱导/阻碍”“志愿服务动机”及“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三个方面对27位志愿者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并对文本数据进行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经过内容分析的概念化和范畴化,形成志愿者个体、志愿服务过程和外部影响因素三个层面,构建了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志愿服务行为的影响因素体系。研究发现,影响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志愿服务的核心因素为:参与动机、组织特性、人际互动、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制约因素、服务管理。研究结论对提高志愿服务对公众吸引力与持续性,改进志愿服务工作质量和提升社会应急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新冠肺炎为例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阶段公众应对行为产生机制并提出针对性引导策略,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集疫情期间热点微博及其评论文本,借助Python初步处理数据,利用扎根方法对数据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研究发现,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初、中、后期三个阶段,公众行为主要呈现出“风险规避—风险应对与群际行为—前景判断决策”的规律,各阶段的引导侧重点应落在“信息沟通—风险控制与群际协作关系构建—积极前景唤起”。疫情初期,公众接收信息后形成风险认知,采取风险规避行为,引导公众理智规避风险的基础是准确的风险预警和真实信息的高效传递;疫情中期,公众启动风险-群际的双信息处理路径,此时,多元主体紧密协作,科学控制疫情有助于正面引导公众应对行为;疫情后期,公众基于未来展望态度选择对应行为,通过唤起个体未来生活信心可促进其积极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公众环保行为研究的新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信念—规范理论是公众环保行为研究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价值取向、新环境范式、结果意识、责任归属和个体规范五个变量构成密不可分的因果链;在该因果链模式下,公众环保行为由个体规范所激活,个体规范由个体对没有执行目标行为而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的意识(即结果意识)和个体对没有实施目标行为而造成不良后果所产生的责任感(即责任归属)所激发,结果意识和责任归属本身则受到个体的价值取向和环境关心影响。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在国外已经被广泛的运用于能源节约、绿色出行等环保行为的研究,并被证实具有良好的预测力。该理论是规范激活理论在环保行为研究中的拓展,在公众环保行为研究方面比规范激活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及相关理论拓展研究,构建了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影响研究框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t模型就消费者风险偏好、健康意识、支付意愿、行为与意识一致性、消费者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对消费者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在男性和女性群体存在明显差异;健康意识和支付意愿具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女性模型更显著;男性存在意识和行为不一致的现象,以至于反向选择,对绿色农产品购买具有显著负作用;家庭特征比个体特征对消费者购买绿色农产品行为更具有显著作用,女性且与小孩同住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相应增加,而独居群体购买倾向较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标准金融市场理论体系结构对行为金融理论研究的成果廓出一个体系结构,并在此结构下概述了行为金融学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计划行为理论是著名的态度行为关系理论,它对个体行为具有良好解释力和预测力。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实证研究了消费者创新性对移动购物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消费者创新性对移动购物主观规范影响不显著,移动购物主观规范对移动购物意向影响不显著;消费者创新性通过移动购物态度和移动购物知觉控制显著影响移动购物意向,进而显著影响移动购物行为;移动购物意向在移动购物知觉控制和移动购物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突发的应急情境,通过对20名应对集体救援事件的人员进行的关键事件访谈和3次团体焦点访谈的研究结果,编制了应急情境下危机救援团队的抗逆力问卷。经过对186名团体救援人员的初试结果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非常规突发事件背景下的危机救援团队抗逆力是一个四因素结构,具体包括:集体效能、共有信念、情绪支撑和团队柔性。为了进一步验证团队抗逆力的构想效度,研究者再次收集452名团体救援人员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了项目的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应急情境的危机救援团队的抗逆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评估危机救援团队的应对能力,这为今后开展应急管理团队的相关实证研究和培训开发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业内动态     
行业新闻>印度洋海啸灾难救援与公共关系研讨会在京举办突如其来的印度洋海啸灾难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亚洲, 中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国家,在第一时间作出 积极反应,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投入了人道主义救援行动,为世界 各国树立了榜样。日前,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京召开了题为“印 度洋海啸灾难救援与公共关系”的研讨会,邀请国内著名公关专家 对本次灾难各国政府的表现进行阶段性评价。 与会专家指出,突如其来的旷世灾难令世界震惊,中国政府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更是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受到了联合国和国际社 会的一致赞赏…  相似文献   

18.
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对组织内的知识共享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个体间的网络结构会影响个体知识共享机会,个体间的人际关系会影响个体知识共享动机,个体的认知维度会影响个体知识共享能力,而知识共享机会、共享动机和共享能力会最终影响个体间知识共享行为的发生。在此基础上,从结构、关系、认知3个维度总结知识共享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是一种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行为。本研究采用纵向研究范式开展访谈,基于扎根理论分析大学生参加职业生涯人物访谈的过程及实效性。结果如下: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既有助于个体了解职业环境等显性知识,又有助于个体获得个人智慧、经验、洞察力和直觉等隐形知识,提升个体的核心能力发展和目标规划管理素质,并对个体的发展产生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发生的印度洋海啸对斯里兰卡造成了严重损害,随之而来的大量国内和国际援助被人们称为"金浪"。本文基于对于斯里兰卡东南海海岸一个村落的民族志研究,通过人们的灾难记忆,特别是对于救援物资发放和领取的相关回忆,揭示地方的阶级分层、种姓阶序、族群和宗教身份的基本结构如何在灾后救援物资发放和领取的过程中被展现出来。本文还通过分析村民争取自身权益或者不齿他人无端索要援助等行为的叙述,来观察人们如何通过叙事策略来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人们的灾难叙事同时也展现了公民与政府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在斯里兰卡内战的政治背景下,这些叙述更是形塑了族群身份与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