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择业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有三种可能:一是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二是大学毕业生相对过剩。三是大学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不符合市场需求,市场不愿接纳。我认为后两者才是真正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但这并不表明我国大学毕业生绝对过剩了。在美国和日本,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35%和23%,而我国仅为5%。显然,我国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增  相似文献   

3.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认为目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观念、心理上的原因及社会制度、经济上的原因。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 ,主动适应市场就业竞争 ;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目前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原因主要有大学生自身观念、心理上的原因及社会制度、经济上的原因.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主动适应市场就业竞争;社会各方面要努力营造大学生就业的良好外部环境;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生能否实现充分就业 ,这与高校就业环境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 ,要正确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努力加强建设大学毕业生就业软环境 ,应该是当前以及今后很长时间内值得高校关注和重视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的透视,对影响毕业生就业四个方面因素的调查分析,对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从学生自身、高等院校、政府行为等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生“就业难”就其性质而言是自愿失业,就其程度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应该引起社会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收入水平、个人发展前景、稳定的工作是决定大学毕业生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是大学毕业生最理想的就业区域;期望收入偏高、就业价值观呈现矛盾性是大学生就业不可忽视的特征。在大学生眼里,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脱节、就业渠道不畅通、毕业生太多是形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供更多的职业需求信息和举办更多的校园招聘会是大学毕业生最希望得到的就业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优质人力资本稀缺的国家,而代表着国家优质人力资源的研究型大学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社会需求有差距,导致毕业生专业技能欠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研究型大学毕业生职业培训机制。这一机制的最佳提供者是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联合。作者建议设立由劳动部门主办,大学和企业协办的专门针对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培训学校。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就业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目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及其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选择地区和专业差异较大,就业单位对毕业学校、身份和性别歧视依然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与高等学校就业率虚高相悖,存在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是政府在扩招政策制定、就业模式调整、就业引导和相关政策扶持等方面缺少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效果远低于预期;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招聘程序和工资待遇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歧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低、虚高就业率和大学生能力差是主要问题,直接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用人单位时的被动局面.因此,高等学校破除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境需要综合措施,政府是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困局的主导力量,制定科学务实的就业方针政策,用人单位尽快完善大学毕业生相关工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搭建服务平台;高等学校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0.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趋势越来越严峻。通过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分析对非人力资本因素在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定量研究表明,非人力资本因素在大学毕业生求职中倾向于起较强的作用;非人力资本因素有利于提升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如果大学毕业生个体在求职中加以重视并培育相应的能力,会对大学毕业生成功获得职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困境尤其明显。通过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分析,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只有在政府、学校、大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就十分突出,其原因涉及社会、高校、个人等多方面因素。能否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及合理有效地配置使用大学毕业生这种优质人力资源,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需求。针对就业难的现状,无论是社会、高校还是个人都要为此采取可行措施,应对困境。  相似文献   

13.
试论加强大学毕业生创业指导的迫切性和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不是因为毕业人数太多而是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太少,就业形式单一,就业人数多而创业人数少。本文试从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的迫切性和可行性分析,说明高校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的必要性。指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即由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树立创业意识。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增加就业岗位,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个体而言,期望薪酬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以福建农林大学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例,探讨沿海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薪酬的现状,分析影响其设定期望薪酬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沿海农林院校涉农专业本科毕业生设定合理期望薪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要认真分析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今年年初以来,“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国家人事部门年初预测,2003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70%,估计约有64万应届大学毕业生不能落实工作;而截止到2003年7月底,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只达到了5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今年待岗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已接近百万之巨,加之1999年以来未落实工作的往届大学毕业生尚有30~40万人,所以,目前已毕业大学生中的“漂浮一族”已经远远超过了100万大关;“大学生就业难”正悄悄地由各种媒体上的白纸黑字演绎为鲜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有过程性因素、结构性因素、地域性因素和观念性因素等四个方面。因此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非一方所能为,必须多方协动、配合,这一系统工作至少含三个方面:政府与社会、高等学校本身、学生自身。  相似文献   

1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根据现实原因适时地和创造性地提出了高等学校科学的设置专业,抓好顶岗实习,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社会教育是学院层面解决就业难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呼唤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和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关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关系到社会稳定。文章就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和大学毕业生不正确的择业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并提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新形势应树立的新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社会转型是社会各界关注的2个焦点。以1560-1660年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为例,用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英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与社会转型相互影响的关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变化是当时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转型。提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启示:调整产业结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多元化的就业岗位;高等学校应该依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适当控制招生规模,限制就业压力大的学科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