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晚清本土彩票属于近代转型时期的产物。一方面,它是直接仿效西洋吕宋票而创设;另一方面,晚清彩票的兴起尽管体现了国人的一种逐利行为,但也有传统道义文化的支撑,即晚清彩票假"义赈"名号使其在价值取向上与传统射彩之法区别开来,从而使其在性质上属于近代新生事物。  相似文献   

2.
晚清上海是近代城市交通管理的先行区,公共租界工部局对辖区内的交通管理更是反映了这一先行过程。工部局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促进了租界和上海城市的近代化,培养了华人的规则和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3.
晚清,在沿海沿江通埠之地兴办彩票的影响下,四川也兴起了彩票业.在筹集新政所需款项以及杜绝川银外流的名义下,四川当局奏请朝廷允准,开办"四川彩票总公司",并制订了完善的<四川彩票章程>,从而使得其时四川彩票业向着制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戊戌维新时期,时任驻英参赞的曾广铨担任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英文译编,大量编译西方政治时文,译介斯宾塞尔的社会进化理论,是第一位将日后风靡晚清的英国通俗作家哈葛德译入中国的人。曾广铨的翻译,以富有现代意义的新话语引入新思想新概念,是晚清社会面对西方列强欺凌,一代新知识分子为民族生存不懈抗争的一个缩影。这一新知识分子群体,在晚清社会从封建走向现代的历史转折关头,以翻译话语颠覆了天朝至上的封建意识,逐步把中国引入现代的世界话语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5.
彩票是一舶来品,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彩票实为仿效外洋吕宋票而产生。晚清"义赈"这一新的赈灾机制的出现则为中国近代本土彩票的出现提供了资源支持。正是假"义赈"所需,促成了中国近代彩票的早期萌芽。  相似文献   

6.
随着舶来品吕宋票退出晚清彩票市场,其所留下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彩票商的觊觎。江南义赈彩票得两江总督禀请,获硃批准开,享六年专利,开中国近代官督商办彩票之先河。江南义赈彩票虽然企图利用官方的保护实现对彩票市场的垄断,但是,其销售额度的变化也深受社会时局的影响,并最终为官办彩票所取代。  相似文献   

7.
晚清政府频繁更改矿章的用意之一就是藉此约束洋商,实现中外合资办矿的“权操自我”。从《矿路公共章程》到《大清矿务章程》,关于办矿洋商的规定不断完善。但是,在外国驻华领事、公使甚至外国政府的支持、袒护下,洋商专意于私订合同,盗挖华矿,基本上不将清政府矿章放在眼里,部分官员面对洋商。执法信心不足,所有这些又使得晚清政府期望借助制订矿章来实现保护矿权的努力,终究未能取得多大效果。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在中国东北的某些基督教士干尽坏事,引起官绅士民的普遍抗争,从而爆发百余起教案.由于人口、气候、民族、战争诸因素,使东北教案呈现出开始晚、数量少、以民教经济纠纷案和毁堂案为主,以及战争引发教案高潮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略论赫德与晚清中国国家邮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赫德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外国人。本文从赫德与晚清中国国家邮政关系出发,探讨赫德对晚清国家邮政创办的作用、影响,以及赫德对中国加入万国邮联和禁阻客邮的消极态度,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赫德在中国近代国家邮政史上的特殊地位和殖民面貌。  相似文献   

10.
随着晚清政府的日趋衰败,朝廷拟设国家彩票以解财政困窘,各地方各行业亦纷纷开设千奇百怪的彩票。清末彩票的泛滥,使其迹近赌博,遭致了最终被禁绝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